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成品油价:“外跌内涨”现象如何理解?
2014-06-18 17:14:34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最近,汽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柴油价格每吨上调290元。但是,在价格上调的此前几天,国际油价却是出现了大跌的行情,在一周内跌幅创出新高。这种油价“外跌内涨”的现象人们应该作何理解?
价格反应滞后,测算过于神秘?有关专家指出,价格波动反映成本变化,如果价格反应滞后,就难以反应成本变化。2009年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国内油价涨幅超过40%。
据分析,国内成品油调价需要满足间隔22个工作日、三地原油变化率超过4%这两个硬性指标。因为参照的周期较长、设定的变化率数值较高,所以国内油价反应滞后于国际市场。大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指出,中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区油价实行每周调整,对国际油价变化反应更加灵敏,而中国内地油价的定价周期长,调价机会容易错过,要么时间间隔不够,要么三地原油变化率未能达标。“这一定价机制实行多年,但究竟是怎样的计算公式,涨幅跌幅是如何测算的,油企利润水平是多少,对公众是个谜,显得有些神秘。”一位业内人士说。
“有时办了好事不为人知。”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解释道,定价机制的相关流程是不透明的,消费者一般只会看到油价上涨,却往往看不到有关部门为保障民生对涨幅进行了控制。广东省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表示,在执行时会有人为干预这一定价机制,所以导致了调价时间点拖延等问题,这可能给下一次调价造成一定的困难。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成品油价
相关阅读:
●
(金钢烷)-1,2-二氧乙烷及其衍生物的发光性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体系
●
硫酸二乙酯诱变选育乳酸菌菌株的方法
●
硫酸二乙酯在果胶酶高产菌株诱变育种中的作用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 摘要:文章综述了目前国际上免疫分析中应用的(金钢烷)-1,2-二氧乙烷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发光机理、发光性能和特点以及其免疫分析体系。
关键词 AMPPD,(金钢烷)-1,2-二氧乙烷及其衍生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发光机理,发光性能
(金钢烷)-1,2-二氧乙烷及其衍生物的发光性能
目前,在免疫分析领域中应用多种免疫分析方法,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LIA)是将免疫反应和化学发光反应相结合,藉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技术。它是将发光物质或酶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底物而发光,通过测量发射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测定待测物的浓度。CLIA的主要优点是灵敏度高、标记物有效期长、检测范围宽,可实现全自动化等。CLIA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际和国内倍受临床用户和生物医学工作者的重视。近十年来 CLIA 的发展迅猛,国外已开发出多种化学发光物质,CLI 2A 系统,以及全自动化化学发光仪。不同的化学发光物质发光机理和发光性能不同,不同的 CLIA 系统原理和方法各异。在众多的化学发光分子当中,1,2-二氧杂环类是发光效率最高的一类AMPPD 3-( 2-螺旋金刚烷) -4-甲氧基-4-( 3-磷氧酰) -苯基-1,2-二氧环乙烷作为1,2-二氧杂环中最具代表性的化学发光分子它的化学发光性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金钢烷)-1,2-二氧乙烷及其衍生物能发生化学发光的(金钢烷)-1,2-二氧乙烷,其结构可以表示如下通式:
其中T通常为环烷烃金钢烷,起稳定过氧环的作用,X为烷氧基,它的作用是增加2-二氧乙烷的水溶性,Y是发光基团(也叫生色基团和荧光发色团),Z是 Y的保护基团,它与Y连接的化学键能被碱性磷酸酶断裂,而使Z与Y脱离。当酶促使Z从分子中脱离后,二氧乙烷分解成两个羰基化合物,一个含T,另一个含X和Y,分解反应放出的能量,使Y激发形成一不稳定的电子激发态中间体,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出光子。可以通过选择修饰不同取代基Y的二氧乙烷,使发射光的波长和光量子数不同,而通过选择修饰T和X、Z可改变二氧乙烷的水溶性和分解动力学性质。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体系
常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金钢烷)-1,2-二氧乙烷有下面几种结构:
