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生物医学:揭发肿瘤细胞转移的“幕后主谋”
生物医学:揭发肿瘤细胞转移的“幕后主谋”
2014-08-01 13:48:03
第三方平台
癌细胞全身扩散是肿瘤细胞转移的严重后果之一,这种扩散可以侵略全身各处的组织器官。所以,努力锁定并控制这种转移,或在开始阶段就阻断它们的信息传递,这将会是抗癌路上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得利用小鼠研究人类肿瘤模型,研究结果发表在了7月24日的Cell Report期刊上。
鲁汶天主教大学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心的Pierre Sonveaux's教授带领及其所带领的团队前期对肿瘤细胞的线粒体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成功发现了一个化学药物家族,发挥药效时能够防止肿瘤细胞的转移。他们发现线粒体这一“细胞动力工厂”的功能改变时,会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
博士后研究的Paolo E. Porporato和Pierre Sonveaux's团队中其他一些年轻的研究人员深入挖掘了线粒体这一功能的分子机制,最终发现是由于线粒体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超氧化物,正是这些超氧化物的过剩导致肿瘤细胞的转移,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包括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许多其它人类疾病中,线粒体产生的超氧化物都可以被特殊的抗氧化剂所封闭,例如 MitoTEMPO。小鼠给药以及人类肿瘤模型给药的结果均阐明了,这些化合物能够高效地阻断肿瘤细胞的迁移,并且防止小鼠体内人类肿瘤的自发形成。
医学人员的这项研究发现带来了极大的鼓励,为以后临床试验中控制和限制肿瘤细胞转移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前景。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
肿瘤生物治疗
相关阅读:
●
全球转基因技术研发竞争加剧 未来转基因技术仍大有可为
●
稀土元素有哪些,检测方法是什么
●
化工原材料煤炭具备高科技应用潜力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无论转基因面临多少挑战,遭受多少质疑,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桢看来,“转基因技术仍是育种的主流技术手段。转基因的前沿基础研究,对多学科发展起到牵动作用。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承担单位的育种能力逐渐提高,中上游结合更加紧密。”在日前召开的“农业前沿生物技术前瞻”圆桌会议上,转基因成为专家们绕不过的热议话题。 全球转基因技术研发创新竞争加剧“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工分离或修饰的功能基因导入生物体,从而使其在抗病虫、抗逆、营养和品质等方面满足农业生产和人类消费需求的一种技术。”5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林敏在记者专访时说,理论上讲,转基因与传统育种技术是一样的,只是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林敏介绍,当前全球转基因技术研发呈现新的态势。一是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种类由最初非食用的烟草、林木、棉花到直接食用的水稻、蔬菜、水果等;目标性状从单一的抗虫、耐除草剂向抗旱、养分高效利用等方向拓展;含有复合功能基因、改善营养、增进健康的新一代转基因作物的研发明显提速,成为竞争的新热点。美国新推出的转基因玉米,聚合了8种新型基因,能够兼抗地上地下6种害虫并耐2种除草剂。二是转基因技术更加准确高效。新一代基因转化技术实现了定点整合、无选择标记和外源基因删除,转化过程更为精准可靠;突破了基因型限制和多基因聚合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操作,大大提高了转化效率。三是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研发投入成倍增加,势头强劲。世界前三强种业公司(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年研发投入均超过10亿美元,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未来转基因技术依然大有可为近年来,以生物组学、新一代育种技术如基因组编辑技术、合成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前沿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为解决全球性粮食、环境、健康、能源问题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作用。“但这并不是说转基因技术就不重要了,它作为其中的一个过程,依然不可替代。”林敏说。在转基因技术应用20年后,科学界对一种叫做“基因组或基因编辑”的新生物技术的潜力充满期盼。其中被命名为CRISPR(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技术被认为最具前途,其可以在预先确定的位置切割DNA,并精确地插入突变或者在基因组的最佳位置改变单核苷酸,从而使表达最大化。