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2014-05-19 16:32:55
第三方平台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就业前景和方向:毕业生适宜到材料相关的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适宜到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材料及新材料
相关阅读:
●
Science:科学家研究发现可以抵御埃博拉病毒的潜在疗法
●
巴豆醛的合成、用途及危害是什么
●
碱性蛋白酶是什么,用途有哪些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等机构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分离自埃博拉病毒幸存者机体中可以抵御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或可有效保护感染埃博拉病毒5天后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目前这种抗体症进一步在人类机体中测试观察其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抵御埃博拉病毒的潜在疗法。
埃博拉病毒幸存者样品测试
2014至2015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肆虐,至少造成1.1万人死亡,而且目前国际上并没有批准的可有效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疗法。文章中,研究者对1985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Kikwit爆发的埃博拉病毒疫情中的幸存者进行研究,研究者获取幸存者的血液并且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幸存者机体中的存留的抗体可以抵御埃博拉病毒;随后来自瑞士生物医药研究所的研究者分离出了特殊的抗体,并以此作为治疗埃博拉病毒的潜在疗法,来自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的研究者将致死剂量的扎伊尔埃波拉病毒注射到四只猕猴机体中,等待5天后再对其中三只猕猴通过静脉每日注射名为mAb114的单克隆抗体,持续三天进行注射后,研究者发现,治疗组猕猴依然存活着,而且机体并无埃博拉感染症状,相比较而言,未进行治疗的猕猴却在第九天死亡了。
埃博拉病毒抗体研究
随后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和达特茅斯学院的科学家研究了单克隆抗体mAb114如何中和埃博拉病毒,并且揭示了该抗体如何结合到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的核心区域,从而阻断其同人类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此前研究者发现,一般抗体并不能到达名为受体结合区域的埃博拉病毒糖蛋白区域,因为这块区域完全被病毒掩藏了,而且仅在病毒进入细胞后5天才会暴露出来。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阐明这种特殊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病毒和细胞受体间的相互作用来中和病毒,此前就有证据阐明埃博拉病毒的新型易感位点,最后研究者表明,单克隆抗体mAb114或许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疗法来用于后期深入研究和探索。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巴豆醛的合成、巴豆醛的用途和危害,巴豆醛又称丁烯醛,分子式为C4H6O。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有窒息性刺激气味。与光或空气接触,变为淡黄色液体,逐渐氧化成巴豆酸,其蒸气为极强的催泪剂。主要用途为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制取丁醛,丁醇等。
巴豆醛的合成
由乙醛在碱或阴离子交换树脂催化作用下液相缩合生成丁醇醛,丁醇醛再在稀酸中加热缩合脱水制得。每吨巴豆醛消耗乙醛1405kg、氢氧化钠4.7kg、醛酸4kg。
巴豆醛的用途
巴豆醛是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制取丁醛、丁醇、2-乙基己醇、山梨酸、3-甲氧基丁醛、3-甲氧基丁醇、丁烯酸、喹哪啶、顺丁烯二酸酐及吡啶系产品。另外,丁烯醛与丁二烯反应可制得环氧树脂原料及环氧增塑剂。与季戊成四醇反应可得到耐热树脂原料。丁烯醛还可用于制取选矿用发泡剂、染料及橡胶抗氧剂、杀虫剂及军用化学品。工业级丁烯醛实际上是反式异构体和顺式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4170-30-3]。但顺式异构体不稳定,含量不到1%。
巴豆醛的危害
巴豆醛属于剧毒品,对眼结膜及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神经系统机能障碍。
急性毒性:LD50240mg/kg(小鼠经口);380mg/kg(兔经皮);LC504000mg/m3,1/2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40~100mg/m3×10秒,轻度刺激;人吸入12mg/m3×10分钟,最小中毒浓度(刺激)。
刺激性:人经眼:45ppm,引起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500mg,轻度刺激。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性:鼠伤寒沙门氏菌100µL/L。精子形态学:小鼠腹腔30mg/kg。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当受热或撞击、甚至轻微摩擦即可发生爆炸。在火场高温下,能发生聚合反应,使容器破裂。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化学词典告诉你碱性蛋白酶是什么以及碱性蛋白酶的用途,碱性蛋白酶简单来说就是在碱性条件下能够水解蛋白质肽键的酶,最适pH在9~11范围内。广泛应用于洗涤剂、食品、医疗、酿造、丝绸、制革等行业。
碱性蛋白酶是什么
碱性蛋白酶,又称丝氨酸蛋白酶。常见的有两种,一为Novo蛋白酶,另一为Carsberg蛋白酶,两者的性质和构造相近,分别含275和274个氨基酸残基,由一条多肽链构成。在pH6~10下稳定,低于6或大于11时很快失活。其活性中心含丝氨酸,故称丝氨酸蛋白酶。它不但能水解肽键, 还具有水解酰胺键、酯键以及转酯和转肽的功能。由于酶的专一性,它只能对蛋白质水解,不能作用于淀粉、脂肪等物质。
碱性蛋白酶用途
主要应用领域:洗涤剂、制革、丝绸、饲料、医药、食品、环保等。其应用主要围绕其水解蛋白质肽键的功能展开,生产生活中,有几个主要的需求:1 使复杂的大分子蛋白质结构变成简单的小分子肽链或者氨基酸,从而变得易于吸收或洗去,比如食品、洗涤剂、饲料等领域。2 部分破坏蛋白质结构,使物质组分之间实现分离,这在皮革、丝绸等含蛋白质丰富的材料加工时十分有效,3 促进环境污染物降解,用于环保领域 4 蛋白酶既能催化水解反应,也能催化其逆反应,而且具备高度的活性和专一性,非常适合医药工业对某些特定分子的生产需求。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