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生物医学:定制纳米碳管可帮助基因治疗
生物医学:定制纳米碳管可帮助基因治疗
2014-08-18 16:38:38
第三方平台
用来治疗疾病的基因治疗方法通过不断的创新已经成为未来的一个较为成熟的高新技术技术。这种疗法主要是向个体细胞和组织内插入基因来进行治疗的。怎么样把治疗核酸成功且安全地植入到所需要植入的细胞和器官中去在目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科学家搜寻最近开发的一些合成媒质,具有一定可靠性的碳纳米管进入了科学家的选择范围,这种材料很可能可以作为优良的传送载体。
定制纳米碳管如何帮助基因治疗?
这是因为它们有高纵横比以及改变细胞膜位置的能力,所以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它们会在活的有机体内有限的溶解并自发的聚集。
为了制造出新的碳纳米管基的复合物,并使转染DNA/RNA的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溶性和发育能力,西班牙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用等离子技术最有效地完成了纳米碳管的共价功能化,并且通过采用两种不同单体对两种办法进行了评估。
其中一种方法可以产生具有高特异性的高活性层,它可以使合适的化学基团通过一个可裂解的二硫键实现共价固定,就像硫醇——与末端修饰的核酸发生共价偶联的活性部分。此外,氨基聚合物的沉积物会产生带正电荷的聚合物膜,这个聚合物膜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DNA和RNA发生联结。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纳米材料,
基因
相关阅读:
●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化学性质及用途
●
丁苯橡胶的性能及生产方法
●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入能源能耗下降最快时期

化学词典告诉你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化学性质及用途。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Diphenyl-methane-diisocyanate,分子式是C15H10N2O2。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简称MDI。白色至淡黄色熔触固体,加热时有刺激性臭味。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化学性质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简称MDI。有4,4'-MDI、2,4'-MDI、2,2'-MDI等异构体,应用最多的是4,4’-MDI。白色至淡黄色熔触固体,加热时有刺激性臭味。相对密度(50℃/4℃)1.19,熔点40~41℃,沸点156~158℃(1.33kPa),粘度(50℃)4.9mPa·s,闪点(开口)202℃,折射率1.5906。溶于丙酮、四氯化碳、苯、氯苯、煤油、硝基苯、二氧六环等。有毒,蒸气压比TDI的低,对呼吸器官刺激性小,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0.20mg/m3。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用途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初级品广泛用于聚氨酯涂料,此外,还用于防水材料、密封材料、陶器材料等;用本品制成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用作保暖(冷)、建材、车辆、船舶的部件;精制品可制成汽车车挡、缓冲器、合成革、非塑料聚氨酯、聚氨酯弹性纤维、无塑性弹性纤维、博膜、粘合剂等。

化学词典告诉你丁苯橡胶的性能及生产方法。丁苯橡胶是一种产量最大的合成橡胶,据统计,1991年全世界总产量为755万吨,约占合成橡胶的55%,占全部橡胶的34%,其中大约有70%用于轮胎业。在各种丁苯橡胶中,低温乳聚丁苯橡胶产量最大。 丁苯橡胶的性能丁苯橡胶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经共聚合制得的橡胶。英文缩写是SBR。是产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有乳聚丁苯橡胶 、溶聚丁苯橡胶。世界丁苯橡胶生产能力中约87%使用乳液聚合法,通常所说的丁苯橡胶主要是指乳聚丁苯橡胶。乳聚丁苯橡胶又包括高温乳液聚合的热丁苯与低温乳液聚合的冷丁苯。前者于1942年工业化,目前仍有少量生产,主要用于水泥、粘合剂、口香糖、以及某些织物包覆与模塑制品及机械制品。通常所说的丁苯橡胶主要是指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的丁苯橡胶,1947年工业化,它有较高的耐磨性和很高的抗张强度,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其它综合性能,是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成橡胶品种。丁苯橡胶是橡胶工业的骨干产品,它是合成橡胶第一大品种,综合性能良好,价格低,在多数场合可代替天然橡胶使用,主要用于轮胎工业,汽车部件、胶管、胶带、胶鞋、电线电缆以及其它橡胶制品。丁苯橡胶的生产方法乳聚丁苯橡胶,由丁二烯、苯乙烯为主要单体,配以其他辅助化工原料,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经乳液法聚合首先生成丁苯胶浆,脱除胶浆中未转化的单体后,再经凝聚、干燥等工序而生产出产品胶。溶聚丁苯橡胶,由丁二烯、苯乙烯为主要单体,在烃类溶剂中,采用有机锂化合物作为引发剂,引发阴离子聚合制得的聚合物胶液,加入抗氧剂等助剂后,经凝聚、干燥等工序而生产出产品胶。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入能源能耗下降最快时期。近年来,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断提升,能源消耗快速下降,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应持续推进能源产业转型,坚持走清洁低碳化的发展道路,加快培育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 日前,由新华网主办的2017第七届中国能源高层对话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论坛以“中国能源变革与合作”为主题,为我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6年,我国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4.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5.4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在建核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约14.6%。“可以说,目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最大、能耗下降速度最快的时期。”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表示,随着今年上半年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以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消费量稳步增长,我国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业内人士也指出,当前能源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机制有待完善;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财政补贴缺口日益扩大;弃风弃光弃水问题尚未根本性解决;重大能源工程与技术研发结合不够,创新活动与产业需求脱节依然存在。因此,未来我国的能源产业还需围绕着清洁节能、创新开放的思路,持续推进能源产业转型,推动我国能源格局向绿色低碳化方向转变。“我国的能源产业发展要坚持清洁低碳化道路,要顺应世界能源清洁低碳发展的趋势,着力解决天然气消费市场开拓问题,努力提高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郭智表示,我国将努力争取实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20%左右,天然气消费占比提高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至65%。同时,努力减少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加快培育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当前,我国人均资源禀赋不足,坚决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把节能提效作为能源转型变革的关键一环,促进用能方式由粗放浪费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接下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强度目标的分解落实及监督问责,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二是依法依规淘汰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三是滚动实施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尽快实现能耗限额和能效标准全覆盖,适时将能效领跑者指标纳入强制性标准体系;四是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郭智说。多位专家表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需要注意,现阶段我国的资源禀赋和国情决定了煤炭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不能简单地搞“去煤化”,而是要按照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找到符合我国实际的转型发展路径,实现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此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能源发展相互关联、彼此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仅凭自己的力量保障能源安全。“我国需要继续推进国际能源合作,稳步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扩大海外油气等能源生产基地,大力推进核电、水电、火电及特高压输电‘走出去’,通过能源产业带动相关装备、技术与服务贸易‘走出去’。”郭智表示,今后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强能源信息统计能力建设,提升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