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生物科学:水稻衰老调控分子机制被发现
2014-06-25 17:09:24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梁成真博士(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植物基因组)通过相关研究,首次在科学界阐明了水稻叶片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由此一发现,人类可显著地延缓水稻叶片衰老,并且延长灌浆时间,以此通过提高水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方法,使得水稻产量大大提高。
上述研究成果6月20日在线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衰老是生物有机体发育的必经阶段,更是生命体命运走向的关键转折点。植物过早启动衰老进程会对植物正常的营养利用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很多杂交水稻品种存在叶片早衰现象,严重阻碍产量,且破坏灌浆的形成,最终降低稻米品质。理论上推算,有早衰现象的水稻品种在正常生活周期中叶片衰老每推迟一天即可增产2%,生产实践上也可达到1%左右。因此,揭示植物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是农业生产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应用课题。
叶片衰老在很大程度上受植物发育年龄和体内信号因子的调节。脱落酸(ABA) 是植物五大激素之一,在植物衰老时,体内ABA含量急剧升高,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衰老促进激素。然而,水稻中ABA合成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的突变体并未表现出延迟衰老的表型。因此,人们一直困惑ABA是如何参与调控植物的衰老进程。梁成真通过研究,发现了ABA介导植物衰老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分OsNAP。OsNAP受到ABA的特异性诱导,通过直接调控叶绿素降解、营养再转运及其它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叶片的衰老进程。
人们因为这个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对ABA在介导植物衰老机制上提升了理解力,也为水稻(特别是杂交水稻)乃至其它作物在生产上存在的后期早衰问题提供了不错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生物科学
相关阅读:
●
什么是利福平?它的简介及其用途如何?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本文是介绍利福平及其应用的文章。利福平,又叫甲哌利福霉素、力复平、利米定等;英文名Rifampicin。利福平的化学名为3-[[(4-甲基-1-哌嗪基)亚氨基]甲基]-利福霉素。分子式为C43H58N4O12,CAS号13292-46-1。利福平为为红色或暗红色的结晶状粉末,不溶于水,是一种所属利福霉素家族的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
关键词:利福平;利福霉素;抗生素;合成;
利福平的应用价值:
作为市场上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一般为胶囊或者片剂口服药。利福平的作用机制是抑制病原体DNA的RNA多聚酶,抑制病原体RNA合成的起始阶段,抑制细菌RNA的合成从而阻止细菌DNA和蛋白的合成。一旦依赖DNA的核糖核酸聚合酶B-亚基变位,即利福平的靶位改变,细菌便产生耐药性。1.用于治疗结核病对细胞内外快速生长、间歇生长及延迟生长的结核菌均有效;2.治疗脑膜炎利福平曾被用于根治脑膜炎奈瑟球菌的无症状带菌者,后被用于预防脑膜炎奈瑟球菌性脑膜炎;3.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利福平可能对化脓性链球菌感染的治疗有效,对乙型链球菌有好的抑菌作用,但其杀菌作用较差它在体外对肠球菌具有抑菌作用和多重耐药的抗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4.作为眼药水治疗眼部疾病在体外,沙眼衣原体对利福平非常敏感,但若单用则很快产生耐药性,若与红霉素等合用则能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眼科常用药。
利福平的合成方法:
利福平是由地中海链霉菌产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利福霉素B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半合成衍生物。该族化合物于1957年首次被分离成功,1965年利福平问世.利福平的合成方法主要通过利福霉素S与1、3一氧氮杂环戊烷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加入1-氨基基-4-甲基哌嗪,最后分离纯化得到利福平。
参考文献
1. 谢惠民,冷青松. 利福平的新用途[J].中国临床医生.2003(05)
2. НавашинCM,于守汎. 利福平在细菌感染现代化疗中的地位和作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4(01)
3. НавашинCM,于守汎. 利福平在细菌感染现代化疗中的地位和作用[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4(01)
4. 周家惠. 利福霉素生物合成的进展[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3(03)
5. 易先灼.利福平的制造方法[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6(03)
以上是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关于利福平是什么,利福平的医疗作用是什么,及其市场上如何生产的全文。
●
氢氧化钠简介及其应用是怎样的?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本文是介绍氢氧化钠及其应用的文章。
简介:氢氧化钠分子式为NaOH,又名苛性钠;烧碱;火碱,纯品为无色透明晶体,熔点为318.4℃,沸点为1390℃,相对密度为2.130。市场上主要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固态呈白色,液体为无色透明,易溶于水、乙醇和甘油等,不溶于丙酮、乙醚。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陶瓷等均有腐蚀作用。
氢氧化钠用途:(1)用于造纸、纤维素浆粕的生产;(2)用于肥皂、洗涤剂、合成脂肪酸的生产及动植物油脂的精炼;(3)用于纺织印染退浆剂、煮炼剂和丝光剂等;(4)食品级产品在食品工业上用于酸中和剂,可作柑橘、桃子等去皮剂、脱色剂、脱臭剂等。
氢氧化钠生产方法:工业上生产氢氧化钠的方法有苛化法和电解法两种。苛化法按原料不同分为纯碱苛化法和天然碱苛化法;电解法分为隔膜电解法、水银电解法和离子交换膜法。
毒性和防护措施:具有极强的腐蚀性,溅到皮肤尤其是粘膜上,会形成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伤痕;溅入眼内,会损伤角膜和眼睛深部组织。如果不慎溅到皮肤,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0分钟;溅入眼内者,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然后点入2%奴佛卡因。严重者送医院医治。
关键词:氢氧化钠;烧碱;生产方法;应用
参考文献:
中国化工产品大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33-37.
