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节能环保:废弃塑料瓶可转变成高效抗真菌药
2014-07-03 16:53:21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整理编辑:全世界平均每年都有超过10亿人受到真菌的感染,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患者在不得不使用抗生素对真菌感染进行治疗时,会损害免疫系统。
目前迫切需要开发高效和针对具体疾病的抗真菌剂,以减轻日益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传统的抗真菌治疗需要进入细胞内攻击感染,但很难瞄准和穿透真菌膜壁。此外,由于真菌代谢类似于哺乳动物细胞,现有的药物还不能区分健康和受感染细胞。
基于这个认识,IBM的科学家利用一种有机催化过程,促进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制成的普通塑料材料的转化,在该过程中产生了抗真菌剂的全新分子。这些新的抗真菌剂通过一个氢键粘结法自行组装,像分子尼龙搭扣互相粘连,以类聚合物状的方式形成纳米纤维,从而表现出活跃的抗真菌效果。这种新颖的纳米纤维带正电荷,并且可以选择性地靶向和附加到只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的带负电的真菌膜。然后,它通过分解和破坏真菌细胞膜壁,阻止其不断攻击。
研究人员还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预测出修改其结构可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这种纳米纤维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可以达到抑制可见真菌生长的最低浓度,并表现出对多种类型的真菌感染强有力的抗真菌活性。进一步的试验证明,这种抗真菌纳米纤维可根除超过99.9%的白色念珠菌。研究人员说:“这些分子自我组装成纳米纤维后,能瞄准真菌膜及其随后的裂解,从而在低浓度下摧毁真菌。”
同时,这种抑制真菌的纳米纤维在一次性治疗后,可以成功分散真菌生物膜,对周围的健康细胞不造成一点伤害。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环保
相关阅读:
●
诺贝尔医学奖获奖人屠呦呦是怎样评选出来的?
●
如何摧毁HIV的藏身地?
●
瓜尔豆胶的性状和用途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青蒿素在抗疟药物上的创新研究,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本土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教授成为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奖人是怎么评选出来的?
诺贝尔奖提名和评审程序
诺贝尔奖始于1901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记录。诺贝尔奖委员会对整个提名(包括提名人和被提名人)及评审过程严格保密(保密期为五十年)。
整个提名和评审程序大约需要一年时间。从上一年的初秋开始,先由发奖单位给那些有资格按照诺奖规格提出候选人的提名人发出私密邀请信。这些提名人都是各专业领域享誉全球的顶尖科学家。提名至1月31日截止。从本年2月1日起,各类奖项的评定委员会(Nobel Committee)开始初选工作。3月-5月,评委会拟定小名单,并向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征求评议; 这些专家就被提名人的工作成果向诺贝尔评审委员会递交专家评议报告;6月-9月,评委会进行评审,最后向诺奖委员会(Nobel Assembly)提出诺奖推荐名单。诺奖委员会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进行投票表决。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委会得到327位提名。屠呦呦教授,以及其他一些候选人,可能会得到来自不同提名人的多次提名。327位被提名者中,有57位是第一次被提名,也就是说,大多数候选人已经在往年被提名。
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拉斯克奖
四年前的2011年9月,屠呦呦教授荣获美国生物及医学领域最高级科学奖---拉斯克奖。美国拉斯克奖亦被戏称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毫无疑问,获取2011年拉斯克奖使屠呦呦教授在青蒿素的发现和研究方面的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更多的资深科学家的注意,也为她今年获取诺贝尔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美国纽约颁发拉斯克奖的同时,科学界的顶级学术期刊《细胞》(2011年9月版)刊登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米勒(Louis Miller)和华人学者苏新专(Xinzhuan Su)博士合写的文章: 《青蒿素:中国草药园中的发现》(Artemisinin: discovery from the Chinese herbal garden)。今年81岁的米勒博士,是世界顶级的研究虐原虫和疟疾病研究领域的科学家,2009年从美国国家卫生署(NIH)退休。在他的科学研究生涯中,他的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包括发表在《科学》(17篇)、《自然》(18篇)、《新英格兰医学期刊》(4篇)、《细胞》(2篇)、以及《美国科学院学报》(多于30篇) 等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米勒院士是真正具备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提名人的资格的专家,也是最有资格给出同行专家评议报告的专家。
2008 - 2009年间,米勒院士和苏新专博士,仔细考查了青蒿素研究的原始记录,得出结论: “毫无疑问,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 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屠呦呦教授的原创性发现得到国际科学界认可并成为首位获得拉斯克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
责任编辑:qxl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元素百科抗HIV药物成功延长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但它们并不能彻底消灭病毒。因为HIV能够将遗传物质整合到一些白细胞的染色体中,避开免疫系统的监控。最近有两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双特异性抗体,可以为免疫应答定向潜伏着HIV的细胞,摧毁病毒在机体内的藏身地。
摧毁HIV藏身地的研究
研究人员选择CD3受体有两个原因:其一,HIVDNA藏身的白细胞表达CD3受体;其二,摧毁被感染细胞的淋巴细胞(杀伤性T细胞)也表达CD3。双特异性抗体结合HIV潜伏细胞的CD3之后,促使这些细胞进行分裂,唤醒沉睡中的病毒。
这些细胞生产的新HIV蛋白,会迁移到细胞表面。这时双特异性抗体一手抓着杀伤性T细胞,一手抓着表面有HIV蛋白的细胞,无异于把猎物直接送到了狮子的口中。
猴子是研究艾滋病毒的常用模型,这两个研究团队正在猴子体内验证双特异性抗体的实际效果,临床测试至少还要一年时间才能展开。研究人员指出,彻底摧毁HIV的藏身地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逆转潜伏性和刺激免疫的策略。
如何摧毁HIV的藏身地?
