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化学试剂有什么级别以及试剂级别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化学试剂有什么级别以及试剂级别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2014-07-18 11:59:04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化学试剂的纯度较高,根据纯度及杂质含量的多少,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试剂级别。
(1)优级纯试剂级亦称保证试剂,为一级品,纯度高,杂质极少,主要用于精密分析和科学研究,常以GR表示。
(2)分析纯试剂级亦称分析试剂,为二级品,纯度略低于优级纯,杂质含量略高于优级纯,适用于重要分析和一般性研究工作,常以AR表示。
(3)化学纯试剂级为三级品,纯度较分析纯差,但高于实验试剂,适用于工厂、学校一般性的分析工作,常以CP表示。
(4)实验试剂级为四级品,纯度比化学纯差,但比工业品纯度高,主要用于一般化学实验,不能用于分析工作,常以 LR表示。
以上按试剂纯度的分类法已在我国通用。根据化学工业部颁布的“化学试剂包装及标志”的规定,化学试剂的不同等级分别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来标志,见表1。
表1 我国化学试剂的等级及标志
化学试剂有什么级别以及试剂级别划分的标准是什么?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吧。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中药注射剂,
试剂
相关阅读:
●
《自然·纳米技术》:单晶石墨烯制备获突破 生产速度提高150倍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单晶石墨烯制备获突破,生产速度提高150倍。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在单晶石墨烯制备上取得了一项突破。通过对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的调整和改进,他们将石墨烯薄膜生产的速度提高了150倍。新研究为石墨烯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石墨烯制备周期缓慢据8月11日消息,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材料,在电、光、机械强度上的优异特性,使其在电子学、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领域有着众多潜在应用。虽然需求巨大,但其制备速度缓慢,利用率一直徘徊在25%左右,成为制约其进入实际应用的瓶颈之一。目前制备高质量石墨烯的方法,除胶带剥离法、碳化硅或金属表面外延生长法外,主要是化学气相沉积法。但通过CVD技术生产单晶石墨烯薄膜仍然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制备一块厘米见方的单晶石墨烯薄膜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十分缓慢。在新的研究中,中国北京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能将这一过程从每秒0.4微米加速到每秒60微米,速度提升150倍。而其中的诀窍,就是在参与反应的铜箔上直接加入了少许氧气。研究人员表示,氧化物基板会在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高达800摄氏度的高温中释放出氧气。氧气的连续供应提高了石墨烯的生长速率。他们通过电子能谱分析证实了这一点,但测量表明,氧气虽然被释放,然而总量很小。研究人员解释说,这可能与氧化物基板与铜箔之间非常狭小的空间产生了俘获效应,从而提高了氧气的利用效率有关。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能在短短5秒的时间内生产出0.3毫米的单晶石墨烯。石墨烯产业研究意义重大研究人员称,对石墨烯产业而言,该研究意义重大。通过该技术石墨烯的生产将能采用效率更高的卷对卷制程。而产量的增加和成本的下降,会进一步扩大石墨烯的使用范围,刺激其需求量的增长。
●
G20环保政策下维生素企业部分停产 维生素价格或抬高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G20环保政策下维生素企业部分停产,维生素价格或抬高。进入8月,染料行业在G20环保政策的重压下已率先涨价。种种迹象显示,原本供需紧张的维生素市场,会因为部分企业停产加剧供需矛盾,VA/VE等维生素品种有望借此机会顺势涨价。 杭州维生素生产企业部分停产“根据已知信息,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维生素生产企业,部分已于7月份开始停产检修,到8月下旬,将进入集体停产模式,直至G20峰会结束。鉴于此次停产对维生素市场供给端带来的影响,VA、VE等品种已显现出涨价迹象,从7月底开始,部分企业的维生素品种已经停止报价。”8月9日,浙江一家维生素企业对记者称。实际上,从近期微信朋友圈不断刷屏的“G20蓝”,就能感受到G20峰会对杭州带来的变化。此前,浙江省政府为确保G20峰会期间环境与空气质量达标,对杭州及周边地区的化工企业下发了严格的环保整治通知,并按峰会场馆50、100、300公里分别划定了环境监控核心区、严控区和管控区。上述环境严控区域内,是我国维生素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仅A股上市公司就包括浙江医药、新和成、亿帆鑫富和花园生物、兄弟科技等。虽说各自主打的维生素品种不尽相同,但不论是哪家企业,均在行业内拥有相当影响力。