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复合脂质的基因医学试验以及缺点介绍
复合脂质的基因医学试验以及缺点介绍
2014-08-26 16:43:55
第三方平台
被科学家改进过的基因运输球,即“复合脂质”已经进行过人体试验。例如,其中的一个应用就是黑色皮肤癌的基因疗法的试验。
位于安阿博的密西根大学的医学中心的医生们给60个病人注射载有模拟体内自身防御系统基因的复合脂质。
医生在事后宣布,大约三分之一的病人肿瘤缩小或者消失。另外一个临床研究是使用包含白介素2(免疫系统的信使物质)基因的复合脂质治疗肾癌。人们希望借助复合脂质,是白介素2在肿瘤内部集中并且吸引大量的防御细胞。现在,一个美国公司也在尝试复合脂质用于囊肿性纤维化的治疗。复合脂质含有完好的基因,并且作为气雾剂吸入。该基因的蛋白质产物可以缓解肺部最要命的痛苦。
复合脂质的缺点在于,它不能像病毒一样精确地完成运输任务。现在,科学家们正致力于按照病毒的样子改造复合脂质外壳的原型。例如,他们试着植入使病毒能够进入特定细胞类型的特殊蛋白。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基因,
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阅读:
●
天津大学寻找人工光合成催化剂 提高了人工光合效率
●
《美国化学会会刊》中科院理化所等构建出新型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
●
上海本月起全面推广使用环保水性涂料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天津大学寻找人工光合成催化剂,提高了人工光合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性的能源和环境危机。为解决这一问题,化学工程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利用太阳能和半导体光催化剂,以期通过“人工光合成”,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碳氢化合物或氢气,实现碳循环和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多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巩金龙课题组的多项创新性工作通过对催化剂的修饰和改性,提高了人工光合效率。 催化剂原理的创新在人工光合领域中,科学家已经了解,在太阳光的激发下,半导体光催化剂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在业内人士看来,促进电子—空穴在催化剂内部的分离和传输以及提高载流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速率已成为人工光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想让激发生成的电子高效且高选择性地参与水或者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而这一特殊的纳米结构对还原反应的发生有帮助。”巩金龙告诉记者,“从而实现太阳能向氢能和碳氢燃料的高效转化。”不过,科学家们观察到,电子和空穴结构非常容易发生复合而无法参与上述的两类还原反应。围绕这个科学问题,巩金龙带领课题组以太阳光激发半导体材料所生成电子和空穴的高效利用为主要思路,开始尝试设计制备催化剂体系。研究人员介绍,这些工作旨在抑制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促进两者的分离并且顺利迁移到催化剂表面与吸附的反应物发生反应,同时提高表面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光能—化学能的转化效率。“光解水”催化剂的新方法基于科学原理上的创新,巩金龙课题组在光解水制氢催化剂设计制备上取得多项了进展。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和传导,抑制电子—空穴的复合是提高载流子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通过纳米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缩短光生载流子的传输路径则可有效抑制电子—空穴的复合。该课题组博士生张冀杰等利用溶剂热条件下的阴离子交换法,成功制备了具有多孔片状结构的系列铋系二元氧化物阳极半导体材料。“这些材料缩短了光生载流子从体相到达表面的传输距离,同时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研究人员介绍,“利用该新型方法制备的催化剂材料光催化水氧化活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该团队博士生李盎等设计了由TiO2-In2O3薄层异质结构成的空心球结构则达到传统二氧化钛催化剂的两倍多。另一条思路是提高光生载流子在催化就表面的反应速率。博士生常晓侠、李盎等分别利用p型四氧化三钴“产氧助催化剂”与n型光阳极构建的p-n异质结,以及含有金属铂、氧化锰的二氧化钛空心球结构,达到了提高电子和空穴分离的效率及表面产氧反应速率的双重效果。提升二氧化碳还原效率巩金龙表示,除了对电子—空穴传导和分离的促进,在人工光合成反应中,载流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路径、机理研究同样重要,有助于催化剂的定向设计合成,进一步提升光能转化效率。