抗体是免疫系统生成Y形分子,能够有效靶标病原体。天然抗体的双臂结合同样的蛋白,而双特异性抗体的双臂靶向不同的目标。为了更好的打击潜伏HIV,研究人员设计了同时靶标白细胞表面受体(CD3)和HIV蛋白的双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不仅能够逆转HIV的潜伏性,还承担着清除被感染细胞的任务。
此前的研究显示,CD3抗体会使T细胞过度激活,引起大规模炎症反应,最终损害器官甚至导致死亡。不过这些抗体的双臂都靶标CD3,而双特异性抗体只是单臂靶标CD3,激活能力不会那么强。此外,两种已经面市的癌症双特异性抗体也具有抗CD3的臂。研究人员指出,找到CD3激活和毒性之间的正确平衡非常关键。(编辑:Y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瓜尔豆胶的性状和用途。瓜尔豆胶(瓜尔胶)也称古耳胶、瓜尔胶或胍胶,英文名字Guargum,主产于印度和巴基斯坦。瓜尔豆胶系由瓜尔豆的种子去皮去胚芽后的胚乳部分经清理、干燥粉碎后加水、再进行加压水解后用20%乙醇沉淀,离心分离后干燥、粉碎而得。
瓜尔豆胶的性状
尔胶为白色至浅黄褐色自由流动的粉末,接近无臭,能分散在热或冷的水中形成黏稠液,1%水溶液的黏度约3000mPa·S,添加少量四硼酸钠则转变成凝胶。分散于冷水中约2h后呈现很强黏度,以后黏度逐渐增大,24h达到最高点;黏稠力为淀粉糊的5~8倍,加热则迅速达到最高黏度;水溶液为中性,pH6~8黏度最高,pH10以上则迅速降低;pH6.0~3.5范围内随pH降低,黏度亦降低;pH3.5以下黏度又增。
瓜尔豆胶的用途
1、在冷饮如冰淇淋、雪糕、冰霜、冰片中起优良稳定剂作用,防止冰晶产生,起着增稠、乳化作用。
2、在面制品如面条、挂面、方便面、粉条中起到防止粘结、保水、增加筋力,保持品质的优良作用,而且延长上货架时间。
3、在饮料如花生奶、杏仁奶、核桃奶、粒粒橙、果汁、果茶、各种固体饮料及八宝粥中起到增稠持水和稳定剂作用,并改善口感作用。
4、在乳制品如果奶、酸奶中起到稳定剂作用,并起到增稠、乳化,改善口感的作用。
5、在豆制品如豆腐、豆奶中起到稳定作用。
6、在肉制品中,如火腿肠、午餐肉、各种肉丸中起到粘结、爽口和增加体积作用。
7、调味品
在调味汁和色拉调味品中,利用了瓜尔豆胶在低浓度下产生高黏度这一基本性质,使得这些产品的质构和流变等感官品质更加优质。
8、罐头食品
这类产品的特征是尽可能不含流动态的水,瓜尔豆胶则可用于稠化产品中的水分,并使肉菜固体部分表面包一层稠厚的肉汁。特殊的、缓慢溶胀的瓜尔豆胶有时还可以用于限制装罐时的黏度。(编辑:Y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