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给手机降温可以使用纳米流体冷却剂
给手机降温可以使用纳米流体冷却剂
2014-08-19 17:03:44
第三方平台
大部分数码产品的内部温度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渐渐上升,而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这种现象是最严重的,大部分笔记本电脑在进行配置要求很高的游戏时,温度甚至会达到70摄氏度,而一些智能手机在运行时温度也会升至55摄氏度左右。很高的温度不仅会使我们使用的时候感到烫手,甚至会损伤设备的运行寿命。
纳米流体冷却剂给手机降温!
近日,堪称“美国最权威”的美国化学协会的科学家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他们创造出一种纳米流体物质,可替代现有的冷却剂,有助于数码设备保持凉爽。
该项目的研究者们通过将金属纳米颗粒跟另外一种液体进行融合——这种液体的选择范围很广泛,甚至水都可以作为介质使用——制作出了这种全新的冷却剂。他们使用了一种名为“微通道热沉”的技术来模拟电子系统工作时的发热环境,并且用这种全新的冷却剂跟传统的冷却剂——水进行了对比,然后根据它们各自在转移热量、摩擦功率和失去了多少能量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冷却剂换成氧化铜纳米流体和水的混合物后,即便在模拟环境高速运转的时候,也能够有很好的降温效果。
该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研究人员正在对其进行最后的调试——找出最合适的物质跟液体的搭配方案。这项技术的成熟未来必然会让数码设备“凉”下来,然而目前最大的问题仍在于冷却系统的大小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材料及新材料,
纳米材料
相关阅读:
●
什么是抑制剂,常用化学抑制剂有哪些
●
新型发光性无毒稀土化合物结构阐明 未来可用于制造显示器等电子设备
●
《能源和环境科学》青岛储能院在可充镁电池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化学词典告诉你什么是抑制剂以及常用的化学抑制剂。抑制剂(又称为缓聚剂)是一种用来阻滞或降低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作用与负催化剂相同。它不能停止聚合反应,只是减缓聚合反应。借以抑制或缓和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很多,应用很广。 什么是抑制剂抑制剂又称为缓聚剂。阻滞或降低化学反应速度的物质,作用与负催化剂相同。它不能停止聚合反应,只是减缓聚合反应。借以抑制或缓和化学反应的物质。种类很多,应用很广。如催化反应的负催化剂,高分子化合物的阻聚剂,塑料、橡胶、油脂等的抗氧剂,泡沫抑制剂,汽油的抗震剂,防腐蚀的缓冲剂等。如抗氧剂是食品、橡胶及其他有机物质中的氧化反应的抑制剂;食品中加入水杨酸是酸败的抑制剂;某些聚合物中加入紫外线抑制剂(如水杨酸甲酯等)防止因吸收紫外光而变质;有机磷酯是体内胆碱酯酶的抑制剂。某些聚合物的单体在贮存和运输期间,为了防止其自聚合,需要加入抑制剂。常用化学抑制剂常用抑制剂有:硫化钠、硫酸锌、氰化钠、重铬酸钾、水玻璃、石灰、黄血盐、单宁、淀粉(糊精)、羧甲基纤维素等。1、硫化钠硫化钠是有色金属氧化矿的活化剂,当添加量足够大时又是硫化矿的抑制剂。硫化钠的制取是以煤、木碳等燃烧作为还原性气体还原硫酸钠(Na2SO4)。反应式为:Na2SO4+2C=Na2S+2CO2↑硫化钠在浮选作业中做为硫化矿的抑制剂使用,在选钼的生产实践中利用硫化钠抑制黄铁矿,用煤油为捕收剂浮选辉钼矿,由于辉钼矿的天然可浮性好不受硫化钠的抑制,硫化钠使黄铁矿受到抑制,经过几次精选得到合格的钼精矿。当矿浆中加入硫化钠时,矿浆呈碱性,使硫化矿物的表面生成一层亲水的氢氧化合物薄膜而亲水,使得硫化矿物受到抑制。2、硫酸锌硫酸锌的制取利用金属加工厂的锌屑与稀硫酸作用而制得。硫酸锌是闪锌矿的抑制剂,单独使用效果不十分明显,在与碱、氰化钠、亚硫酸钠等共用时抑制作用强烈,矿浆的pH值越高抑制效果越好。纯硫酸锌在空气中久贮不变黄,置于干燥空气中失去水而成白色粉末[2] 。有多种水合物:在0-39℃范围内与水相平衡的稳定水合物为七水硫酸锌,39-60℃内为6水硫酸锌,60-100℃内则为一水硫酸锌。当加热到280℃时各种水合物完全失去结晶水,680℃时分解为硫酸氧锌,750℃以上进一步分解,最后在930℃左右分解为氧化锌和三氧化硫。ZnSO4·7H2O与MSO4·7H2O(M=Mg,Fe,Mn,Co,Ni)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混合晶体。