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食品科技:高纤维食品可控制消化系统炎症
2014-07-02 17:03:05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丰富的水果蔬菜被人体摄入时,人体内的肠道细菌会负责对这些纤维实行消化。它们可以利用一些可溶性的纤维,如苹果、梨、草莓、柑橘和洋葱里的果胶,并且将这种纤维酵解为较为特殊的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可以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达到抑制炎症的目的。
脂肪酸可能在血液中循环而与全身免疫细胞都发生关联,但这种抗炎症效果能否超出消化道,达到肺部甚至全身,科学家还不清楚。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哮喘病增加而膳食纤维摄入量在下降;但哮喘在欠发达地区如非洲,并不普遍,在这些地区人民的饮食结构中,水果和蔬菜所占比例更大。马斯兰德认为,饮食添加剂包括提纯丙酸盐或某些类脂肪酸,能否为哮喘病人和吃不到水果蔬菜的人带来利益,还需要严格的科学检验。同时,富含纤维的平衡膳食是取得抗炎症效果的最佳方式。
为了检验膳食纤维摄入和哮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瑞士洛桑大学免疫学家本杰明·马斯兰德和同事用两组小鼠进行了实验。他们给一组小鼠吃低纤维食物,而另一组吃富含果胶的食物。两周后,研究人员给小鼠嗅一种能引起人类过敏和哮喘的过敏原。吃低纤维食物的小鼠显出了剧烈的过敏反应,包括肺部出现炎症分泌物、呼吸道收缩、喘息、气短等与哮喘病人极为相似的状况;吃高纤维食物的小鼠过敏反应减少,它们的嗜酸粒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和抗体免疫球蛋白E几乎只有前者水平的一半,在过敏反应和哮喘中,这两种细胞通常会增加,而且其呼吸道收缩也更少。
经过实验人员推测,如果这种有细菌所产出的化合物确实能抑制哮喘,那么这种化合物在肺部也会起作用。从饮食的变化、骨髓生产免疫细胞的转变、肠道细菌新陈代谢的改变,到哮喘炎症的减轻,这是相互关联的一些变化。“这个研究是将以前从未有人把这一切一起研究的项目的美妙集合。”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食品科学与工程
相关阅读:
●
《国家科学院学报》新型超强韧石墨烯材料有望替代碳纤维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型超强韧石墨烯材料有望替代碳纤维。美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团队开发出一种超强韧、高导电的石墨烯复合薄膜,可在室温条件下以较低成本制备,有望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碳纤维材料。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显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群峰教授课题组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雷·鲍曼团队受到天然珍珠母力学结构的启发,制备出微观结构类似于珍珠母的有序层状石墨烯结构。程群峰对新华社记者说,此前将石墨烯单片机械堆叠成较厚的宏观材料耗时费力。例如制备人头发厚度的石墨烯薄膜,需要堆叠15万层单片石墨烯,且片层间界面作用较弱,力学性能较差。珍珠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力学性能,主要得益于内部规整的层状结构和离子键、共价键、氢键等丰富的界面作用。研究人员采用化学制备法而非机械堆叠制备出这种材料。他们借鉴了珍珠母的层状连接方式,通过在氧化石墨烯层间引入共价键、共轭键等不同键连的交联分子,将石墨烯纳米片牢固地“缝合”在一起,制造出强韧一体化的高导电石墨烯薄膜。程群峰说,这种薄膜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是普通石墨烯薄膜的4.5倍,韧性是后者的7.9倍。研究人员介绍,传统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条件需超过2500摄氏度,但新材料可在45摄氏度以下的室温进行制备,强度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当,成本更加低廉,易实现商业规模化制备。程群峰说,这种廉价、低温的高性能多功能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柔性电子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南开大学团队合成“可激活”纳米药物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南开大学团队合成“可激活”纳米药物。光动力治疗,以其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治疗方法需要将光敏剂输入人体,在一定时间后,以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病变部位,使异常增生活跃的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最终使细胞死亡,达到治疗目的。而传统光敏剂对正常组织具有光毒性,使其在临床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如何改良现有商业化光敏剂,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近年来,“可激活”光敏剂用于光动力治疗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 近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郭东升团队、生命科学学院丁丹团队联合研究开发了“可激活”纳米药物,克服了传统光敏剂缺乏肿瘤靶向性、对正常组织具有光毒性等不足,降低其光毒性并提高治疗效果,且能够实现诊疗一体化。该策略已经成功应用于活体动物实验,为肿瘤等疾病的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新方法。为了实现肿瘤选择性成像和靶向治疗,郭东升课题组提出了“生物标志物置换激活”的新策略。从已经成熟的商业化光敏剂出发,采用两亲性杯芳烃与光敏剂结合,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构筑纳米超分子药物——被杯芳烃“口袋”包括包封的光敏剂。该策略在化学理论上得到验证后,丁丹课题组成功将其应用于活体肿瘤成像和治疗。丁丹介绍:“当光敏剂被包结在主体空腔内时处于一种‘静默’状态;当纳米药物被运送到肿瘤组织区域时,光敏剂被置换出空腔并重新激活其原有光物理性质,从而实现肿瘤选择性成像和靶向治疗。”郭东升、丁丹课题组基于主客体化学理念提出了新颖的策略,实现了肿瘤选择性成像和靶向治疗,并成功应用于活体抗肿瘤中。这一开创性工作为实现精准医疗提供了新方法,发展了新材料。
●
《细胞》研究发现能治疗糖尿病的潜在新疗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研究发现能治疗糖尿病的潜在新疗法。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的研究显示,激活维生素D受体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胰岛贝塔细胞,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疗法。 此前已有研究显示,如果人们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较高,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较低。但医学界一直不清楚其中的机理。胰岛贝塔细胞是一种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有调节血糖含量的作用。胰岛贝塔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发糖尿病。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培养皿中使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胰岛贝塔细胞,发现一种化合物iBRD9可激活维生素D受体,让某些具有抗炎功能的基因表达水平增强,从而提高胰岛贝塔细胞的存活率。论文高级作者、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罗纳德·埃文斯解释说,糖尿病是炎症反应造成的疾病。维生素D受体可参与调节炎症反应,提高胰岛贝塔细胞的存活率。研究人员开展的动物实验也发现,这种化合物在激活维生素D受体后,患有糖尿病的实验鼠的血糖水平会恢复正常。研究人员说,他们尚未发现新的化合物会对小鼠造成副作用,但还需进一步研究以便进入临床试验。这种疗法有望用于治疗其他需要增强维生素D效果的疾病,如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