因此,课题组研究人员围绕水分解的表面反应路径、机理开展研究。他们为水氧化生成氧气的两步串联反应设计了“双助催化剂”的体系,利用四氧化三钴和碳量子点双助催化剂协同促进水氧化过程中动力学更快的两电子路径,从而提升整体的水分解效率。同时,对于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研究人员针对水溶液中产氢副反应严重的现实问题,对电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路径进行了引导。“我们充分利用了一氧化二铜表面的特殊反应位点,有效抑制了质子还原副反应的发生,提升了含碳产物的选择性。”该课题组博士生常晓侠介绍。巩金龙表示,多年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的支持下,我们课题组在人工光合成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该过程的反应历程复杂,其中的很多机理仍有待进一步解析。未来的工作力争从微观、动态的角度揭示人工光合成反应的微观机理,从而进一步指导光催化剂的高效合成,实现光能向化学能的高效转换。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美国化学会会刊》中科院理化所等构建出新型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近日,中科院理化所生物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美国学者合作,首次利用一维棒状病毒粒子与二维有机金属大环构建了可逆且具有发光效应的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相关成果发布于《美国化学会会刊》。 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结构各向异性纳米粒子构筑的精确多级自组装结构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机械性能。科研人员采用电负性的单分散一维棒状纳米粒子——烟草花叶病毒(TMV),将带有多个正电荷的四苯乙烯基有机铂金属大环作为“分子胶水”,通过多静电相互作用,成功构筑了三维空间规整、紧密排列的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该研究巧妙地利用TMV紧密排列所提供的纳米限域效应,驱动金属大环中四苯乙烯的聚集诱导发光,在温和条件下表现出强烈的荧光增强现象。此外,通过四丁基溴化铵对大环结构及多正电性的破坏,可实现该生物复合体的解组装与TMV的释放。此构建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的方法同时适用于其他负电性的病毒纳米粒子(如M13噬菌体)。多级自组装生物复合体提供新思路该方法不仅提供了聚集诱导发光的另一种新颖的诱导发光模式,并且为功能性有机—无机生物复合材料的构建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上海本月起全面推广使用环保水性涂料。很多人不知道,各种五彩缤纷的涂料也可能是增加PM2.5的元凶之一。从本月起,上海将全面推广环保水性涂料的使用,严控容易产生空气污染的油性涂料。专家称,水性涂料不仅更环保,而且生产储运也更安全。 什么是水性涂料水性涂料是以水为稀释剂的涂料;油性涂料也称溶剂型涂料,是以有机溶剂为稀释剂的涂料。2016年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水性涂料被“除名”,表明水性涂料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将不被列入危险废物名单中,有利于水性涂料的推广。在欧美发达国家,水性涂料使用比例已达80%以上,在中国这一比例明显偏低,提升空间巨大。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授、先进涂料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利民介绍说,油性涂料可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严重污染环境并浪费宝贵的石油资源。当房间里VOC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引起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时会伤害肝脏、肾脏、大脑和神经系统。另外,储存、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着火、爆炸等事故。武利民说,目前水性材料主要应用于相对高档的需求,如表面需要高光泽、需要快速干燥固化的产品。据专业涂料生产商上海申得欧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祁彦弟介绍,目前上海建筑墙面90%以上已采用水性涂料,仅部分地坪可能从成本考虑采用油性涂料。但在工业涂料领域,出于成本考虑,油性涂料仍占到较大比例。水性涂料的认识误区关于水性涂料,目前尚存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水性涂料是否不如油性涂料耐用,水性涂料是否价格高很多等。武利民表示,在价格方面实际两者区别不大,有些品种的水性涂料略贵一些。祁彦弟表示,有些人担心水性涂料不如油性涂料耐用,但在熟悉这种材料后,接受度很高,目前民用内墙涂料市场上基本不再用油性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