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中草药:绿色饲料添加剂
中草药:绿色饲料添加剂
2014-08-25 09:34:34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中草药作饲料添加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典文献《神农本草经》及《博物志》中分别有“梓叶饲猪,肥大三倍”、“桐花及叶饲猪,极能肥大,且易养”的记载。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目前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中草药大约有300多种,在改善饲料品质、保障畜禽健康、提高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有: 苍术苍术中一般含有3.5~5.6%的挥发油和大量容易被吸收的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具有健胃、利尿、镇静等功效,在鸡饲料中添加2~5%苍术粉和适量钙粉,对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炎、鸡痘、传染性鼻炎及眼病等,均有良好效果。 艾叶艾叶除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质外,还含有水芹烯、侧析醇、杜松油萜等化学物质,具有解热、利尿、通经、去痰、止血等功效;在鸡饲料中添加2~2.5%艾叶粉,可使总增重提高10.49~22.69%,每增加1千克毛重少用精料0.4千克,提高经济效益12.5%;在仔猪饲料中添加3~4%艾叶粉、育成猪添加1.5~2.0%,可使日增重提高5~8%,饲料消耗率降低7~12%。 桔皮桔皮味苦、辛,性温,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将桔皮晒干、粉碎作畜禽的饲料添加剂,对增加食欲、减少疾病、促进生长具有显著效果。 菊花菊花(特别是野菊花)具有明目、散风热、降火、解毒等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具有抵抗作用;在饲料中添加3%左右的菊花粉,对预防家禽球虫病、流行性感冒等有良好作用。 黄芪黄芪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等,可促进机体蛋白质代谢和新陈代谢。在肉鸡日粮中添加0.5~1%的黄芪粉,可加快肉鸡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麦芽麦芽含有淀粉酶、转化糖酶、维生素B1、卵磷脂等成分,性味甘温,能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唾液、胃液和肠液分泌,常用作消食健胃添加剂。 |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添加剂
相关阅读:
●
全球首例3D打印辅助颅底肿瘤切除手术成功
●
中南大学研制出医疗大数据原型系统
●
单细胞蛋白扫描可协助个性化医疗

日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E-3D数字化医疗三维设计系统,结合3D打印技术,成功地将一名患者的复杂颅底肿瘤及周围组织等比例打印出来,对手术进行辅助干预设计,并且最终将患者颅内的复杂肿瘤精准完整切除。经权威文献检索,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上的相关应用在国际上尚无先例。
据介绍,颅底肿瘤切除术难度极高,传统方法主要依据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二维图像,且影像学数据之间难以有效对接,临床医生往往只能根据影像资料在脑海中自行构建空间图像。一旦切除时留下死角,将很可能导致肿瘤复发。
为提高手术精准度,由该院组成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在辉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软件支持下,将患者的CT和核磁共振等多模态影像学数据无缝融合,经进一步精细化处理获取了精确化空间数据,并转化重建为三维模型,采用高分子材料完成3D打印。
该模型边界清晰,形似克隆,对肿瘤及周边结构的复杂形态、不同质地和密度均实现了精确复制。1月2日,以该院神经外科为主的手术团队,已经成功为患者实施了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2天即可下床行走。

1月14日,中南大学向媒体演示了一款面向大数据应用的医疗数据处理原型系统,可实现人体健康信息的远程采集和实时推送。该系统基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提出的“透明计算”理论自主研制,通过人们常用的手机、平板、PC等终端,对各类医疗检测设备实现按需调用、远程传输和集中管理,并依托后台的大数据中心,使纷繁复杂的医疗软件和数据像自来水一样实现“流式”处理。这也是国内首次将大数据应用和移动医疗技术相结合。
记者在现场看到,用户只需在手机上登录采集系统,点击体温、脉搏、血压等按钮,便可指挥与另一位被测者相连的采集设备开始工作,并在手机上实时读到动态测量值。采集完成后,检测数据通过WiFi网络被发送至后台的大数据中心储存。如有其他人需调阅该数据,只需从另一台手机登入推送系统,便可收到大数据中心实时发送过来的完整记录。
据项目负责人、中南大学信息学院教授王国军介绍,上述系统的研制主要由教育部与中国移动设立于该校的移动医疗联合实验室完成。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对该系统的软硬件做进一步优化,其自主开发的多功能一体化采集设备也已进入调试阶段,将于近年内首先在该校湘雅临床大数据系统建设中投入实际应用。

一种可在单个癌细胞上检测数百种蛋白的新的条码技术可能会帮助医生决定给病人什么样的蛋白靶向癌症药物的组合。癌细胞可通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的变化而被发现,这些蛋白的表达变化可进而作为关键性的癌症生物标志。这种条码技术是由RalphWeissleder及其同事研发的,它是在单细胞的层面用抗体来检测蛋白。能够用更安全、更能耐受的细针抽吸物——而不是侵入性活检——在单细胞的层面上来分析癌细胞可协助对疾病的诊断与监控。单细胞分析也可能揭示癌症异质性的新细节。
该技术是通过用一个已知具有独特序列的一小片段DNA作为“条码”而工作的。(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借用了来自土豆基因组的DNA序列,因此它不会与人的DNA混淆。)该条码接着被链接到了一个与特别的蛋白结合的特定抗体。该用荧光标记的条码及抗体可以揭示有哪些标靶蛋白是同时存在的。
研究人员在乳腺癌细胞中确认了88个不同的蛋白标靶,他们还在肺癌及皮肤癌病人的组织样本中检测到了蛋白。由于该技术可在血液样本、细针抽吸物及甚至脑部液体中操作,因此它也有可能被用于研究许多其它的疾病,用于确认有前景的标志物以治疗它们。一则相关的《焦点》文章对这些发现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