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展会信息
2014年第五届全球生物医药大会
2014-06-16 10:19:16
第三方平台
查看元素商城产品 查看其它展会信息
2014年第五届全球生物医药大会概况
2014年6月18日-19日 中国上海世博展览馆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PI《医药界》杂志、国际医药资源网
支持单位: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上海食品药品检验所
支持媒体:元素商城、生物探索、生物谷、生物医药网、生物谷、生物探索、药品资讯网、丁香园、医药生物汇展网、生物帮、商务网、盖德化工网、丁香园、搜狐健康、易生物
4大热点议题:最新政策及行业规范解读
5+龙头企业案例学习及分享
10+小时交流讨论时间,抓住它=抓住最新资讯和商机
15+最新最热主题演讲及小组讨论
20+来自行业顶尖公司及机构的决策层的发言
50+行业领先医药企业和30+服务供应商
仅仅150个席位,提供给产业链上中下游各领先公司的主要决策人
◆ 本届展会展商、观众及国内外制药企业负责人;
◆ 制药企业质研发部负责人、技术总监以及其他相关研发人员
◆ 生物技术公司、生物制品公司;
◆ 各省市GMP检查员、药检所、检测机构、科研院所、实验室等相关人员;
◆ 厂房设计师、建造师、项目经理、专业建筑顾问、设施管理和安全运行工
程师;
◆ 相关认证机构、污染控制工程师。
一、政策导向
主论坛:十二五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发展重大政策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实施与我国抗体/重组蛋白质/疫苗等新药发展
抗体药物产业化发展和中国战略
中国疫苗免疫规划及疫苗供应体系
分论坛:
生物仿制药国际开拓的系统性策略和难点思考
创新技术与新药研发的产业化平台
国内外新型疫苗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疫苗免疫规划及疫苗供应体系
联合疫苗的研发特点及其使用
创新型疫苗的开发与产
单克隆抗体疗法临床期前后的研究
抗体生仿药的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肿瘤蛋白质药物的开发
利用生物反应器实现蛋白药物大规模培养
从临床检验的角度谈体外诊断产业的发展
基因组医学在临床个性化用药中的指导作用探讨
部分演讲嘉宾(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吴朝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秘书长
丁健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
赵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
李青 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许瑞明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
陈凯先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郭亚军 抗体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雷鸣 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研究所副所长
陈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郝希山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名誉院长
苏晓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段友容 上海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杨永华 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
「Biopharm 2014国际生物医药展」行业贸易配对会
查看元素商城产品 链接到 元素商城首页
查看其它展会信息 链接到 元素商城 > 化工资讯网 > 展会信息资讯
活动地点:上海世博展览馆Biopharm 2014 展会现场洽谈区
时 间:2014年6月18日-20日 9:00--12:00
活动内容:对生物医药展会以及相关产品有采购意向企业,可申请报名参加,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需求寻找匹配的制造商,并将为您安排约见及见面谈事宜。
涉及范围:
生物制药与技术、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生化分析与测试仪器,实验室设备与装置,实验室自动化、生物处理、实验室耗材、化学试剂与制品、净化纯水设备 | 光学仪器 | 测量(计量)仪器等。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生物医药展
相关阅读:
●
南开大学发现“抗艾滋病”药物新靶点
●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什么是乙二胺,乙二胺如何使用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南开大学医学院的一个课题组最近成功发现新的人体宿主细胞编码的蛋白——卷曲螺旋结构蛋白8(简称“CCDC8”),该蛋白具有很强的抗1型艾滋病病毒(HIV-1)活性,可以大幅度降低病毒产量,这一发现为“抗艾”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全新靶点。
治愈艾滋病疗法研究
人类至今没有发现彻底治愈艾滋病的疗法,而HIV病毒的多变性令疫苗研制工作举步维艰。各类抗病毒药物的主要原理就是抑制感染者体内HIV病毒的复制。长期致力于艾滋病毒研究的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魏民领导的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偶然发现人体细胞膜上的CCDC8蛋白具有很强的抑制HIV病毒的活性。
艾滋病攻击原理
正常情况下,人体感染HIV病毒后,病毒会侵入人体细胞内部大量复制,然后释放到细胞外。其过程为,在病毒基因组“指导”下,宿主细胞会在细胞浆中合成一种名为“Gag”的结构蛋白。这种蛋白是构成HIV病毒骨架的主要“原料”。Gag蛋白会大量聚集到细胞膜上形成多聚体并向细胞外侧膨彭出,即“出芽”。随后,病毒“半成品”包裹一段病毒基因组脱离宿主细胞,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病毒颗粒。
CCDC8成艾滋病药物靶点
而科研人员发现,当Gag蛋白在细胞膜上与CCDC8相遇后,其“组装”过程受到抑制。CCDC8通过联合其他蛋白,如细胞骨架蛋白Obsl1和E3泛素连接酶Cul7,诱导Gag蛋白内吞、多泛素化和降解。构成HIV病毒骨架的Gag蛋白在CCDC8的作用下,不再向外“出芽”,而是被细胞“内吞”,进而被分解。HIV病毒的复制被有效抑制,患者病情进而得到控制。