在上述分子结构中,螺旋金刚烷构成分子的稳定部分,带有保护基团(磷酸酯或半乳糖吡喃苷)的衍生芳香族结构,则构成易被酶解并在酶解后发光的部分,发光由二氧乙烷断裂分解成为一个激发态的两个羰基化合物。例如AMPPD在碱性磷酸酶(AP)作用下磷酸酯基发生水解,脱去一个磷酸基而得到一个中等稳定的中间体AMPPD-(半衰期2-30min),此中间体经分子内电子转移裂解为一分子的金钢烷酮和一分子处于激发态的间氧苯甲酸甲酯阴离子,当回到基态时发出波长为470nm的光,并可持续几十分钟,其发光机理如下图所示:
AMPPD的特性:(1)在碱性环境下,AMPPD的非酶解性的水解程度低,即本底低;(2)AMPPD的热稳定性好,在pH=7.0的水中,30℃时的分解半衰期为142h ,活化能为21.5kcal/mole;(3)在pH =9.0时,AP酶解AMPPD的速度最快;在pH =9.5时,虽酶解速度略低,但信噪比最低;(4)AMPPD的酶解发光为辉光型,波长为470nm,在15min时强度达到高峰,15- 60min内光信号强度维持一致,变化很小,即使在12h后仍能测定得出正确结果;(5)加入增强剂如聚氯苄乙烯苄基二甲基铵(BDMQ)或BSA等,能明显增强AP酶解AMPPD的发光强度,增强因素达100-100000倍。增强剂的增强机理目前还不非常清楚,在理论上还没有精确的解释,文献上一般认为AMPPD在中等极化的非质子有机溶剂(如正丁醇,二甲基亚砜等)中的发光强度和检测灵敏度较在极化的质子溶剂中,尤其是水介质中高。如在水介质中加入增强剂,增强剂包围在 AMPPD 分子的周围,可能通过疏水或离子相互作用或二者兼而有之,与AMPPD 酶解产生的发色团结合,使发色团形成一个稳定的构。这样使发色团与水分子隔开,从而阻止发色团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非光发射的途径如振动松驰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全部或部分能量,一些天然的水溶性大分子如水溶性球蛋白BSA、HAS等,和人工合成的聚季铵盐如 TMQ、BDMQ 等,它们的分子结构中都含有疏水区,能提供一个疏水性微环境,具有稳定发色基团的作用,从而增强发光强度。
CSPD和CDP-Star是继AMPPD后合成的AP酶解化学发光物质,它们的发光性能优于AMPPD:CSPD和CDP - Star较AMPPD稳定;非酶解性的水解程度更低;酶解速度更快,达到最大光信号只需要相当于AMPPD时间的一半;且发光信号更强,信噪比更高;CSPD和CDP-Star是目前最理想的AP 酶解化学发光物质。
(金钢烷)-1,2-二氧乙烷及其衍生物应用于CLIA,通常采用的体系是 Dioxetane/ AP/ En 2hance System ,即用碱性磷酸酶(AP)标记抗原或抗体,用 (金钢烷)-1,2-二氧乙烷或其衍生物作发光底物,在发光底物中加入增强剂。目前美国DPC公司的Immulite System 和Beckman Coulter公司ACCESSÒAutomated Immunoassay System 都是采用Dioxetane/ AP/ Enhance System。
以上就是关于(金钢烷)-1,2-二氧乙烷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发光机理、发光性能和特点以及其免疫分析体系的全部内容介绍。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 本文主要讲的是采用硫酸二乙酯诱变乳酸菌选育技术的方法介绍,乳酸菌是生产酸奶的主要发酵剂,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抗肿瘤提高免疫能力、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减低胆固醇等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决定酸奶发酵风味品质的关键因素。
本试验以新疆牧民自制酸奶疙瘩中筛选出的乳酸菌为出发菌株,选用DES对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在高温条件下产酸较强、在低温条件下产酸甚微的菌株;硫酸二乙酯单独用于乳酸菌诱变的报道并不多见,试验所获得的技术和工艺参数为乳酸菌选育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际依据,具有很好地实际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设备
乳杆菌(Lactobacillus)LN1#。
培养基与溶液:脱脂乳培养基;MRS培养基;pH值为7.0的磷酸缓冲液;生理盐水;DES溶液(1mLDES溶解于10mL无水乙醇中)。
仪器设备:UV-2102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Delta320pH计;5804R离心机;LFRA质构仪;垂直净化工作台;HPS-160生化培养箱;DHP-9002恒温培养箱。
1.2方法
1.2.1菌种活化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取菌种LN1#按3%接种于脱脂乳培养基中,42℃恒温培养12h。然后反复传代直至达到要求的活力;对菌种进行单因素实验,分别测定其最适生长温度、最适接种量、最适初始pH值。于最佳条件下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
pH值采用pH211型酸度计测定;酸奶酸度酸度采用吉尔涅尔度表示;乳酸菌活菌数采用高层琼脂法测定;OD值的测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为600nm。
1.2.2DES诱变条件的确定
