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埃博拉病毒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埃博拉病毒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2014-08-14 16:46:57
第三方平台
近期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复活,给人类带来了再一次的威胁,这么凶狠的病毒一旦传染的话会很快遍布整个国家。埃博拉病毒本身没什么破坏性,但它一旦它进入到人体中,就会变得肆意地凶狠,所以现在有很多的不法分子利用这种病毒极强的危害性,来作为制造恐怖主义的工具。
埃博拉病毒的威胁性怎么样?
曾经看过很多关于恐怖主义的电影,利用病毒的传染来毁灭世界的片段也不在少数,其实电影就是反映现实的,那些人总是为了一时之利不惜毁掉整个人类,这样的威胁实在令人恐慌。他们正是利用埃博拉病毒的特性和至今还没有研究出一种可靠地疫苗来威胁人类,其实他们没有真正想过后果,只是觉得大不了就是一起死,他们认为人类与病毒作斗争的时刻才刚刚开始,这些人真的是应该去洗一下脑子了。
其实并不是感染上埃博拉病毒的人就一定会死亡的,还有的人即使他感染了这种病毒,体内的免疫系统也会对病原体进行识别,在没有进入组织细胞之前就已经被吞噬掉了,而且体内也会自动产生应对该病毒的抗体,这样的人就不会发病。只要第一道防线不被破坏,病毒就无法侵蚀血管的内壁细胞。病毒产生的糖蛋白如果和细胞相结合,很快就会使免疫系统失灵,所以保证免疫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病原体,并及时破坏掉是最关键的一步。
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很多阻断性的药物,虽然威胁时刻存在着,但是应对这种事情冷静沉着的态度更为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埃博拉病毒最新消息,
病毒
相关阅读:
●
扬州大学找到控制稻米粒形和外观品质新基因
●
《通讯-化学》利用CO2制取高值化学品研究取得新进展
●
聚合硫酸铁的生产工艺以及作用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扬州大学找到控制稻米粒形和外观品质新基因。记者28日从扬州大学获悉,该校农学院刘巧泉教授研究团队发现控制稻米粒形和外观品质的新基因GS9,相关研究成果27日在《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这项成果将为解决我国稻米优质高产难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刘巧泉告诉记者,高产与优质是水稻育种的最重要目标。目前高产品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稻米外观品质欠佳。稻米外观品质主要取决于粒形和垩白,其优劣直接影响稻米的商用品质;而垩白性状与粒形密切相关,一般来讲细长籽粒垩白程度低,外观品质好。刘巧泉团队综合运用现代遗传育种学与大型仪器分析等技术,从籼粳亚种间来源的染色体片代换系中,克隆了一个新的控制稻米粒长基因GS9,该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体GS9籽粒细长,但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粒重及最后产量;这种粒形可显著减少垩白的产生。刘巧泉介绍,研究证实GS9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是一个转录激活子。在现有栽培稻中还未发现该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说明该基因位点的功能缺失突变还没有被育种应用。“利用近等基因系及衍生的聚合系,证明GS9与其他已知粒形基因的表达互不影响,遗传分析证实GS9调控粒形的效应独立于GS3和GW5等已知基因。此外,通过导入GS9等位基因或基因编辑产生GS9缺失突变的方式,可在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基础上,显著改良高产品种的粒形和外观品质。研究成果显示,该基因能够使稻米既高产又好看,商用品质更佳。”刘巧泉说。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利用CO2制取高值化学品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团队孙剑和葛庆杰等在CO2催化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设计一种多助剂共存的铁基催化剂,实现了CO2加氢高选择性制取线性a-烯烃。文章发表在《通讯-化学》上。 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若能利用CO2为原料,将其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不仅可实现碳减排,还可减轻对煤、石油等传统资源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团队在CO2催化转化研究中不断创新,首先解决了CO2加氢直接转化制燃料汽油的技术难关。又首次提出了CO2加氢直接转化为高值化学品线性a-烯烃(LAO)的新路线。线性a-烯烃是一种非常重要且附加值极高的化工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高级润滑油、聚烯烃等生产领域。但该产品的生产长期依赖石油,且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研究人员为了解决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和充分利用新的资源。研究中通过设计氧化铁和碳化铁共存的铁催化剂,辅以玉米芯中协同共存的多种电子助剂(K、Mg、Ca等)和结构助剂(Si),突破了二氧化碳加氢C-O键活化和C-C键偶联的技术瓶颈,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大幅提升了烯烃及线性a-烯烃的选择性,CO2单程转化率为31%,烯烃选择性达72%,C4-C17的线性a-烯烃在烯烃(C4+)中的比例突破80%。通过优化多活性位及助剂的空间排布,揭示了线性a-烯烃生成的关键控制机制,且催化剂连续运转保持稳定。该工作为利用CO2制取高值化学品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聚合硫酸铁的生产工艺以及作用。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形态性状是淡黄色无定型粉状固体,极易溶于水,10%(质量)的水溶液为红棕色透明溶液,吸湿性。聚合硫酸铁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工业用水、各种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污泥脱水等的净化处理。 聚合硫酸铁生产工艺双氧水氧化法:双氧水(H2O2)在酸性环境中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将亚铁氧化成三价铁从而制得聚合硫酸铁:2FeSO4+H2O2+(1-n/2)H2SO4—→Fe2(OH)n(SO4)3-n/2+(2-n)H2O制备过程中,按照生产量和所需要的盐基度,在反应釜中加入硫酸亚铁、水和硫酸混合,当温度升高到30~45℃时,在搅拌过程中,通过加料管在釜底缓慢加入H2O2。H2O2很快将亚铁氧化成三价铁,取样分析待亚铁浓度降至规定浓度时,停止反应。利用本法生产聚合硫酸铁,具有设备简单、生产周期短、反应不用催化剂、产品不含杂质、稳定性高等特点。但反应过程中,有H2O2在分解时形成O2气放出在无催化剂时,起不到氧化作用。要减少O2的产生,需要控制H2O2的投加速度制备工艺为间歇式操作,影响生产效率。H2O2成本比较高,它增加了聚合硫酸铁的生产成本,不利于工业化生产。聚合硫酸铁的作用混凝处理过程中,PFS提供多种组分的核羟基络合物时,各组分就开始对矿浆中的微粒或者是对水中的胶体颗粒起多种混凝作用。那些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高价络离子被原水中的负电性胶粒和悬浮物吸引进入紧密层,起了压缩胶粒的双电层、降低ζ电位的作用,使胶粒迅速脱稳聚沉。无机高分子凝结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伸展度增大触点增多,粒间的吸附作用增大。在溶液中PFS提供大量的大分子络合物及疏水性氢氧化物聚合体,具有较好的吸附作用。但PFS在溶液中多种核羟基络合物不同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这些高分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远小于有机絮凝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其分子的大小与结构特点,使这些络离子在混凝中具有较强的吸附中和作用,因此PFS溶液中的高价大分子络离子在混凝中的主要贡献是吸附中和胶粒的电荷和兼有粒间团聚作用。PFS絮团的表面积大、表面能高,结构紧凑致密有一定的强度,在沉降过程中对胶体颗粒的吸附量大,具有吸附共沉淀作用且容易发生卷扫沉积现象,沉淀物容积小且沉降速度快,大大提高了PFS的混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