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高性能材料助力绿色机动化
2014-05-28 15:49:16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在火热的K2013现场,高强度空心玻璃珠制造商3M公司和Trexel公司(MuCell微孔泡沫注塑技术独家供应商)展出了将各种采用3M Glass Bubbles iM16K优化的聚合物树脂体系与Trexel公司独特MuCell发泡技术相结合制造的创新产品。3M空心玻璃珠全球业务总裁Doug Rowen说:“3M空心玻璃珠或Trexel公司的MuCell发泡技术单独使用时,在保持物理机械性能不变的情况下,能减轻重量8-10%。但两技术相互补充,可大幅减轻重量,缩短成型周期时间,并改善成品的尺寸稳定性。”
作为3M公司系列高强度空心玻璃珠的一部分,该系列中公司的最新产品iM16K是专门为汽车行业开发的。iM16K是用于聚丙烯、聚酰胺和其他聚合物体系的高强度注塑级空心玻璃珠,压碎强度>16,000psi,因此在注塑和配混工艺中不会被破坏。加入空心玻璃珠(如iM16K),可改善尺寸稳定性,降低收缩率和翘曲现象,因而减少了废品及返工件。
采用填充有iM16K的树脂体系,制造商还可以提高生产速度,因为需冷却的成品质量较小,可将成型周期时间缩短15%-25%。另外,MuCell发泡技术采用受控气体量制造发泡件,所以可生产高精度的工程塑料零件,不仅材料用量小,缩短了成型周期时间,而且降低了对机器合模吨位的要求,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利用MuCell工艺,汽车部件制造商可以减轻塑料件的重量,从而减轻整车重量,提高燃油经济性。采用该工艺,零件尺寸稳定,重现性好,因而可以使用成本较低的树脂,不会产生翘曲或扭曲。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材料及新材料
相关阅读:
●
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仿制玫瑰花瓣可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
●
世界卫生组织人员重申草甘膦致癌风险这一观点
●
我国科学家揭示锐钛矿结构的二氧化钛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观反应机理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仿制玫瑰花瓣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当太阳光入射角为80度时,提升效果可达44%。这有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实用性。 科学家解开太阳能电池效率薄膜每次当人类在将太阳光转换为可用能的技术取得巨大进步时,我们内心都沾沾自喜。但众所周知,植物在利用太阳能这件事情上已经进行了成千上万年。意识到这一点,科学家们揭开了玫瑰花瓣的奥秘并制备了一款可显著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薄膜。他们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于AdvancedOpticalMaterials。仿制玫瑰花瓣可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来自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太阳能研究中心和巴登—符腾堡州氢研究所(ZSW)的研究人员们通过观察不同种类植物表皮细胞的光学特性开始进行研究。他们对细胞表层对光进行吸收而不是反射的这个特性十分感兴趣,而玫瑰花瓣吸收光的能力尤其显著。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报告称:“科学家们在电镜下发现,玫瑰花瓣的表皮是由混乱无序的密排微观结构组成,附有随机摆放的纳米结构形成的肋状物。”这种结构不仅让玫瑰吸收了更多的太阳光,并且它创造鲜艳的色彩可以达到协助花瓣吸引昆虫授粉的目的。因此,研究人员采用硅基聚合物对玫瑰花瓣外层进行仿制。它实际上就是制造一个模具,然后将透明光学胶倒进模具中并在紫外光下进行固化。将此玫瑰花瓣表皮结构的透明仿制品置于太阳能电池上,发现当太阳光垂直入射时电池效率提高12%。光的入射角越大,电池效率提升越显著,当入射角为80度时,效率提升了44%。今年5月,科学家们在太阳能电池效率上创下了34.5%能量转化率的记录。采用各种方法(诸如仿制玫瑰花瓣结构)以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有助于使太阳能尽早成为实用能源。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无序表面结构的影响,比如玫瑰花瓣表皮对其他感光表面的作用,希望能找到进一步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方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人员重申草甘膦致癌风险这一观点。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主管KurtStraif博士接受欧洲新闻访问,重申草甘膦可能增加人类患癌这一观点。 草甘膦健康安全问题争论此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5年3月发表其研究结果,称草甘膦是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这引发了关于广泛应用除草剂-草甘膦的健康安全问题的争论。而今年5月份,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另一监管机构联合发表了一份报告,指出草甘膦成分“不太可能通过饮食导致人类患癌风险增加”。草甘膦患癌风险评估日前,Straif在访谈中表示,“我们的评估是由世界一流专家在所有关于草甘膦的研究上进行的,评估结果与这些专家并无利益冲突。专家们评估草甘膦可能增加患癌风险主要基于三类证据,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草甘膦使动物患癌概率增大,一些报道指出接触草甘膦的农民患癌风险也有所增加,此外,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草甘膦对生物基因也会造成损伤。就报告而言,我们是WHO全球癌症物质分类的权威,其他机构仅从日常食品接触的角度来考虑草甘膦是否安全并得出结论有些狭隘。”可见,IARC的评估侧重于“潜在威胁”(hazard),而其他机构侧重于“风险”(risk),关于这两者的区别,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毒理学家DavidEastmond进行了举例说明:“在水族馆看鲨鱼有潜在威胁但风险很小。但在有鲨鱼的海滩上冲浪,那么鲨鱼对你既有潜在威胁也有风险。”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我国科学家揭示锐钛矿结构的二氧化钛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观反应机理。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单分子科学研究团队,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锐钛矿结构的二氧化钛表面催化活性和微观反应机理。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太阳能转化研究中的重要材料体系,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和人工光合作用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前景。针对这一材料体系的研究,已成为国际上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热点方向,寻找新的催化材料和高效的能量转换机理更是研究的重点。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研究二氧化钛的锐钛矿结构和金红石结构,是两种得到广泛研究的晶体结构。其中,由于金红石结构稳定、易于单晶生长,过去的研究主要针对二氧化钛的金红石结构。相较而言,锐钛矿结构的二氧化钛稳定性低,直觉判断其化学活性应该比金红石结构高,有许多理论计算也支持这一观点。特别是理论预言锐钛矿结构二氧化钛的晶面指数为(001)的表面,为所有晶面中活性最高。近几年,很多材料学家致力于合成富含(001)面的锐钛矿结构的二氧化钛纳米晶,并研究其光催化性质,但实验得到的光催化效率与理论预言存在很大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此次研究人员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高质量的锐钛矿结构(001)表面的二氧化钛,并清晰地揭示了该表面的结构和化学反应活性。同时,结合相关理论计算和分析,提出了新的表面结构模型,澄清了这一表面缺陷结构及化学反应活性的长期争论。研究表明,锐钛矿结构二氧化钛的(001)再构表面表现为完全氧化的形式,纠正了过去关于该表面为部分氧化的结构模型;由于表面部分氧缺失所形成的点缺陷位置,即由于失去氧原子后暴露在表面的钛原子位置,才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该发现为进一步设计和提高二氧化钛的催化活性及研究光化学反应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