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生物医学:肝硬化相关肠道菌群遗传特征被发现
生物医学:肝硬化相关肠道菌群遗传特征被发现
2014-08-04 17:17:51
第三方平台
最近,生物医学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肝硬化相关的肠道菌群的遗传特征,这项研究成果为检测晚期肝疾病提供了方法。这项成果被发表在《自然》上面。据悉,研究人员主要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及其科研团队。
目前,部分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酒精性、药物性、免疫性肝病患者会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尽管有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改变在终末期肝硬化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但一直缺乏肠道菌群和肝脏病变的确切关联证据。
李兰娟院士及其科研团队通过收集181个来自于中国人肠道菌群的样本,其中包括98个中国肝硬化患者及83个健康中国志愿者的粪便样本,用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方法,开展了肝硬化肠道菌群的深度测序及关联分析研究,从中获得269万个非冗余的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基因集,建立了世界上首个肝病肠道菌群基因集,其中36.1%的基因为首次发现。
据科研人员介绍,他们首次发现肝硬化患者口腔菌侵入到肠道,其中增多的菌群包括如弯曲杆菌和嗜血杆菌等病原体。这些可能是通过受污染的食物由口腔入侵到肠道,而健康人中没有此现象,这将对肝硬化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此研究是首次开展肝硬化肠道菌群微生物的关联分析研究,从肠道菌群发生紊乱的角度揭示肝硬化发生发展的机制,确定了健康志愿者和肝硬化患者相关的肠道菌群的群落结构及功能。
科研人员还发现了15个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微生物基因,建立了预测疾病的模型,不仅有助于肝硬化诊断,还能用于肝硬化疗效的评估。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阅读:
●
《化学》科学家发明石墨烯染发剂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科学家发明石墨烯染发剂。大多数永久性染发剂利用有毒化学物质带来颜色上的改变,但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损伤头发。而且,想要的头发颜色越深,需要的化学物质就越多。 为找到让金发变黑的更好办法,科学家开始求助于石墨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被用于电子设备和各种医学应用的材料。他们从准备氧化石墨烯着手并将其同一种胶体混合。氧化石墨烯是一种涉及将一些氧和氢原子添加进来的石墨烯形式。随后,他们将颜色变深的胶体喷到金发样本上并等待胶体变干。这一过程持续不到10分钟。这种方法奏效了:头发被包裹在约2微米厚(人类头发的厚度通常在10~200微米)的石墨烯层中并在30次冲洗后依然保持该颜色。研究人员在日前出版的《化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成果。他们认为,该方法或许是一种替代传统染发剂的更加安全的办法,尽管仍需要开展更多工作来证实这一点。虽然你现在无法去商店购买这种基于石墨烯的染发剂,但科学家希望,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某一天你将拥有这样的机会。如果这真的发生了,你可能会注意到一项附带的福利:石墨烯擅长导电,因此你可以对起静电的细软凌乱的头发说再见了。
●
中科院大化所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取得新进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大化所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韩克利研究员带领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团队在非铅双钙钛矿纳米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合成出具有立方相的非铅双钙钛矿Cs2AgBiX6(X=Cl,Br,I)纳米晶,并发现其热载流子具有超快的冷却时间(小于1ps,1ps=10-12s),表明该材料是一种很好的发光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含铅钙钛矿纳米晶CsPbX3(X=Cl,Br,I)具有吸光系数大,发光量子产率高,带隙易调节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研究于发光二极管(LED)、纳米激光器、太阳能电池以及光电探测器等方向。然而其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铅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寻找无毒且性能好的非铅钙钛矿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科研人员尝试采用毒性较低的铋(Bi)元素来取代铅,形成低维钙钛矿结构。该团队曾于2017年首次成功合成出含Bi的非铅钙钛矿纳米晶Cs3Bi2Br9(Angew.Chem.Int.Ed.),并揭示了其发光动力学机理。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采用溶液法进一步合成了Cs2AgBiBr6双钙钛矿纳米晶,引入的Ag+离子可以和Bi3+离子形成三维立方相钙钛矿。同时,通过采用不同的卤元素(Cl,Br,I),可以实现该纳米晶在395-575nm范围内调节其发光光谱。通过热载流子动力学研究发现,该材料具有超快的热载流子冷却时间(小于1ps),该性能与含铅钙钛矿纳米晶热载流子动力学行为相似,这表明该非铅钙钛矿纳米晶很有可能取代目前的含铅钙钛矿纳米晶,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本项研究中还提出了通过减少表面缺陷来提高材料性能的新方案。
●
中俄合制新材料能吸收超高频辐射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俄合制新材料能吸收超高频辐射。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与中国吉林大学学者合作,研究出一种获取磁铁矿空心细颗粒(铁的氧化物变种)粉末的快速经济方法,用以制造吸收超高频辐射的材料。利用这种材料,可以生产军事装备的外壳,使其对雷达隐身,并保护它不受电磁辐射;也可用来保护光缆和其他IT设备,在高速传输数据时不受高频干扰。 该学院电能和电子装备所工作人员伊万·沙年科夫介绍说:“磁铁矿微粒子拥有独特的电磁特性,使上述材料在被用作超高频辐射吸收剂方面具有前景。”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独特的等离子体加速器装置,可在一毫秒内获得不同的铁氧化物粉末,而其他化学技术需要一个昼夜到3个星期。这种方法还能节约资源,生产过程仅耗电费5卢布左右。此外,有证据显示,涂抹含有该粉末的药膏还能改善凝血,未来可能成为白血病患者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