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高桥石化完善在线环境监测
高桥石化完善环境在线监控
2014-07-18 10:03:49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据一些环境媒体的报道得知:在高行站、园区站等环境监测站投入使用之后,相关部门已经成功建成高桥石化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网,各种检测系统(外排污水监测系统、大气污染源监测系统和空气特征污染物监测系统)已经可以一起实行最新的环境监控。
高行站负责对空气特征污染物进行即时监测,包括对炼油区域乙烷、丙烯、正己烷、苯、乙苯等监测;化工区域对甲烷非甲烷烃等气体监测。园区站主要对检修装置排气进行现场监测。新建的这两个监测站和原有的炼油三部办公楼监测站、上炼宾馆监测站、炼油区界高空硫化氢报警和传输系统、环境应急监测车并网联运,为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提供了有利条件。
动力管理中心的监测点主要对烟囱脱硫系统进行监测,综合脱硫率达到97%,远超上海市要求。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污水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与上海市环保局和国家环保部的监控平台联网。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环境监测
相关阅读:
●
聚乙烯淡季激情逆袭 但上行空间有限
●
南理工高档数控机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
科学家锁定点燃生命化学反应有望解释简单化学物质如何形成生命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聚乙烯淡季激情逆袭,但上行空间有限。5月中旬,在淡季全面到来的时候,国内LLDPE市场走出大涨行情,涨幅达500元/吨之多,北方交割库由8700元/吨附近高报至9250元/吨。分析此轮上涨,主要原因有三点,一,由于部分装置检修或转产,LLDPE供应面出现严重不足。一直处于低位盘整的LLDPE在库存降低情况下发力上行,部分中间商及下游企业入市补仓。二,国际原油期价在市场对减产协议可能延长9个月的乐观预期炒作氛围中持续走高,此外,美国原油库存和产量双双录得减少也为油价提供上行支撑,原油期货均价大幅上涨。此外,EIA报告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产量及库存量皆录得减少,令市场从API报告的利空结果中迅速回暖,实现跌后反弹。 除以上装置外,吉林石化线性装置5月12日起停车7-10天,中原乙烯线性装置17日起停车一周,兰州石化全密度5月10日起停产线性转产低压,独山子石化5月17日起线性转产低压,也加剧了线性资源的短缺。整体看,线性资源短缺的局面有望持续,行情有望继续上探,但毕竟在需求淡季,央行继上周逆回购操作后,若没有新增逆回购操作,资金面将面临压力,市场炒作热情偏低,预计继续上行空间有限,行情或进入震荡整理,线性震荡区间9000-9500元/吨。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南理工高档数控机床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填补多项国内空白。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冯虎田和他的团队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共性技术研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在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助推中国装备制造的转型升级。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项目获得支持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国滚动功能部件的主要研发基地,自2009年以来,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由冯虎田和他的团队牵头承担了“高档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共性技术研发”等4项研究项目。他们的实验室被认证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共性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针对滚动功能部件制约高端装备国产化的短板,实验室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滚动功能部件设计、工艺、试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他们重点在滚动功能部件精度、摩擦磨损、疲劳、刚性、材料优选、可靠性试验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代表性的10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得到应用验证,健全了功能部件基础理论研究体系,出版了2本专著;建立4类基础数据库;提出丝杠优化设计选型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参研的龙头企业已经应用这些技术陆续推出新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滚珠丝杠的旋铣加工精度比原来提高了一个等级。实现了国产滚动功能部件小批量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成功代替进口。“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填补国内空白产品的检测和试验对于科学研究尤为重要,而我国以前对于滚动功能部件的重要试验与测试设备严重欠缺。实验室针对滚动功能部件的综合性能、动静刚度、精度、寿命等方面的测试,研制出一系列检测装备28台套,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向行业技术辐射,实验室联合国内龙头企业针对产品性能检测、测试方法、可靠性试验等方面,制定、完善了32项行业及国家标准,申请授权发明专利66项,软件著作权10项。目前,他们已经为兵器、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提供服务,部分检测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验收会上,各位技术专家对本项目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果以及在行业中建成的共性技术研究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一致认为,任务项目的执行与完成对国内滚动功能部件行业具有促进作用。谈及实验室今后的研究方向,冯虎田表示,下一步将着力进行课题的示范运用和产业化,与中国的智能制造对接,形成丝杠和导轨的智能生产线。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科学家锁定点燃生命化学反应有望解释简单化学物质如何形成生命。脱氧核糖核酸(DNA)如今已经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但许多研究人员今天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它的表亲核糖核酸(RNA)开始的,因为核酸既可以作为遗传信息的储存库,也可以担当加速生化反应的催化剂。但是这些支持“RNA世界”假说的科学家几十年来一直在艰难地解释,这种分子的4块“积木”是如何在早期地球更加简单的化合物中出现的。 如今,化学家们已经发现了简单的反应,能够利用早期地球的原始材料,合成所有4块“积木”的近亲。尽管这种相似性并不完美,但它表明科学家可能正在接近一个合理的设想,从而解释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开始的。RNA的4块“积木”被称为核苷酸。每个核苷酸由核糖(一个环状糖分子)连接到4个不同环形“碱基”中的一个所构成。这些碱基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尿嘧啶(U)。其中C和U的彼此结构相似,统称为嘧啶,而A和G则彼此相似,被称为嘌呤。2009年,由英国剑桥市医学研究理事会MatthewPowner和JohnSutherland领导的研究人员,想出了第一个可能的化学反应,可以在早期的地球合成嘧啶。但在不同的条件下,一些非常不同的反应似乎是形成嘌呤所必须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所有4种核苷酸是如何在同一个地方缠绕形成第一个“活的”RNA分子的。于2012年赴伦敦大学学院任职的Powner和同事现在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能够扩展他们早些时候的嘧啶合成化学过程,从而创建嘌呤的堂兄弟。和以前一样,研究人员从一种叫做醛的单糖开始,后者被认为是在地球早期出现的。一些简单的步骤将醛转化为两种类似于核苷酸所包含的腺嘌呤和鸟嘌呤的化合物。科学家在5月19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当然,这种相似性并不完美——在每一个碱基上,一个碳原子被绑定到一个氧原子上,而不是像嘌呤中所常见的氢原子上。美国亚特兰大市佐治亚理工学院RNA化学家NicholasHud表示:“这是一项很棒的化学研究。”但他指出,那个任性的氧原子是一个关键的绊脚石。没有简单的方法能够使其与氢原子进行交换。而非常规的嘌呤可能无法形成具有点燃生命所需属性的RNA类似物。Powner表示,他和同事如今正在寻找解决方案。如果他们成功了,从简单的化学物质到生命的路径将变得更加清晰。RNA是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的遗传信息载体。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而形成的一条单链,主要功能是实现遗传信息在蛋白质上的表达,是遗传信息向表型转化过程中的桥梁。在此过程中,转运RNA是携带与三联体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残基与正在进行翻译的mRNA结合,而后核糖体RNA将各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成肽链进而构成蛋白质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