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新能源:天津港全力进军海上风电领域
新能源:天津港全力进军海上风电领域
2014-08-08 17:24:32
第三方平台
近日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与相关单位一起打造的某新能源工程中心已经成立。这标志着天津港可以一边优势叠加“产学研”的项目经验,并努力在海上风电领域取得突破进展。据悉,天津港主要合作单位为:天津渤海道达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该中心具体为天津市海上风电结构与施工装备技术工程中心。
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能源的今天,海上风电领域已经成为众多实力雄厚企业转型升级、进军高端的新兴市场。2010年,天津港航工程公司合作研发出全球第一艘潮间带超大直径钢管桩施工专用船,其中独立开发出的超大直径钢管桩施工新工艺,成功应用于江苏如东潮间带风电场单桩基础建设,填补了国内潮间带风电场单桩基础施工的空白,形成了公司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核心优势,建成了国内首个大直径钢管单桩基础风电场,并荣获全国“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和交通部水运工程一级工法。
2013年,该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天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海上风电施工技术的人才队伍。此次,与高等院校、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工程合作,将促进天津港现有海上风电施工技术经验的转化升级,为国家海上风电建设提供系统化的技术支持。
目前,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凭借着海上风电领域独特的技术优势,已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组成投标联营体,成功中标4.6亿元金额的中水电集团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潮间带)示范项目Ⅱ期80兆瓦风电机组土建及安装工程,为天津港在海上风电项目的施工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新能源,
可再生能源
相关阅读:
●
浙江大学利用藻类光合作用,开发治疗缺氧性癌症的新型制氧系统
近日,浙江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活微藻光合作用,开发了一种新型制氧系统,可有效治疗缺氧性癌症,为藻类增强放射和光动力疗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概念证据。肿瘤增长带来的局部缺氧情况,大大降低了放疗和光动力疗法的效果,严重阻碍了癌症的治疗,人们尝试使用纳米载体在肿瘤中原位产生氧气,以增加缺氧区域的局部氧气,以增强治疗效果。然而,这种方法的转化价值非常有限,且存在增加机体毒性的风险,并不适合临床应用。研究人员注意到具有高效氧气光合作用的微藻,其含有高浓度的叶绿素,可吸收宽光谱范围内的光,因此能够在一定波长范围内进行光合作用。此功能可用于光动力疗法在650nm辐射下生成活性氧。而且,藻类分解的主要产物叶绿素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没有遗传副作用,包括染色体断裂,并且它可以限制致癌物在人体吸收中的生物利用度,而没有明显的免疫反应诱导作用。 于是研究人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方法,即使用基于工程改造的藻类光合作用,通过原位产生氧气来克服肿瘤的缺氧。研究人员首先设计了红细胞膜(RBCM),并将其用作修饰藻类表面以减少巨噬细胞摄取和藻类全身清除的有效策略,以便利用藻类代谢活性来增强递送寻常梭状芽胞杆菌对肿瘤组织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在红光诱导的光合作用下,RBCM工程藻类(缩写为RBCM-藻类)成功地传递到肿瘤组织中,在原位产生氧气,以增加组织氧合作用并减轻肿瘤缺氧,从而改善放疗效果。随后通过激光辐照从微藻中释放叶绿素产生了活性氧,以进一步促进光动力疗法,从而使癌细胞杀伤力进一步增强。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利用光合作用产物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并为藻类增强放射和光动力疗法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概念证据。参考文献:YueQiao,etal.Engineeredalgae:Anoveloxygen-generatingsystemforeffectivetreatmentofhypoxiccancer.Sci.Adv.2020,DOI:10.1126/sciadv.aba5996
●
Nature:免疫球蛋白E的唾液酸化是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
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生的异常反应,引起过敏的常见因素有食物过敏(花生、牛奶等)、花粉过敏、药物过敏等,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休克等。人们已经发现免疫球蛋白E(IgE)是提示遗传过敏体质和过敏反应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IgE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引起过敏性疾病等机制尚不清楚。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E(IgE的唾液酸化是过敏性致病性的决定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对患有花生过敏的个体和没有过敏症的非特应性个体的总IgE糖基化模式进行了公正的检查。经过分析发现,与非特应性个体相比,患有花生过敏的个体的总IgE中唾液酸含量增加。 唾液酸为N-乙酰神经胺酸或任何其酯或其醇羟基的衍生物,位于细胞膜糖蛋白侧链末端,是细胞膜表面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种变应性疾病的功能模型中,从IgE中去除唾液酸可减弱效应细胞的脱粒和过敏反应。治疗性干预措施(包括用针对IgE受体FcεRI的神经氨酸酶从细胞结合的IgE中除去唾液酸,并施用脱唾液酸化的IgE)可明显减少过敏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从IgE中除去唾液酸或施用脱唾液酸化的糖蛋白可减轻过敏反应,确定了IgE糖基化,尤其是唾液酸化,是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调节剂。相关链接:Kai-TingC.Shade,MichelleE.Conroy,NathanielWashburn,MayaKitaoka,DanielJ.Huynh,SialylationofimmunoglobulinEisadeterminantofallergicpathogenicity[J]Nature.doc: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11-z
●
重庆大学发现调节番茄颜色及营养的重要基因:SlMYB72
番茄,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的蔬菜。常见的番茄颜色有红色、粉红色、黄色等,番茄越成熟颜色就越红。而有研究表明,番茄颜色越红,营养价值越高。找到调节番茄成熟的基因,对于改善果实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发表在《植物生理学》杂志的一篇研究中,来自重庆大学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调节番茄成熟机制的重要基因SlMYB72,SlMYB72基因在调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番茄果实的成熟伴随着叶绿素的降解以及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积累。研究人员发现,番茄SlMYB72位于细胞核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SlMYB72基因的下调产生了颜色不均匀的果实,即在未成熟和成熟的绿色果实上出现了深绿色的斑点,而在红色果实上出现了黄色的斑点。SlMYB72的下调增加了果实中的叶绿素积累,叶绿体的生物发生和发育以及光合作用速率。这种下调降低了番茄红素含量,促进了β-胡萝卜素的产生和色质体的发育,并增加了果实中类黄酮的积累,有利于番茄果实的成熟。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显示,SlMYB72的下调改变了参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一发现,确定了SlMYB72在调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改善园艺作物的果实营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MengboWu,XinXu,XiaoweiHu,YudongLiu,HaohaoCao,etal.SlMYB72regulatesthemetabolismofchlorophylls,carotenoids,andflavonoidsintomatofruit[J].PlantPhysiology,DOI:https://doi.org/10.1104/pp.20.0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