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与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锌的作用:是制造锌钡白和锌盐的主要原料,也可用作印染媒染剂,木材和皮革的保存剂,也是生产粘胶纤维和维尼纶纤维的重要辅助原料。另外,在电镀和电解工业中也有应用,还可以用于制造电缆。硫酸锌抑制闪锌矿。工业中冷却用水是最大用量水。在密闭式循环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水对金属不能有腐蚀和结垢,因此要进行处理,这个过程就叫水质稳定,硫酸锌在此用作水质稳定剂。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新型发光性无毒稀土化合物结构阐明,未来可用于制造显示器等电子设备。由中日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利用稀土金属氧化物合成出新型晶体材料,并阐明了新材料的结构与性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欧洲化学》杂志上。X射线分析显示,该材料是一种全新化合物,具有独特光谱,未来可用于制造显示器等电子设备。 此前,来自中国渤海大学和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稀土硝酸盐与硫酸盐和铵水合物化合,合成出一种新化合物。之后,中日俄三国研究人员组成国际团队,共同确定新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其他已发现的具有发光性的稀土化合物相比,新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光谱。俄西伯利亚联邦大学、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物理研究所X射线结构分析专家马克西姆·莫洛凯耶夫通过研究证实,新化合物从结构上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物质。莫洛凯耶夫介绍,分析该化合物结构的主要困难在于,一是需要得到新型化合物的单晶体,二是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粉末状物质的单晶结构相比于分析其他物质要更为复杂。通过分析X射线图像,莫洛凯耶夫发现,新型荧光粉由四面体硫酸根和环绕氧原子的稀土离子构成,硫氧化物四面体呈无序排列。这种新化合物最大的特点在于,在加热到800摄氏度时会合成荧光粉,且合成过程中只产生水,而目前生产类似荧光粉时通常会产生有毒物质。俄科学家认为,这种新化合物未来在生产显示器等电子设备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将有效降低合成荧光粉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青岛储能院在可充镁电池领域取得系列进展。依托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建设的青岛储能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储能院)通过一步原位合成的方式,得到了一款新型有机硼酸镁基电解液,有效地提升了镁/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有望将低成本高能量密度的镁/硫电池体系推向实用化,相关研究结果已于近日发表在《能源和环境科学》(Energy&EnvironmentScience)上。 近年来,可充镁电池的发展一直受限于高性能电解液的缺乏,开发能兼容高电压嵌入型正极材料和高容量转化型正极材料的电解液体系一直是科研人员们研发的焦点和难点。青岛储能院在高电压和高比容量可充镁电池研究方向上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在高电压可充镁电池研究方面,考虑到传统含氯的镁电解液会腐蚀集流体,青岛储能院开发了一款耐腐蚀的裂解石墨膜集流体,利用该集流体构建了具有优异低温性能的镁杂化电池体系,在零下40°C极端工况下仍能正常工作,该电池体系将在超低温特种电源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在高比容量可充镁电池研究方面,青岛储能院提出了硼基大阴离子镁盐的设计理念,并以此为指导合成了具有高离子电导率、非亲核性、宽电化学窗口等优异性能的电解液体系,构建了高能量密度镁-硫、镁-硒电池体系。为了进一步拓宽电解液体系的电化学窗口,研究人员又采取强阴离子受体的设计原则合成了一款可以耐受4.2V高电压的镁电池电解液。另外,在镁电池的电化学机理研究方面,青岛储能院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充放电过程中转换型正极材料形成能的变化和晶体结构的演变,为深入理解转换型正极材料中镁离子的具体反应路径与快速动力学转化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