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基因疗法是否可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基因疗法是否可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
2014-08-25 17:08:06
第三方平台
基因疗法现在可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吗?虽然这种基因疗法现在在医学上具体的应用还无法预见,然而现在全世界的基础研究学者都在为它创造前提条件。基因疗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的前景是诱人的:将基因植入已损坏的或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之中,以此促使类似于帕金森综合症等恶性脑部疾病停止恶化,或者限制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损伤。
科学家希望通过基因疗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同样的方式限制脑部剧烈损伤的后果。人们从动物试验中得到了初步的参考,借助基因疗法可以抑制中风或者脑部受伤所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借助基因疗法,研究者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阻止或者完全逆转通常的大脑老化过程。
如果研究成功得到实践,罹患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无论是记忆缺陷还是知觉麻木以及协调困难)在基因疗法下不能损害老年人了。这种设想基于瑞典路恩特大学科学家的实验。他们成功地改变了神经细胞的基因,使它能够大量地产生一种神经生长因子。
科学家为了使用基因疗法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于是把几个这样的细胞转移到已经完全发育的老鼠的脑部:也就是主管学习和记忆的区域。其结果令人关注:治疗使老年动物特定的智力能力的衰退几乎完全逆转。然而这个初始阶段的成果不能评价过高:对付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的基因治疗的手段暂时还只是个梦想。在实现这一点之前,必须解决大量的基础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基因,
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阅读:
●
六氟环三磷腈的合成方法及用途
●
嘧菌酯的功能特点及用途
●
偶氮染料的用途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化学词典告诉你六氟环三磷腈的合成方法及用途。六氟环三磷腈易升华,其蒸汽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溶解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中,如正庚烷、苯、石油醚等。由于磷氯键的活泼性,可以使氯很容易被取代,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可以制得一系列的磷腈化合物。另外由于六元环的稳定性,使其具有耐酸、耐碱及耐高温特性。 六氟环三磷腈的合成方法1.反应生成二系列产物,一种是环状体(n=3,4,5……);一种是线状体(n>9)。在2000mL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500mL四氯乙烷,150g氯化铵。三颈烧瓶安装有温度计,分水器和搅拌器(分水器冷凝管上端有CaCl2干燥管和气体导出管)。加热蒸出部分溶剂,同时带出体系中的水分,至溶剂不成混浊为止。移去分水器,迅速加入450g五氯化磷和少许吡啶,将分水器上的冷凝管直接连到三颈烧瓶上。继续加热回流,温度控制在(135±1)℃,用pH试纸检测不再有HCl放出时结束反应,反应约20h。滤去过量的氯化铵。减压蒸馏除去溶剂,馏出温度不超过80℃,得黄色结晶粗品。将粗制品用600mL苯溶解,再减压蒸出溶剂,得到白色晶体。再将它放入圆底烧瓶中,加入石油醚300mL(沸程为60~90℃),加热至60℃左右,使其溶解。由于线状体不溶,可将它分离出去。加98%浓硫酸于所得石油醚溶液,提取六氯代环三聚磷氮多次,合并硫酸提取液,用水稀释成60%的硫酸溶液,六氯代环三聚磷氮重又析出。最后将产品溶解在热庚烷(或石油醚)中,用活性炭脱色,得白色固体。六氟环三磷腈的用途六氯环三磷腈是高耗氯产品,它可被用作杀虫剂、肥料、抗肿瘤药物、相转移催化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等。也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合成功能更为广泛的有机-无机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催化材料、耐高温橡胶、阻燃材料、高分子电解质、光导高分子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液晶、分离膜、医药、军工等。由于聚磷腈材料具有独特性能且附加值都很高,目前对其合成和应用依然是一个研究热点,需要对六氯环三磷腈及聚磷腈材料进一步研究开发。

化学词典告诉你嘧菌酯的功能特点及用途。嘧菌酯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士壤处理。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嘧菌酯的功能特点1、杀菌谱广:一药治多病,减少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2、增加抗病性:少生病,长势旺,早生快发,提早上市,售价高3、提高抗逆力:气候不良也高产4、延缓衰老:拉长收获期,增加总产量,提高总收益5、持效期长:特效期15天,减少用药次数,蔬菜农业残留少,优质优价多卖钱6、高效安全:内吸强渗透效果明显,天然低毒安全无公害市场行情嘧菌酯的用途嘧菌酯是新型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用于茎叶喷雾、种子处理,也可进行士壤处理。它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瘸、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且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用于谷物、水稻、葡萄、马铃薯、蔬菜、果树及其它作物,对这些作物安全。

化学词典告诉你偶氮染料的用途及危害。偶氮染料是纺织品服装在印染工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合成染料,用于多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的染色和印花,也用于油漆、塑料、橡胶等的着色。在特殊条件下,它能分解产生20多种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改变人体的DNA结构引起病变和诱发癌症。 偶氮染料的用途1、偶氮染料因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染色性能突出等优点,使其无论在品种或是在数量上均为最大的一类工业染料。据统计,在1998年,世界染料市场上偶氮染料约占60%~70%。除用于各类纤维的染色和印花,并用于化学纤维、皮革、纸张、肥皂、蜡烛、木材、麦秆、羽毛等染色以及油漆、油墨、塑料、橡胶、食品、化妆品等的着色。2、偶氮染料还具有光致变色特点,因此用偶氮染料掺杂高分子薄膜后,可以用作可擦重写光盘的记录介质。3、利用其光变色原理,可以设计和研制高密度、大容量和耐疲劳度高的三维“海量”光存储元件。也可以用偶氮染料与金属络合后制备三阶线性光学材料。4、偶氮染料还用于液晶显示、染料激光以及生命科学中的DNA分子荧光标记等现代高科技领域。偶氮染料的危害据有关专家介绍,含有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的服装在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中,染料如果被皮肤吸收,会在人体内扩散,可能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症。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2010明确规定,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是禁用的,如果致癌芳香胺的检出量超过20mg/kg,则可判定该项目为不合格。从纺织品安全的角度看,可分解芳香胺的毒性和致癌性已远远超过甲醛。因为甲醛有刺激性气味,易分辨,而且易溶于水,消费者买回纺织品后,一般用水洗一下就可去除大部分甲醛。但是,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却不可以。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制成衣服后,不但不溶于水,而且无色无味,还无法消除。同时,不能从外观上进行分辨,只能通过技术方法来进行检测。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还原出具有致癌性的20多种芳香胺类,这种染料和人体进行长时间接触后,其有害成分会被皮肤吸收,并在人体内扩散。除了对人体健康有害外,在生产“禁用偶氮染料”的过程中还会大量排污,由此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