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中草药:绿色饲料添加剂
中草药:绿色饲料添加剂
2014-08-25 09:34:34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中草药作饲料添加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典文献《神农本草经》及《博物志》中分别有“梓叶饲猪,肥大三倍”、“桐花及叶饲猪,极能肥大,且易养”的记载。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目前用作饲料添加剂的中草药大约有300多种,在改善饲料品质、保障畜禽健康、提高畜禽产品产量和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有: 苍术苍术中一般含有3.5~5.6%的挥发油和大量容易被吸收的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具有健胃、利尿、镇静等功效,在鸡饲料中添加2~5%苍术粉和适量钙粉,对预防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喉炎、鸡痘、传染性鼻炎及眼病等,均有良好效果。 艾叶艾叶除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矿物质外,还含有水芹烯、侧析醇、杜松油萜等化学物质,具有解热、利尿、通经、去痰、止血等功效;在鸡饲料中添加2~2.5%艾叶粉,可使总增重提高10.49~22.69%,每增加1千克毛重少用精料0.4千克,提高经济效益12.5%;在仔猪饲料中添加3~4%艾叶粉、育成猪添加1.5~2.0%,可使日增重提高5~8%,饲料消耗率降低7~12%。 桔皮桔皮味苦、辛,性温,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等功效,将桔皮晒干、粉碎作畜禽的饲料添加剂,对增加食欲、减少疾病、促进生长具有显著效果。 菊花菊花(特别是野菊花)具有明目、散风热、降火、解毒等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具有抵抗作用;在饲料中添加3%左右的菊花粉,对预防家禽球虫病、流行性感冒等有良好作用。 黄芪黄芪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胆碱等,可促进机体蛋白质代谢和新陈代谢。在肉鸡日粮中添加0.5~1%的黄芪粉,可加快肉鸡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麦芽麦芽含有淀粉酶、转化糖酶、维生素B1、卵磷脂等成分,性味甘温,能提高饲料适口性,促进唾液、胃液和肠液分泌,常用作消食健胃添加剂。 |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添加剂
相关阅读:
●
《物理评论B》研究发现合成硫氢体系高温超导材料新路径
●
中科院研究人员首次从水稻中鉴定出新型生物硝化抑制剂
●
中科院及国家语言委员会正式公布4个新元素中文名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合成硫氢体系高温超导材料新路径。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极端环境量子物质中心研究员AlexanderF.Goncharov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基于硫氢的高温超导材料合成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研究工作以Stablehigh-pressurephasesintheH-Ssystemdeterminedbychemicallyreactinghydrogenandsulfur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B》(Phys.Rev.B95,140101(2017))杂志上。 硫氢体系200K超导电性的发现是过去一年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重要事件,目前理论上普遍预测的高温超导相H3S的结构的H3S相是最稳定的,其高温超导性质正是来源于这个相,而不是H2S—H2,首次证实了理论上关于高温超导相预测的正确性,他们的结果提供了大量H3S高温超导相的结构、特征振动光谱等光学性质,结束了理论和实验之间关于高温超导相的争论。该研究是AlexanderF.Goncharov以固体所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第二篇关于硫氢体系的文章,这些结果对于理解超导相和组份、控制超导性的高温高压合成、研究超导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入固体所量子中心后,AlexanderF.Goncharov曾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发表过研究论文,报道了合肥物质科学研究基地在极端高压高温环境方面取得的成果。这些成果得益于固体所极端环境量子物质中心系统高压研究平台的建立,特别是高压氢冲载的成功实施。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极端条件下新奇化学态的探索”面上项目的资助。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研究人员首次从水稻中鉴定出新型生物硝化抑制剂。近日,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施卫明课题组利用自我创制的根系分泌物原位收集系统和GC-MS分离鉴定技术,通过测定19个籼稻、粳稻品种的根系分泌物活性,首次从水稻中鉴定到一种新型的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1,9-癸二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植物学家》,并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认为这一工作为水稻遗传/育种和稻田氮肥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的关键硝化作用是农田氮素转化的主要途径,与氮素损失和利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维持氮素以NH4+的形式存在是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的关键之一。由于合成硝化抑制剂价格昂贵,在不同土壤类型中性能不稳定,而且存在生态环境和食品的安全隐患等,开发植物源的BNIs显得十分必要。新型生物硝化抑制剂应用价值大施卫明课题组研究发现,1,9-癸二醇主要通过抑制氨单加氧酶过程来抑制硝化作用,并明确了其是水稻根系分泌的天然物质,对潮灰土的硝化作用有显著抑制效应,抑制效应显著大于目前农牧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双氰胺。进一步通过19个水稻品种15N同位素标记实验,揭示了生物硝化抑制效应、1,9-癸二醇含量与水稻品种氮吸收利用效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该研究对于深化植物—微生物互作调控土壤氮素转化、提高作物氮素利用率、减少氮素流失和温室气体排放、指导氮肥减施增效、实现化肥氮零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及国家语言委员会正式公布4个新元素中文名。5月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4个新元素的中文定名并依次定音为“nǐ”、“mò”、“tián”、“ào”,其中后两者属于新造字,得到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同意,纳入国家规范用字。 化学元素中文定名规则“元素的中文定名必须与国际命名相适应,从读音到意义,都要相对应,所以非常考究,也非常严格。”中科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焕乔说,“这次命名工作不但有科学界的专家参与,还有很多高水平的语言文字学家加入,对文字结构、形成进行了严谨的考虑。”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说,研究和确立中文名,遵循了科学严谨的程序。按照元素中文命名有关原则,征询了社会和学界意见,组织了专家反复研讨,征得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纳入国家规范用字。海峡两岸的专家也多次进行了协商,达成了共识。裴亚军说,为新元素确定中文名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给新发现的四个元素确立了恰当的中文名是中科院、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同合作的成果,有利于化学界、物理学界等各专业领域的科研学术交流,方便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承。有利于全球华语世界的沟通,方便中国文化和科学知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2016年6月8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正式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4个新元素的英文名称和元素符号。上述4个新元素的合成与确认,填满了元素周期表的第7周期,形成了一张完整规范的元素周期表,世人瞩目。新化学元素获得国家批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称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公布科技名词的权威性机构。国务院于1987年8月12日明确批示,经该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