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新型二维材料开发,或将改良石墨烯性质
2014-06-19 17:12:39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石墨烯属于前程远大的材料,但某些特性限制了它的应用,比如缺乏带隙,这阻碍了石墨烯在电子组件方面的应用。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的科学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自组装的新型的二维材料,它具备和石墨烯较为相似的性质,重要的是还具备天然带隙,可以用来制造太阳能电池和晶体管。
该材料的化学式为Ni3(HITP)2,由镍和一种名为HITP的有机化合物组成,具备自组装的特性,通过调整相关组分的含量,可以轻松地获得研究人员所期盼的性质。
该材料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捕获不同波长的光,也可用于改善超级电容器。此外,该材料还能用于物质性质的基础研究,或用于开发磁性拓扑绝缘体等特殊材料及具备量子霍尔效应的材料。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一位化学教授说道:“此项研究工作从合成的方案到结构的细节研究再到特殊导电性的发现,都极其出色。这个成果代表了新型半导体材料合成设计的主要突破和进展。”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材料及新材料
相关阅读:
●
纳米材料对人体的潜在影响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纳米材料对人体的潜在影响。纳米材料对人体有一定影响,纳米材料进入机体的几率、进入细胞的几率以及通过血脑屏障和血睾屏障的几率都不低。
纳米材料进入机体的几率增加
纳米粒子微小,即使宏观状态时脂.水分配系数小也有可能通过简单扩散或渗透形式经过肺血屏障和皮肤进入体内。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粒子表面的原子数多,周围缺少相邻原子,存在许多空键,故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很高的化学活性。
纳米材料进入细胞的几率增加
由于粒径极小,表面结合力和化学活性显著增高。其组成虽未发生变化,但对机体产生的生物效应的性质和强度可能已发生改变。可能透过生物膜上的孔隙进入细胞及细胞器内,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发生结合,使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的正常空间结构改变。导致体内一些激素和重要酶系活性丧失;或使遗传物质突变,导致肿瘤发病率升高或促进老化过程。
纳米材料通过血脑屏障和血睾屏障的几率增加
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和血睾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精子生成过程和精子形态以及精子活力产生不良影响。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对胚胎早期的组织分化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胎儿畸形。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
纳米材料用于医学治疗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纳米材料用于医学治疗。纳米材料可用于医学治疗,不仅可以直接用于治疗,还可以进行人造骨骼移植。
纳米材料直接用于治疗
由于药物颗粒纳米化时,药物与胃肠道液体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而提高药物利用率。药物的纳米颗粒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药效。
如德国柏林医疗中心将铁氧体纳米粒用葡萄糖分子包裹后,注入肿瘤部位0使磁性纳米粒在癌细胞内浓缩,而提高疗效。
纳米材料人造骨移植
纳米骨模拟人体骨骼生成机制,具有与骨骼类似的多孔结构,有利于自身血管及部分骨母细胞的侵入,促进新骨的形成。
且因其既无生物活性,又无免疫活性,人体对其无明显排异反应。
清华大学研制的纳米骨,还可以根据不同部位骨骼生长的需要而制成不同硬度,且与自身骨骼降解速度相一致,是修复儿童骨外伤及大段骨缺损的理想材料。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
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作为药物载体纳米材料在医学领域中广为应用。
靶向定位
载药纳米粒可作为异物被巨噬细胞吞噬,在网状内皮系统聚集。将磁性纳米颗粒与药物结合,注入到人体内J药物可在病变部位集中J从而达到定向治疗的目的。如阿霉素免疫磁性纳米粒的抗癌实验。
控制性释放药物
口服或皮下注射胰岛素纳米囊,可减少体内酶对胰岛素的破坏,提高胰岛素的降糖作用,降糖作用可持续7d;3d1次给药的降糖作用可接近1d3次给药的常规胰岛素治疗效果。
提高药物的吸收率
载药纳米粒可以改变膜运转机制,增加药物对生物膜的透过性J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提高药效。如阿霉素纳米粒,可使药效比阿霉素水针剂增加10倍;由于载药纳米粒的黏附性强且粒径微小,可使药物在胃肠道滞留时间延长,而提高药物口服吸收的生物利用率。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