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更有针对性检测胃癌致病菌的试剂问世
2014-05-28 15:49:09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日本冈山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日前说,他们根据日本人体质开发出一种更高精度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新试剂,并已获得了厚生劳动省的批准,有望帮助防治胃癌和胃溃疡等胃病。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螺旋形弯曲的细菌,感染这种细菌与胃癌之间的密切关系已被大量研究证实。目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检测手段之一是使用幽门螺杆菌细胞作为抗原制成试剂,来检测血液中的抗体。冈山大学副教授横田宪治等人注意到,由于基因的不同,幽门螺杆菌也存在各种类型的菌株,又由于人种的差异,感染的类型也存在差异。日本人以往使用欧美的试剂检测时,会有4%至5%的检测失误率。
为此,研究人员使用日本人最易感染的幽门螺杆菌菌株开发出了新试剂,这种类型的幽门螺杆菌在日本人感染病例中占80%至90%。对200人试用后,研究人员发现检测失误率不到1%。研究小组认为,虽然感染幽门螺杆菌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患胃癌,但是除菌将发挥很好的预防效果。2013年2月,厚生劳动省将因感染幽门螺杆菌而导致胃炎后的除菌疗法列入了医疗保险范围。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癌症
相关阅读:
●
动力电池产业逐渐告别“小散乱”局面
●
《Phytomedicine》青蒿植物粉末挽救生命垂危的疟疾患者
●
《当代生物学》研究发现蜡虫能分解塑料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动力电池产业逐渐告别“小散乱”局面。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电池成本占新能源乘用车全部生产成本的40%至60%,其技术进步对整个电动汽车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随着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以及技术路线的逐渐成熟,未来的动力电池将向着更安全、更长寿、充电速度更快的方向发展。 锂电池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目前,中国锂电池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度明显偏低,且缺乏技术积累和创新,导致资源严重分散,市场无序竞争。”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秘书长张雨坦言,这使得中国锂电池产业始终大而不强,无法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格局,也无法在与外部竞争时形成合力。但过去一年,从行业品牌竞争格局来看,无论是快充领域,还是慢充领域,动力电池市场都呈现出了品牌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的局面。数据显示,前五大动力电池企业的合计市场占有率已高达近70%。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集中度更高,前四名占据84%的份额,三元电池的前四名则占据60%份额。集中度提升的背后是整个市场的大幅增长。2016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27.8GWh,同比增长近80%。其中,客车、乘用车、物流车的出货量占比分别为56%、32%和12%,客车依然是最大的应用市场,但乘用车的占比正在快速提升。在电池类型方面,由于在客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磷酸铁锂电池的占比仍高达70%以上,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在乘用车和物流车领域的优势明显,出货量近6GWh,渗透率约20%。在政策的刺激下,大量资本进入到了动力电池行业,对初期的行业发展也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小、散、乱的品牌格局终究难以满足终端客户的真正需求,少数拥有核心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的龙头企业能够更好地获得客户的信赖和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补贴退步倒逼转型2016年底,备受业界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正式出炉。新政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门槛、建立了惩罚机制,且补贴金额退坡,即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年至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有观点认为,在补贴退坡的影响下,2017年动力电池市场会出现大幅滑坡。以动力电池应用最广泛的客车市场为例,8米至10米的纯电动客车,补贴从最高的40万元下降到最高20万元,降幅达到50%。巨大的补贴降幅可能带来电动客车销量的下滑,进而导致动力电池市场增速减慢。“不可否认,随着补贴的退坡,对动力电池市场带来了消极影响,但要说市场会出现大幅滑坡则未必。”宋寒表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积极应对挑战,通过产品技术升级、优化生产管理、优化供应链等方式控制产品成本,为终端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高快长”成未来趋势动气电池企业能否跟上政策退坡的进程,在新一轮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能否在提升电池安全、寿命和能效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低端重复产能将被淘汰,优质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宋寒说,根据调整后的最新补贴政策来看,未来5年内,补贴将逐步退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客户的采购决策。