“其‘真正力量’在于能够编辑和更改单个和多个植物自身基因(而非转基因)的能力,对重要的性状如抗旱性进行编码,产生有用的非转基因的改良作物。”有专家称。尹伟伦认为,当前,转基因测序、调控仍处于盲目的基因克隆、转导阶段,精准基因技术远没有实现,只能是大量地转再从中筛选。转基因如何准确地切入,怎样实现性状的准确调控,并最终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需求,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未来,不再是过去那样对单基因的转移,而是要发展合成生物技术,为光合作用(高产)、生物固氮(节肥、稳产、增效)、生物抗逆(节水耐旱、耐盐碱等)和生物质转化等世界性农业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合成生物技术在农业中应用,有望克服全球资源短缺和极端气候变化等农业发展的‘瓶颈’,突破性提高对光、肥、水的利用率,将开创人类按照自身需求设计农业生物、创制新型高效智能人工品种的新纪元。”林敏说。 责任编辑:qxl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化学词典告诉你稀土元素有哪些以及稀土元素的检测方法,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稀土一般是由原矿经选矿、冶炼等工艺,分离出各种化合物,其中以氧化物产品较普遍,稀土金属以稀土化合物为原料,采用熔盐电解法等方法制得。 稀土元素有哪些根据稀土元素原子电子层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们在矿物中共生情况和不同的离子半径可产生不同性质的特征,十七种稀土元素通常分为二组:轻稀土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重稀土包括: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按矿物特点分类:铈组(轻稀土)—镧、铈、镨、钕、钷、钐和铕;钇组(重稀土)—钆、铽、镝、钬、铒、铥、镱、镥和钪。按萃取分离分类:轻稀土(P204弱酸度萃取)—镧、铈、镨、钕;中稀土(P204低酸度萃取)—钐、铕、钆、铽和镝;重稀土(P204中酸度萃取)—钬、铕、铒、铥、镱、镥、钇。稀土元素检测方法1.重量法:草酸盐重量法,长期用于常量稀土总量的测定。该法分离干扰元素干净,准确度高,作为精确分析及标准分析方法被推荐。另外,稀土的常量水分和灼减量的测定也采用重量法。2.容量分析法:容量分析用于测定常量稀土总量、铈量以及冶炼过程中所用原材料(盐酸、硫酸等)的分析。包括络合滴定法(EDTA滴定稀土总量)、氧化还原滴定法(硫酸亚铁铵法测铈量)、酸碱滴定法(盐酸、硫酸等浓度的分析)。3.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用于稀土中微量杂质的测定,如硅、磷、氯根、硫酸根等这些非金属元素。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稀土冶金分析中,常采用空气-乙炔、氧化亚氮-乙炔火焰测定非稀土杂质,在组成适当火焰中,由于大多数元素都是定量被解离为原子蒸气,所以采用原子吸收法可进行定量测定。 责任编辑:qxl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一直以来煤炭都被当作是化工行业的原材料,用来制造塑料、燃料和溶剂等。如今,黑乎乎的煤炭终于散发出了金子般的光彩。研究人员发现,煤炭这种低科技含量的材料拥有高科技应用潜力,在加工煤炭的过程中适当调节温度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煤炭粉末的独特用途近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杰弗里·格罗斯曼团队将煤炭粉碎成粉末,再经过溶解和沉积制造出了简单的电子加热元件,它可以用来给汽车玻璃或飞机机翼除霜雾,或是作为生物医用植入物的一部分。格罗斯曼觉得,大家对煤炭的认识存在着严重偏差。其实,煤炭除了可以用来烧火,还有更大的价值。复杂的分子结构和多变的化学组成使它的应用有了多种可能性,煤炭可以是制作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或电子器件的基础。煤炭具有导电性“当你把煤炭看作是一种材料,是一种不仅仅用来燃烧的物质,它丰富的化学组成就会展现在你面前。”格罗斯曼举例说,自然形成的、不同种类的煤炭本身就拥有一定的导电性——跨越七个数量级,不需要像利用硅来制造电子器件时那样需要经过纯化或精炼。这就意味着,一种给定种类的煤炭,其本身就能提供某一特定电子元器件所需的电学性质。格罗斯曼认为,这项工作的一个挑战是:确定如何加工煤炭这种材料。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系列的步骤将煤炭粉碎成末,之后溶解到溶液中,最后在基底上沉积成一层薄薄的膜——最后一步是制作许多电子元器件的必要步骤,如晶体管和太阳能光电板。研究团队所制造出来的、用来证明其理论的简易加热元器件提供了一种如何使用这种材料的“端对端”的证明:从研磨煤炭到将其沉积成薄膜并制造出功能电子器件。现在,研究人员说,可能性的大门已经打开,多样性应用的潜能已经显现出来。煤炭材料的潜在优势格罗斯曼说,该新材料的潜在优势是,由于取材于非常廉价的基础材料,因此其成本也非常低,再加上加工过程非常简单,使其制造成本也非常低廉。例如,芯片级别的硅或石墨烯的成本主要来自于材料的精炼提纯过程,做硅芯片的原材料二氧化硅其实非常便宜且数量极多,但是高精度提纯过程却耗资巨大(通常要达到99.999%的纯度)。而使用煤炭粉末则具有诸多优势,这多亏了其性质的可调节性、高的导电性以及坚固性和热稳定性。 责任编辑:qxl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周期表,CAS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