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高桥石化完善在线环境监测
高桥石化完善环境在线监控
2014-07-18 10:03:49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据一些环境媒体的报道得知:在高行站、园区站等环境监测站投入使用之后,相关部门已经成功建成高桥石化环境在线监控系统网,各种检测系统(外排污水监测系统、大气污染源监测系统和空气特征污染物监测系统)已经可以一起实行最新的环境监控。
高行站负责对空气特征污染物进行即时监测,包括对炼油区域乙烷、丙烯、正己烷、苯、乙苯等监测;化工区域对甲烷非甲烷烃等气体监测。园区站主要对检修装置排气进行现场监测。新建的这两个监测站和原有的炼油三部办公楼监测站、上炼宾馆监测站、炼油区界高空硫化氢报警和传输系统、环境应急监测车并网联运,为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提供了有利条件。
动力管理中心的监测点主要对烟囱脱硫系统进行监测,综合脱硫率达到97%,远超上海市要求。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污水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与上海市环保局和国家环保部的监控平台联网。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环境监测
相关阅读:
●
三氧化二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邻苯二甲酸酐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
国际正式决定113号元素命名为Nh

化学词典告诉你三氧化二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三氧化二钒为灰黑色结晶或粉末。不溶于水,溶于硝酸、氢氟酸、热水。在空气中慢慢吸收氧而转变为四氧化二钒。在空气中加热猛烈燃烧。 三氧化二钒的制备方法1、由氢、碳或一氧化碳还原五氧化二钒制得,或在1750℃下热分解五氧化二钒、在隔绝空气下煅烧钒酸铵制得。2、、将由偏钒酸铵热分解生成的无定形五氧化二钒在纯化的氢气流中,于600℃下还原2h(V2O5的熔点为690℃,温度不能超过此熔点),再在900℃下继续还原5~6h。将生成物的一部分用碱熔融之后溶解于稀硫酸中,用过氧化氢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就可以知道得到的产品为VO1.506。将此产品再在1250℃还原4h,则变为V2O3。3、、该发明公开了一种三氧化二钒的生产方法,是把一定粒度的钒酸铵或五氧化二钒连续地加入外热式容器中,在其容器中通入工业煤气。通过外加热使容器内高温区达到500~650℃,使炉料通过此温度区域发生还原反应15~40分钟,使其分解还原为三氧化二钒。冷却炉料至100℃以下出炉。该方法的优点是大大降低了还原温度;缩短了还原时间;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三氧化二钒的应用用于玻璃、陶瓷中作染色剂。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和乙醇氧化为乙醛时的催化剂。植物接种。阻止紫外线透过玻璃。显影剂。制造黄色玻璃和苯胺黑。

化学词典告诉你邻苯二甲酸酐的制备方法及用途。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是邻苯二甲酸分子内脱水形成的环状酸酐。苯酐为白色固体,是化工中的重要原料,尤其用于增塑剂的制造。 邻苯二甲酸酐的制备方法邻二甲苯氧化法主反应如图,此外,由副反应还生成苯甲酸、顺丁烯二酸酐等。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因此选择适宜的催化剂(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和移出反应热以抑制深度氧化反应,是工业过程的关键。由此而开发了多种不同的生产方法。工业生产方法一般是采用以五氧化二钒为主的钒系催化剂(见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邻二甲苯的气相氧化。1974年,开发了高负荷表面涂层的钒系催化剂,催化剂载体是惰性的无孔瓷球、刚玉球和碳化硅球等。选用环状载体制备催化剂。这种新型催化剂可以减少因内扩散引起的深度氧化反应,从而提高了苯酐的收率、选择性和催化剂的负荷。反应器多采用列管式固定床。典型工艺过程是将过滤后的无尘空气经压缩、预热,与气化的邻二甲苯蒸气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在400~460℃下进行氧化反应,进料空速2000~3000h-1,空气中邻二甲苯浓度40~60g/m3(标准),反应热由管外循环的熔盐带出。反应产物进入蒸汽发生器,被冷却的反应气经进一步冷却,回收粗苯酐。尾气经水洗回收顺丁烯二酸酐后放空,或用催化燃烧法净化后再放空。粗苯酐经减压精馏由塔顶分离出低沸点的顺丁烯二酸酐、甲基顺丁烯二酸酐及苯甲酸等;塔底物料经真空精馏,得到苯酐产品。萘氧化法副反应生成萘醌、顺丁烯二酸酐等。所用催化剂也是钒系催化剂。工艺过程与邻二甲苯氧化相似。萘氧化的反应器有列管式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热由反应器内的冷却管移走。流化床催化剂的粒度要求有一适宜的范围,通常为40~300μm。使用流化床的优点是:反应器可以在比较均匀的温度、较高的原料-空气比下操作,产物较易捕集。邻苯二甲酸酐的用途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都是重要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酐与多元醇(如甘油、季戊四醇)缩聚生成聚芳酯树脂,用于油漆工业;若与乙二醇和不饱和酸缩聚,则生成不饱和聚酯树脂,可制造绝缘漆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邻苯二甲酸酐也是合成苯甲酸、对苯二甲酸的原料,也用于药物合成。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国际正式决定113号元素命名为Nh。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于2016年年底正式决定将113号新元素标记确定为Nh,元素名称为Nihonium。名称来源于日语的发音nihon,这是亚洲国家首次获得元素的命名权。 日本科学家合成113号元素现任日本九州大学教授的森田浩介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仁科加速器研究中心使30号元素锌和83号元素铋相互碰撞产生核聚变,分别在2004年、2005年和2012年共合成三个113号新元素。113号元素的命名日本与俄美团队都主张发现了113号元素,专家们为此进行了10年审查。审查由负责新元素认定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与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组成的共同会议实施。2015年12月,日本获得了该元素的命名权。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提案将名称命名为Nihonium,元素记号为Nh,于2016年3月正式向IUPAC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