维生素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且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以VA品种为例,巴斯夫(BASF)、帝斯曼(DSM)、新和成、安迪苏、浙江医药、金达威等6家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的VA市场,其中DSM及新和成两家企业,占据了行业40%-50%的份额。自今年年初开始,VA、VE等维生素品种就不断走强,其中VA价格由不到100元/千克,涨至目前360元/千克,已突破350元/千克的历史峰值。而本轮VA上涨的导火索,就是源自DSM于2015年12月停产检修。上述维生素企业人士称,最近几年,VA、VE等维生素品种在行业供给端没有发生变化,但需求量却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需求量的逐年累积,扭转以往的供需关系,这也是今年维生素企业走强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维生素行业现有的寡头竞争格局,使得相关企业停产、检修等事项,直接关系到行业价格的波动。据了解,走出低谷的维生素行业,使得产业资本蠢蠢欲动。8月1日,冠福股份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能特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市场需求、自身竞争优势原因,拟使用自筹资金5.76亿元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维生素E项目。维生素价格的跳涨,相关企业盈利颇丰。根据业绩预报,今年上半年,新和成预计净利润同比上涨150%-180%;金达威预计净利润同比上涨30%-80%;亿帆鑫富预计增长110%-140%。业绩上涨的原因,上述公司都不约而同提及了今年上半年公司主导产品销售价格上升。
●
《环境科学与技术》:纳米二氧化钛对大型蚤砷烦人影响研究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纳米二氧化钛对大型蚤砷烦人影响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TiO2)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稳定性、防腐蚀和光催化等特性,得到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nTiO2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体接触和环境泄露,进而对人类健康、动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威胁。 纳米二氧化钛相关研究近年来,nTiO2相关领域发表的文章迅猛增长,这也说明nTiO2的安全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nTiO2可以通过静电力等物理吸附和化学键等化学结合来吸附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从而提高其生物有效性。但对nTiO2作为载体促进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共存污染物如何分布以及如何产生潜在毒性等方面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大型蚤砷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组(颜昌宙团队)自2013年起以nTiO2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对五价砷(As(V))在大型蚤体内累积、分布和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TiO2作为一种有效载体,显著提高了As(V)在大型蚤体内的累积。随着nTiO2浓度由2mg-Ti/L上升到20mg-Ti/L,As(V)的累积量分别为游离态砷累积量的2.3和9.8倍。通过激光剥蚀与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技术,研究人员发现nTiO2和As(V)在大型蚤体内的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2.0mg-Ti/LnTiO2时,R=0.676,P<0.01;20.0mg-Ti/Lnano-TiO2时,R=0.776,P<0.01)。这也印证了nTiO2的载体作用。此外,该研究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As(V)对大型蚤的毒性效应与其在大型蚤体内的累积量并不一致。该研究试图从亚细胞分布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TiO2浓度的升高,增加的As(V)主要分布在金属解毒相中,而增加的nTiO2主要分布在金属敏感相中。As(V)和nTiO2在大型蚤体内亚细胞分布的差异表明,部分吸附在nTiO2上的As(V)可能在大型蚤体内从nTiO2上解离下来。因此,较高浓度的nTiO2(20.0mg-Ti/L)增加了As(V)毒性。而较低浓度的nTiO2(2.0mg-Ti/L)降低了As(V)毒性,一方面是因为与对照相比,金属敏感相中的As(V)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部分As(V)仍吸附在nTiO2上。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6,DOI:10.1021/acs.est.6b01215)。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271484,41401552,4130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