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新能源:山西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山西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车
2014-08-19 17:03:36
第三方平台
最近的山西节能减排博览会已经顺利闭幕,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多款款新能源汽车亮相,吸引了令社会各界的关注。最近几年,山西省利用自己丰富的能源和资源优势,对新能源汽车频频进行更新和换代,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车。污染严重的产业劣势转化为绿色环保汽车的产业优势,不仅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雾霾的污染。
山西新能源汽车介绍!
煤层气也称“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隐患,也是一种清洁能源。目前,山西已在晋城市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抽采利用基地,晋城市超过9000辆汽车使用煤层气。太原市的出租车、公交车已基本走进“燃气时代”。
电动汽车正在成为山西的新兴产业。太原、晋城已列入国家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山西华夏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纯电动客车已正式下线。客车一次充电可行驶260公里以上,超过公交车一天200公里的要求。
被称为“未来汽车”的太阳能汽车产业也在山西生根发芽。山西聚晶光太阳能智能车公司近期推出十几款太阳能汽车。该公司客户经理张同鑫说,太阳能汽车技术正在走向成熟,光电转换率逐步提高,“只要不是连阴天,基本不用充电,真正的环保节能。”
山西省经信委介绍,山西将在政府采购、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扶植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能有望达到41万辆。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环保产品,
新能源
相关阅读:
●
研究发现生化试剂α-酮戊二酸能够延年益寿
●
长期少睡也能保持清醒?科学家找到控制困意的关键神经元
●
降糖药研发新方向:肝脏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可降血糖

α-酮戊二酸(alpha-ketaglutarate,AKG),CAS号:328-50-7,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生化试剂,其常作为测定肝功能的配套试剂,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重要的是,α-酮戊二酸参与了许多基本的生理过程。不仅有助于代谢,为细胞过程提供能量,而且有助于刺激胶原蛋白和蛋白合成,并影响包括干细胞增殖在内的年龄相关性过程。α-酮戊二酸还能够抑制肌肉中的蛋白降解,因此,是一种深受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欢迎的膳食补充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逐渐发现α-酮戊二酸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比如医疗保健领域,α-酮戊二酸被证实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和肾脏疾病。近日《CellMetabolism》期刊报道了一条令人吃惊和振奋的新发现,α-酮戊二酸竟然还可以延年益寿。来自美国和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在中年小鼠的食物中添加了α-酮戊二酸(AKG),通过观察发现,一些小鼠的寿命得到了平均为12%的延长,而相比延长寿命更引人注目的是,喂食了α-酮戊二酸的老鼠变得更加健康,这在雄性小鼠中的表现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能够更好的保持肌肉力量,同时步态和握力有所改善,脊柱后凸现象更少,它们在死亡前经历的疾病和残疾时间也大大缩短。 研究人员还发现,喂食α-酮戊二酸的小鼠显示出系统性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下降。用AKG治疗促进了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产生,而IL-10具有抗炎特性,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组织平衡。此外,研究人员还在酵母、秀丽隐杆线虫等生物钟也进行了响应的实验,发现α-酮戊二酸在它们深受具有和小鼠相一致的长寿效应。关键的是,通过观察长期服用α-酮戊二酸的小鼠,并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这说明,该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也适用于人类。α-酮戊二酸这一功能的发现,对于人类抗衰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链接:α-酮戊二酸参考文献:AzarAsadiShahmirzadietal.Alpha-Ketoglutarate,anEndogenousMetabolite,ExtendsLifespanandCompressesMorbidityinAgingMice.CellMetabolism,2020,doi:10.1016/j.cmet.2020.08.004.

前段时间,搜狐CEO张朝阳坚持两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消息上了热搜,网友们感慨成功人士非同一般的“工作狂人”模式,同时也质疑该睡眠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熬夜成为越来越难以承受的事情。如果哪一天熬了夜,第二天早上肯定会兵荒马乱状态不佳,一整天可能都要靠咖啡续命。图片源自网络为什么人们在熬夜或者少睡后会犯困呢?我国科学家找到了困意产生的原因。以往研究表明,困意与一种叫“腺苷”的分子不断积累有关。腺苷是细胞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副产物”。无论是熬夜工作、追剧还是刷抖音,只要人们醒着的时间越长,ATP就会不断消耗,细胞外的腺苷分子也会变得越多,它们与相应的受体相结合,抑制了神经活动,于是人就越来越困。北京大学李毓龙教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遗传编码的腺苷探针,可用于观察胞外腺苷浓度的变化,可实现看到0.1秒之内胞外腺苷浓度变化的实时监测。通过观察发现,神经元活动与腺苷浓度变化密切相关。图片源自网络来自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徐敏研究团队利用钙成像和光遗传学等技术,在基底前脑区找到了负责调控腺苷释放的两类神经元:乙酰胆碱能神经元和谷氨酸能神经元。并且首次发现,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活动是引起胞外腺苷积累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发现,研究人员猜测通过干预谷氨酸能神经元或许可以减少困意。于是他们设法损毁了小鼠基底前脑区的谷氨酸能神经元。结果发现小鼠清醒的时间显著增加。相比对照组,这些小鼠全天可以少睡20%的时间,并且几乎完全不犯困。该研究揭示了基底前脑区域的谷氨酸能神经元在介导清醒状态下睡眠压力的积累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为探索睡眠障碍的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

2型糖尿病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占糖尿病人数的90%以上。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指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是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所导致的一种疾病。 对于糖尿病的防治,要多方面结合进行,将控制饮食、运动、药物、检测、心理治疗充分结合,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的危害。目前,用于2型糖尿病的药物主要有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类药物两大类型。其中口服药物二甲双胍具有减少肝脏输出葡萄糖的能力,并帮助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和肝脏从血液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喹酮等药物的主要作用则是刺激胰岛释放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虽然这些口服降糖药在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疗效,但都或多或少存在副作用及耐受性的问题,所以,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出更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新药物。近日,新华社报道,澳大利亚等国研究人员发现,当实验鼠体内血糖水平过高时,肝脏会分泌一种叫作分泌性模块化钙结合蛋白1的蛋白质,并且通过动物实验表明,向患糖尿病的实验鼠注射经过加工的这种蛋白质后,患糖尿病实验鼠的血糖得以降低,同时脂肪肝和血胆固醇状态也得以缓解。这一发现,对于研发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