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中原石化成功应用深冷技术回收烃类
中原石化成功应用深冷技术回收烃类
2014-07-23 13:57:36
第三方平台
今日,1500Nm3 /h无动力混合烃回收装置在中原石化进行调试,并且开车一次成功。这是中原石化节能低碳地实行生产的重大进步,这个装置不仅有利于降低物耗,还能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这也是深冷分离技术在国内聚乙烯装置第一次进行应用。
日前,中原石化1500Nm3 /h无动力混合烃回收装置开车一次成功,这是深冷分离技术在国内聚乙烯装置的首次应用,是中原石化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号召的重大举措,该系统不仅有利于装置物耗的降低,还实现了清洁生产的目的,预计每年可为公司创效约500万元。
长期以来,中原石化聚乙烯装置经过膜回收以后的排放尾气中仍有一定量的混合烃类,即使经火炬系统回收到燃料气系统,仍含有高附加值的丁烯-1、异戊烷等。聚乙烯车间积极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利用深冷分离技术进行混合烃回收。聚乙烯深冷分离装置是将无动力回收氨技术移植到聚乙烯尾气回收中,系统选用多通道循环膨胀流程,冷量充足,不需要外界输入动力就能有效地回收烃类组份。据了解,这是聚乙烯行业的第一套工业实验装置,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控制方便、占地面积少等特点,这项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悉,该装置预计每年可为公司创效约50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石化
相关阅读:
●
什么是肌酸激酶?肌酸激酶的临床应用介绍
●
洛莫司汀的功能作用与不良反应
●
柔红霉素的药理机制、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肌酸激酶。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ATP:CreatineN-phosphotransferaseEC2.7.3.2)又名磷酸肌酸激酶(CPK)。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脑和心肌中。肌酸激酶有四种同功酶形式:肌肉型(MM)、脑型(BB)、杂化型(MB)和线粒体型(MiMi)。MM型主要存在于各种肌肉细胞中,BB型主要存在于脑细胞中,MB型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MiMi型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中。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根据目前已经测定的兔、人、鸡、鼠肌酸激酶的一级结构,M型亚基由38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3KDa左右,分子内有8个巯基,但无二硫键。大熊猫肌肉型肌酸激酶也是二聚体酶,每个亚基由3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为42KDa。
研究蛋白质折叠的理想模型
肌酸激酶作为研究蛋白质折叠的理想模型基于以下理由:i)肌肉型肌酸激酶分子是由两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目前兔肌CK的2.35Å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已经解出,每个亚基具有一个小的N-末端结构域和一个大的C-末端结构域。人肌CK的3.5Å分辨率晶体结构也已经得到。ii)多种条件下变性或修饰后的CK在体外仍可再折叠为天然构象。iii).CK是一个大的二聚体蛋白质,比小的二聚体或单体蛋白质分子更复杂,再折叠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中间体,聚沉与正确折叠之间的竞争也被观察到。天然的肌酸激酶分子是一个紧密的球状结构。近来关于肌酸激酶构象变化和活力变化关系的研究显示了酶分子活性部位构象的柔性,即酶分子活性部位的微区构象在变性剂作用下易发生改变而导致酶分子快速失活,此时酶分子整体构象尚未发生明显变化。
肌酸激酶的临床应用
肌酸激酶的同功酶在临床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各种病变包括肌肉萎缩和心肌梗塞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目前认为在心肌梗塞的诊断中测定肌酸激酶的活性比做心电图更为可靠。心肌梗死时,肌酸激酶在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达高峰,3-4日内恢复正常。其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诊断的特异性最高。肌酸激酶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mso-bidi-language:AR-SA'>6、长期应用可抑制睾丸或卵巢功能,引起闭经或精子缺乏。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洛莫司汀的文章。洛莫司汀,中文别名环己亚硝脲、罗氮芥等,英文名:Lomustine;CAS号为13010-47-4,分子式为C9H16ClN3O2,分子量为233.7。洛莫司汀为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氯仿中易溶,在乙醇或四氯化碳中溶解,在环己烷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本品的熔点88~91℃。洛莫司汀为抗肿瘤药。
洛莫司汀的功能作用
洛莫司汀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对处于G1-S边界,或S早期的细胞最敏感,对G2期亦有抑制作用。本品进入人体后,其分子从氨甲酰胺键处断裂为两部分:一为氯乙胺部分,将氯解离,形成乙烯碳正离子,发挥烃化作用,致使DNA链断裂,RNA及蛋白质受到烃化,这些主要与抗瘤作用有关。洛莫司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1.本品脂溶性强,可进入脑脊液,常用于脑部原发肿瘤(如成胶质细胞瘤)及继发肿瘤;2.治疗实体瘤,如与氟尿嘧啶合用治疗胃癌及直癌,与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合用治疗支气管肺癌;3治疗何杰金病。
洛莫司汀的不良反应
洛莫司汀引起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1、口服后6小时内可发生恶心、呕吐,预先用镇静药或甲氧氯普胺并空腹服药可减轻;少数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及肝功能损害。2、骨髓抑制,服药后3一5周可见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可在服药后第1及第4周先后出现两次,第6—8周才恢复;但骨髓抑制有累积性。3、偶见全身性皮疹,有致畸胎的可能,亦可能抑制睾丸或卵巢功能,引起闭经或精子缺乏。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肺纤维变。有报告长期用此药可致肾毒性作用的发生率增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化学词典为您介绍柔红霉素。柔红霉素,英文名Daunorubicin,中文别名红保霉素、红比霉素、红卫霉素等。CAS号为20830-81-3,化学分子式为C27H29NO10,分子量527.52。柔红霉素是一种临床一线抗癌药物,属于第一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柔红霉素为红色结晶性或无定形粉末,熔点188-190℃(分解)。易溶于水、甲醇,不溶于乙醚、丙酮、氯仿或苯。
柔红霉素的药理机制
其作用机制在于细胞的核酸合成过程,能直接与DNA结合,阻碍DNA合成和依赖DNA的RNA合成反应,对RNA的影响尤为明显,并可选择性作用于嘌呤核苷。与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阿霉素相似,但抗瘤谱远少于阿霉素,同时对实体瘤疗效也远不如阿霉素和表阿霉素。在人类肝脏中广泛存在的羰基还原酶1能将柔红霉素转化成一种新的醇代谢物柔红霉素醇。这种新生成的醇代谢物不仅抗肿瘤活性比柔红霉素低,还会对心脏产生毒性,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这一代谢特点大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柔红霉素的临床应用
柔红霉素主要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包括慢性转为急性的骨髓性白血病)、对常用抗肿瘤药耐药的急性淋巴细胞或粒细胞白血病,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缓解率达60%,但缓解期短,故需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本品对淋巴肉瘤、神经母细胞瘤、骨骼肌瘤、绒癌亦有一定疗效。
柔红霉素的不良反应
1、较常见者为恶心、呕吐、口腔炎和食管炎,一般口腔和唇部可在给药后3-7日发生溃疡。2、较少见的毒副反应主要为心肌毒性,心电图变化多呈一时性和可逆性,如出现心律异常、气急和下肢浮肿,则应警惕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能。3、静脉外溢可出现疼痛、组织坏死甚或峰窝组织炎。4、偶可出现胃痛,腹泻或全胃肠炎,但其发生率似较阿霉素为低。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