具备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在产品性能、客户口碑、成本分摊等方面要优于其他企业,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赖,拿到订单。目前,锂电池产业的技术路线很多,要想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推广,让消费者更加放心、便捷地使用新能源汽车,选择和发展“高安全、快充、长寿命”电池技术是必然趋势。首先,安全是电池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电池需要具备快充的能力才能够满足消费者机动性的需求,长寿命更是汽车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也保证二手车辆流转成为可能。值得注意的是,从技术路线来看,当前市场上已经呈现出了坚持走慢充路线的企业逐步开始向快充路线渗透的局面,从近期的一些企业公告可以看出,不少慢充路线的代表性企业推出了快充产品。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青蒿植物粉末挽救生命垂危的疟疾患者。现在科学家已发现对青蒿素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的疟原虫。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感染人类的五种疟原虫中有三种已对主要抗疟药物产生耐药性。所以当刚果的18名患者对治疗疟疾的常规药物没有反应时,医生知道他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他们不是选择使用更多的合成药,而是转向大自然,并找到了一个取得了显着成果的解决方案。 疟原虫对青蒿素药产生抗药性医生首先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方案治疗患者:青蒿素药物联合疗法(ACT)。随着患者状态继续恶化(其中一名五岁儿童甚至昏迷),医生首先为患者注射一种称为青蒿琥酯(artesunate)的药物,但治疗无效。最后,医生转向青蒿植物本身。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生物与生物技术教授PamelaWeathers在25年前开始研究青蒿。Weathers与博士后MelissaTowler一起研发了一种药丸,仅仅是由青蒿叶子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制作而成。连续五天给这18名生命垂危的患者服用药片后,他们全部恢复,血液中没有残留疟原虫的痕迹。Weathers表示:“这18名患者曾命悬一线。所以当看到他们完全恢复时非常令人惊讶。这是一项小小的研究,但结果却是强大的。”研究青蒿植物对抗疟疾Weathers曾经显示,可以在青蒿植物干叶中提取40多倍的青蒿素。她随后也通过实验表明,不仅叶片能够在小鼠中击败耐药细菌,而且通过49代小鼠传播疟原虫后,疟原虫对这种植物仍然没有产生抗药性。虽然青蒿植物运作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Weathers表示,这可能是由于叶片中植物化学物质之间发生的复杂化学反应。由于这种药物价格低廉而且生产相对简单,Weathers也表示,它可能为疟疾多发地区的居民带去这种药物,例如加纳,肯尼亚和马拉维等。“这种简单的技术可以由非洲人拥有,经营和分配,”Weathers已经在非洲大陆建立了一个供应链,并使用当地的青蒿叶子。Weathers也表示,进一步研究青蒿植物干叶能会有效地对抗其他疾病:“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了解这些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包括许多类黄酮和萜烯类物质,所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在干叶药理活性中的作用。我们研究地越深入,我们就越有兴趣将类物作为全球抗疟药物的药物。青蒿已被证明能对抗其他一些疾病,包括对其他热带疾病和某些癌症有效。在我们的实验室,我们正在调查青蒿植物干叶是否能有效对抗其他疾病。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研究发现蜡虫能分解塑料。通常,塑料很难分解,而人们每年能消费数万亿的聚乙烯塑料袋。不过,研究人员4月24日在《当代生物学》期刊上报告称,他们可能找到了解决塑料污染的方法。而主角就是一种被称为蜡虫的毛虫。 蜡螟幼虫能分解塑料“我们发现这些蜡螟的幼虫能生物降解一种最难分解、最有回复力和最常使用的塑料:聚乙烯。”西班牙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的FedericaBertocchini说。Bertocchini及同事是在十分偶然间得出了这个发现:他们注意到装蜡虫的塑料袋会迅速出现很多小洞。进一步研究显示,蜡虫能在1小时内破坏一个塑料袋。12小时后,塑料袋在蜡虫的饕餮下明显减少。研究人员还发现,蜡虫不仅吃掉了塑料,还在体内将聚乙烯转化为了乙二醇。尽管蜡虫并不常吃塑料,研究人员猜测它们的这一能力是自然习性的副产品。蜡螟会将卵产在蜂巢内。蠕虫则在蜂蜡里孵化和生长,而蜂蜡里包含各种不同的脂质混合物。研究人员表示,蜡虫生物降解能力的分子细节还需进一步调查,但很有可能是它们在吸收蜂蜡和聚乙烯时,需要打破相似的化学键。“蜂蜡是一种聚合物,即一种‘天然塑料’,并有与聚乙烯不同的化学结构。”Bertocchini说。蜡螟分解塑料揭秘研究人员还表示,随着这一过程分子细节逐渐被揭露,将有助于设计出用于管理聚乙烯废物的生物技术。“我们正计划将该成果进行应用转化,用于处理塑料废物,力争解决塑料累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Bertocchini说,“但我们也认为即便掌握了生物降解技术,也不应故意将塑料垃圾随地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