“CCDC8存在于正常的人体细胞膜上,只是量比较少,难以抑制HIV病毒复制。我们通过外源载体表达技术,提升了CCDC8的表达量之后,实验细胞的抗HIV病毒活性明显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CCDC8完全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抗艾药物靶点。”魏民介绍。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纳米催化剂的应用,近年来,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已广泛地渗透到催化研究领域,其中最典型的实例就是纳米催化剂的出现及与其相关研究的蓬勃发展。纳米材料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及表面特性。纳米催化剂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活性高等特点,显示出许多传统催化剂无法比拟的优异特性。
纳米催化剂制备方法
目前生产纳米催化剂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粒子必须达到如下要求:表面光洁;粒子形状、粒径及粒度分布可控;粒子不易团聚;易于收集,产率高。
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指金属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经过溶胶-凝胶化和热处理形成氧化物或其他固体化合物的方法。
2、沉淀法
沉淀法是在液相中将化学成分不同的物质混合,再加入沉淀剂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生成沉淀,对沉淀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或煅烧制得所需产品。
3、浸渍法
将载体置于含活性组分的溶液中浸泡达到平衡后将剩余液体除去(或将溶液全部浸入固体),再经干燥,煅烧,活化等步骤得到所需产品。
4、微乳液法
微乳液法首先需要配制热力学稳定的微乳液体系,然后将反应物溶于微乳液中,使其在水核内进行化学反应,反应产物在水核中成核、生长,去除表面活性剂,将得到的固体粗产物在一定温度下干燥、焙烧,即可得到所需产品。
5、离子交换法
首先,对沸石、SiO2等载体表面进行处理,使H+、Na+等活性较强的阳离子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然后将此载体放入含Pt(NH3)5Cl2+等贵金属阳离子基团的溶液中,通过置换反应使贵金属离子占据活性阳离子原来的位置,在载体表面形成贵金属纳米微粒。
6、水解法
首先,在高温下将金属盐溶液水解,生成水合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沉淀,再将沉淀产物加热分解得到纳米颗粒。水解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化学组成可精确控制、粉体性能重复性好、收率高等优点,缺点是成本较高。
7、等离子体法 应用等离子体活化手段不仅可以活化化学不活泼分子,还可以解决热力学上受限反应的问题。利用冷等离子体特有的热力学非平衡特性,可使催化剂和活化过程低温化、高效化将使用等离子体方法制得的纳米Cu、Cr、Mn、Fe、Ni等颗粒,按一定比例与载体加入自制的加载装置内混合,在机械力作用下可形成均匀、牢固的负载型纳米金属催化剂。
纳米催化剂的应用
1、纳米催化剂在化学电源中的应用
纳米催化剂在化学电源中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把纳米轻烧结构体作为电池电极。采用纳米轻烧结体作为化学电池、燃料电池和光化学电池的电极,可以增加反应表面积,提高电池效率,减轻重量,有利于电池的小型化。如镍和银的轻烧结体作为化学电池等的电极已经得到了应用。
2、纳米催化剂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
1)光催化空气净化
传统的空气净化技术大中的有毒污染物,但污染物本身的处理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以锐钛矿型纳米TiO2催化剂为代表的光催化空气净化技术具有室温深度氧化、二次污染小、运行成本低和可望利用太阳光为反应光源等优点,再加上纳米TiO2制备成本低、化学稳定性和抗磨损性能良好等优点,在空气尤其是在室内空气的深度净化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2)汽车尾气处理
COx和NO气体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中的主要污染成分。负载NCsPt-γ-Al2O3-CeO2有效地解决了催化剂使用温度范围与汽车尾气温度范围不匹配的问题,催化CO转化率可高达83%,有关专家运用模拟实验证实,在存在氧气条件下,Pd-RhNCs在CO氧化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活性,而在无氧状态下,Pt-RhNCs活性更高;对于NO还原反应,无论氧气存在与否,Pt-RhNCs都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此外,Khoudiakov的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在过渡金属氧化物Fe2O3上的纳米Au微粒对于室温下CO的氧化也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化学词典告诉你乙二胺是什么以及乙二胺应该如何使用,乙二胺是一种危险化学品,主要在电化学、分析化学中作溶剂使用,同时也是良好的碱和还原试剂,可以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可作为链延长的模块,也可用于制备咪唑啉、吡嗪、1,4-二氮杂衍生物、含有N2n的大环及其它一些杂环化合物。既然乙二胺具有如此多的用途,那么它应该如何使用呢?
什么是乙二胺
乙二胺(化学式:C2H8N2,式量:60.12)无色或微黄色黏稠液体,有类似氨的气味,呈强碱性,熔点8.5℃,沸点116~117.2℃,密度0.90g/cm³,闪点33.9℃(OC)、43.3℃(CC),引爆温度385℃,爆炸极限2.7~16.6%。乙二胺能随水蒸气挥发,易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不挥发的碳酸盐,应避免露置在大气中,易溶于水,生成水合乙二胺,溶于乙醇和甲醇,微溶于乙醚,不溶于苯,闪点(闭杯)43℃,易燃,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460mG/kG,有腐蚀性,主要用于溶剂和分析试剂。
乙二胺如何使用
因为乙二胺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使用乙二胺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操作人员需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