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柔性材料可使用新式3D打印机直接打印
柔性材料可使用新式3D打印机直接打印
2014-08-20 16:46:43
第三方平台
最近一家来自西班牙的3D打印公司Lewihe,经过研究和开发后向市场推出跟前作不同的新的3D打印机:Lewihe,据悉这款新的3D打印机可用柔性材料:Filaflex来进行打印工作,并且具有高速度和高精度的特征。
新式3D打印机使用柔性材料打印!
该公司是由Juan Tendero、Jordi Tendero和Jose Manuel Quiles共同成立的,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开发、研制出这款价格实惠的高质量3D打印机。Lewihe具备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可以直接用柔性线材如FilaFlex进行打印。而且Lewihe的不锈钢挤压机可以同时使用柔性和刚性材料3D打印。
据称,Lewihe 3D打印机打印FilaFlex材料可达到150毫米/秒的速度。Lewihe团队目前已把Lewihe 3D打印机放到了众筹平台indiegogo上,并拿出50台以499美元的优惠价格提供给最早的支持者。
另外,Lewihe 3D打印机套件的售价为799美元,同时提供一个增强版的Lewihe Pro,增加了WiFi和网络摄像头功能,可让用户实现远程监控。
Lewihe 3D打印机机器总重量为17斤,最大打印尺寸为185×185×185mm,采用FDM技术。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材料及新材料
相关阅读:
●
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及用途
●
Science:全球首例人体内基因编辑试验实施
●
《应用催化学B:环境》超级催化剂同时回收两大温室气体

化学词典告诉你磷酸铵的合成方法及用途。磷酸铵(Ammoniumphosphate),又称为磷酸三铵,无机化合物,分子式(NH4)3PO4,是磷酸的铵盐,存在无水物和水合物。磷酸铵为无色晶体或灰白色粉末,有时为颗粒,易溶于水。磷酸铵含有氮、磷,是一种复合肥料。 磷酸铵的合成方法中和法:将磷酸氢二铵加入化料罐,溶解于60℃左右的热水中,配制成浓度约50%的溶液,经过滤后把清液送入反应器中,在搅拌下缓慢加入27%~28%氨水进行中和反应,至pH值为14时生成磷酸三铵溶液,把反应液放入冷却结晶器中,待全部析出磷酸三铵结晶后经离心分离、干燥,制得磷酸三铵。磷酸铵的用途磷酸铵是一种高浓度氮磷复合肥料。磷酸铵在农业上用作肥料时,要特别注意其遇热分解及遇碱分解。在pH值大于7.5的石灰性土壤上,很易发生分解和引起氨的挥发损失,同时使水溶性磷向枸溶性磷转化。主要化学反应为:CaCO3+(NH4)2HPO4——2NH3+CaHPO4+CO2+H2O磷酸铵属高浓速效复合肥料,其N+P2O5的含量都在64%左右,可溶于水,盐指数较高。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盐指数分别为30和34,故作种肥时应特别注意不能与种子直接接触,作基肥时施肥点不能离幼根、幼芽太近,以免受分子中释放的氨的灼伤。磷酸铵可作基肥和追肥,但因其分子中所含的磷素养分高于氮,其磷酸一铵的N:P2O5比约为1:5,磷酸二铵约1:2.5,为使所含的磷素能在作物生长的早期充分发挥作用,一般宜作基肥,对那些含速效磷较高的土壤或用于水稻等需磷相对较少的作物,即使作基肥,也须配施一定量的氮肥,使N:P2O5的比例调整到适宜程度。磷酸铵可与多数肥料掺混施用,但须避免与碱性肥料掺混,因其能促使磷酸铵分解而释放氨。此外,用磷酸铵作原料,还可配制成多种复混肥料,其主要的品种有:①硫磷酸铵。如由32%磷酸一铵和59%硫酸铵生产的品位为16—20—0的硫磷酸铵,产品的物理性好,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75.8%,比磷酸一铵高;②硝磷酸铵。代表性品种的品位有25—25—0、28—14—0等多种,系由磷酸硝酸混合酸与氨中和的产品;③尿磷酸铵。这是一种高浓度的固体复肥,有N—P型和N—P—K型,如品位为28—28—0和22—22—11等品种,一般由磷酸铵料浆或由粉粒状成品与喷淋粒化的尿素共同造粒而成,产品物理性好,适用于多种土壤与作物。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全球首例人体内基因编辑试验实施。美国《科学》杂志在线版17日报道了一项人类医疗史上的里程碑:科学家首次尝试在人体内直接进行基因编辑。他们向一名44岁的患者血液内注入了基因编辑工具,以永久性改变基因的方法来治愈严重遗传疾病。 这项临床试验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完成,受试者是44岁的亨特氏综合征患者布莱恩·马德。亨特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威胁生命的遗传性疾病,由基因突变导致,患者细胞代谢废物无法分解,累积在组织器官中,最终产生机能障碍。马德所接受的基因编辑工具是锌手指核酸酶,而并非一直以来广受关注的CRISPR。与后者相比,锌手指核酸酶的“资历”更早,它被认为是第一代基因编辑工具,进行定位的序列更长,操作相对复杂,基因编辑的精准度也更高。本次治疗中,非致病性腺相关病毒将运载着两个锌手指核酸酶和一个正常基因,直达患者的肝部细胞。到达后,锌手指核酸酶将准确找到“工作位置”,像剪刀一样将DNA双链切开,填充进正常基因。通过DNA的自我修复机制,原有的DNA片段会接受新的正常基因。之前的“基因疗法”,是科学家们在培养皿中编辑人类细胞,再注射回人体内,并非对患者DNA直接编辑。而此前疗法也存在治疗范围有限、部分效果不持久的问题。新治疗成效将在三个月内得到确切答案,其一旦成功,将会推动基因疗法进入全面开展阶段。这项试验目前引起了一定的担忧:尽管锌手指核酸酶安全性已经过测试,动物模型也得到良好反馈,但仍会有无法预计的副作用存在。不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参与批准这一项目的官员表示,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证据表明该疗法具有危险性,因此也不应害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超级催化剂同时回收两大温室气体。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英国萨里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应用催化学B:环境》杂志发表论文称,他们研发出一种高性价比的超级催化剂,可同时回收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两大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有望取代现有碳捕获技术,为抑制全球碳排放带来实际效果。 最近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全球碳计划”发布研究报告称,化石燃料与工业生产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打破过去3年零增长局面,2017年出现回升,预计将比2016年增加两倍。专家们认为,全球能源模式从化石燃料转移到低碳或零排放清洁能源,速度太慢,避免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升幅达到2℃已经非常困难,而实现1.5℃升幅的目标更是遥不可及。现有碳捕获技术虽然可以普及,但成本太过高昂,且大多数技术要求满足各种极端条件,才能保证成功。萨里大学科学家汤姆斯·瑞纳和同事,通过向功能强大的镍基催化剂加入锡和二氧化铈,获得一种新的超级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甲烷转变成一种人工天然气,用作生产燃料和各种化学产品的原材料。瑞纳表示,气候科学家一直追寻的目标,就是找到方法逆转有害气体对大气的伤害,而新型超级催化剂,不仅能去除这些有害气体,更能一次性将它们转变成再生燃料,可谓一举两得。“这样回收二氧化碳,是一种可替代传统碳捕获技术的可行性选择,将对地球健康带来实际效果。”瑞纳团队已经申请了专利,并在寻求合作伙伴,期望尽快利用这一技术创造改变世界的巨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