以上是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关于氢氧化钠是什么,用途是什么,生产方法怎样的全文。
●
什么是甘露醇?它如何应用?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本文是介绍甘露醇及其应用的文章。甘露醇,中文别名:D-甘露醇;D-甘露密醇;D-甘露糖醇;D-木蜜醇;英文名称:Mannitol,分子式:C6H14O6,CAS号69-65-8,白色针状结晶。较多地溶于热水,溶于吡啶和苯胺,不溶于醚,水溶液呈酸性。甘露醇有甜味,其甜度相当于蔗糖的70%。
关键词:甘露醇;高渗脱水;元醇;制备方法;
应用及市场情况:
甘露醇是一种天然糖醇,广泛存在于海藻、水果、植物叶和植物体内,几乎所有的蔬菜中都少量存在,1806年Proust从植物汁液中成功地分离出甘露醇,1884年Stenhouse又在芹及蘑菇中发现甘露醇。因其具有元醇的通性,其羟基具有强大的反应性能,可以酯化、醚化、缩合等以及高渗脱水作用甘露糖的应用比较广泛,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1,在医药工业上,作片剂的填充剂,作直接压片的赋形剂和咀嚼片的矫味剂,作干冻针剂的载体作降压剂、利尿剂、脱水剂,制二溴甘露糖醇的原料,制硝甘露醇的原料;2,在食品工业上,甘露醇在糖及糖醇中的吸水性最小,并具有爽口的甜味,用于麦芽糖、口香糖、年糕等食品的防粘,以及作为一般糕点的防粘粉,也可用作糖尿病患者用食品、健美食品等低热值、低糖的甜味剂;3,在化学工业上以甘露醇为起始剂可以合成聚甘露醇-氧化丙烯醚广泛应用于塑料行业中;生成的硬脂酸甘露醇可以作为食品乳化剂、分散剂可广泛用于
糕点、糖果、饮料等,同时亦作涂料、纺织、日化及医药等工业的乳化剂和分散剂;另外甘露醇还可用于制松香酸酯及人造甘油树脂、炸药、雷管(硝化甘露醇)等。在化学分析中用于硼的测定,生物检验上用作细菌培养剂等。
甘露醇的制备方法:
甘露醇的生产发展至今,形成了数种的制取方法。1,天然物提取法,直接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甘露醇,因原料不同而提取法各异。如可用热乙醇从木蜜的干树汁中提取。在我国,从海藻、海带中提取甘露醇一直是工业化生产甘露醇方法之一。2,电解还原法,最早由美国阿特拉斯普泰厂于1937年用糖类电解还原法合成早期通过电解葡萄糖或转化糖生产甘露醇的一种方法。3,糖醇异构化,D-葡萄糖醇的浓溶液在催化剂存在下用氢气进行氢化,发生异构化反应:2D-葡萄糖醇转变为D-甘露糖醇+L-艾杜糖醇,用分步结晶法或转变成六醋酸酯可将各糖醇分离开来。4,催化还原法,目前最常用、最方便的制备糖醇方法,利用Ni触媒在压力下氢化还原甘露糖或果糖。
以上是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关于甘露醇是什么,甘露醇的用途是什么及其如何生产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