取对数生长期菌液5mL,离心并以PBS(pH值为7.0的磷酸缓冲液)洗涤2次,用磷酸缓冲液稀释到一定浓度,转入10mL离心管中。在36~41℃条件下,加入质量分数为0.5%~1.0%的DES溶液,处理20~30min,按照2.5倍DES溶液体积加入质量分数为25%硫代硫酸钠溶液终止反应。通过改变菌液浓度、DES溶液的体积分数、诱变时间、诱变温度控制致死率。
1.2.3诱变效应的测定
采用对照菌株6032、初始菌株LN1#、突变菌株N01#制作酸奶,于10℃储藏,隔天测定其酸度;酸奶物性指标影响程度分析方法采用以下模式:循环次数为2;测量力为20g;测量速度为9mm/s;测量的深度为9mm;探头型号为TA-4。
2结果
对LN1#进行DES诱变,得到最佳参数:DES质量分数为0.7%,诱变时间为30min,诱变温度为37℃;得到一突变菌株N01#,其37℃贮藏时产乳酸量与出发菌株一样,而在10℃贮藏时,产乳酸量明显减少,突变菌株N01#的遗传稳定性较好,不易回复突变;用N01#发酵酸奶,测定酸奶的物性指标,其结果显示,N01#与LN1#无明显差别;与对照组相比较,N01#发酵的酸奶其后酸化时间延长了3天。
以上就是关于本次试验中乳酸菌选育技术方法的具体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提供参考依据。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 本文主要讲的是关于硫酸二乙酯在诱变处理果胶酶中作用的内容,果胶酶是能分解果胶质的一类含多种酶的复合酶,普遍存在于植物果实和微生物中。在自然界中,果胶质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是植物体中一类复杂的胶体性糖类,它是由D半乳糖醛酸以α-1,4糖苷键形成的直链状聚合物,是植物细胞间的胞间层和初生壁的重要组分,在麻纤维中含量较高。
由于果胶质在植物的细胞组织中起着“粘和”作用,一旦植物组织中的果胶质分解便引起细胞的离散。通过果胶酶的作用,可将果胶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从纤维中游离出来,可使与其粘合在一起的其他杂质(如蜡质、蛋白质、灰份等)与纤维素彻底分开,达到麻脱胶的目的。
果胶酶产生菌在沤麻过程中的应用可使沤麻周期缩短,提高亚麻纤维的质量及出麻率。诱变育种方法虽然是不定向变异,但诱变结果相对于单纯的培养基选育均有较大的突变率。菌种通过合适的诱变,能更好地选育出产酶量更高、酶学性质更稳定、针对性更强的新菌株。目前以辐照诱变和化学诱变较为多见,且效果较好。李延生等使用微波诱变表明,诱变的突变率较大,且最高正突变发生的酶活力都要高出数十个百分点。Hadj-TaiebNoomen采用亚硝酸对青霉菌(Penicilliumoccitanis)进行诱变,得到1株突变型菌株CT1,该菌株产酶活力远远高于原始菌株,并且不需果胶或其他类似物的诱导,降低了生产成本。
硫酸二乙酯诱变育种的方法
一、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
a.菌悬液的制备:将HDYM-02接2环菌至30mL种子发酵液中,37℃、120r/min摇床培养18h,3000r/min离心20min,弃上清,用0.1mol/LpH7.0磷酸缓冲液30mL离心洗涤2次,将沉淀下来的菌体用磷酸缓冲液悬浮稀释,并将菌悬液调至浓度为107~108cfu/mL;
b.硫酸二乙酯处理过程:取菌悬液4mL加入装有16mL的磷酸缓冲液中,再加入硫酸二乙酯0.2mL,按规定时间(30、60min)处理,用0.5mL25%(质量与体积比)的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止反应;
c.诱变后的处理:中止反应后的菌液用生理盐水离心洗涤3次,梯度稀释至10-4、10-5、10-6,涂布分离培养基平板后培养,每只平板加稀释液0.2mL,每个稀释度涂平板3只,以同样操作取未经紫外照射的平板作对照,用黑布包好,置37℃培养48h,记录菌落数并计算致死率。挑取致死率在70~80%的单菌落,中间培养后进行初筛。
二、突变株的筛选
a.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将出发菌株及诱变后的菌株,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于37℃培养12h,待菌落长出后,于其上铺上层初筛培养基,继续培养6h,然后用0.1%的刚果红染色剂染色15min,倾去染色剂,用1mol/LNaCl溶液荡洗平板15min,静置待透明圈显现后,用游标卡尺测量透明圈直径(H)及菌落直径(C),计算H/C值,挑选H/C值大于出发菌株的突变菌株进行复筛(测定酶活);
b.酶活力测定方法:接2环进行复筛的菌株于种子发酵液培养18h,按3%的接种量接入扩大培养液,分别在培养6、12、24、48、72h时取出菌液,测定其OD590nm,离心弃沉淀,上清液即为粗酶液。取0.25%(质量与体积比)的果胶溶液(用pH6.8的磷酸缓冲液配制)1mL于试管中,加磷酸缓冲液2mL50℃水浴中平衡后,加入适当稀释的酶液1mL保温30min,用DNS法测定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在上述条件下,每分钟由底物产生1μmol还原糖(以半乳糖醛酸计)所需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单位。
三、结果
经硫酸二乙酯多次诱变,通过初筛挑选出3株突变株,其中1株突变株在12h时的酶活力为39U达到产酶高峰,而此时出发菌株的酶活力为27U,说明此株突变株的产酶期提前,且12h的酶活力是出发菌株的1.44倍。如果将此株突变株投入生产其产酶高峰早可以使沤麻期缩短。
以上就是关于硫酸二乙酯在诱变处理果胶酶中作用的全部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