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生物医药股等待爆发
2013-10-09 12:42:22
第三方平台
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宣布,第三届BIO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将于2013年11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议题将包括疫苗、中国罕见病药物研发等与科技相关的主题研讨,以及中国私营医疗保健市场、早期风险投资、中西方企业合作模式等与商务相关的主题研讨。
金融界资深分析师马小东认为,生物产业相关子行业将获得较快的发展机遇,可重点关注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等,相关上市公司阶段性操作机会较多。A股市场上,达安基因、海王生物、联环药业、天山生物、莱茵生物、智飞生物、沃森生物、安科生物、华兰生物值得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阅读:
●
G20环保政策下维生素企业部分停产 维生素价格或抬高
●
《环境科学与技术》:纳米二氧化钛对大型蚤砷烦人影响研究
●
专家呼吁“精准医学”冷思考 忌重蹈“转化医学”的覆辙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G20环保政策下维生素企业部分停产,维生素价格或抬高。进入8月,染料行业在G20环保政策的重压下已率先涨价。种种迹象显示,原本供需紧张的维生素市场,会因为部分企业停产加剧供需矛盾,VA/VE等维生素品种有望借此机会顺势涨价。 杭州维生素生产企业部分停产“根据已知信息,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维生素生产企业,部分已于7月份开始停产检修,到8月下旬,将进入集体停产模式,直至G20峰会结束。鉴于此次停产对维生素市场供给端带来的影响,VA、VE等品种已显现出涨价迹象,从7月底开始,部分企业的维生素品种已经停止报价。”8月9日,浙江一家维生素企业对记者称。实际上,从近期微信朋友圈不断刷屏的“G20蓝”,就能感受到G20峰会对杭州带来的变化。此前,浙江省政府为确保G20峰会期间环境与空气质量达标,对杭州及周边地区的化工企业下发了严格的环保整治通知,并按峰会场馆50、100、300公里分别划定了环境监控核心区、严控区和管控区。上述环境严控区域内,是我国维生素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仅A股上市公司就包括浙江医药、新和成、亿帆鑫富和花园生物、兄弟科技等。虽说各自主打的维生素品种不尽相同,但不论是哪家企业,均在行业内拥有相当影响力。维生素行业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且呈现寡头垄断格局以VA品种为例,巴斯夫(BASF)、帝斯曼(DSM)、新和成、安迪苏、浙江医药、金达威等6家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的VA市场,其中DSM及新和成两家企业,占据了行业40%-50%的份额。自今年年初开始,VA、VE等维生素品种就不断走强,其中VA价格由不到100元/千克,涨至目前360元/千克,已突破350元/千克的历史峰值。而本轮VA上涨的导火索,就是源自DSM于2015年12月停产检修。上述维生素企业人士称,最近几年,VA、VE等维生素品种在行业供给端没有发生变化,但需求量却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需求量的逐年累积,扭转以往的供需关系,这也是今年维生素企业走强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维生素行业现有的寡头竞争格局,使得相关企业停产、检修等事项,直接关系到行业价格的波动。据了解,走出低谷的维生素行业,使得产业资本蠢蠢欲动。8月1日,冠福股份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能特科技有限公司由于市场需求、自身竞争优势原因,拟使用自筹资金5.76亿元投资建设年产2万吨维生素E项目。维生素价格的跳涨,相关企业盈利颇丰。根据业绩预报,今年上半年,新和成预计净利润同比上涨150%-180%;金达威预计净利润同比上涨30%-80%;亿帆鑫富预计增长110%-140%。业绩上涨的原因,上述公司都不约而同提及了今年上半年公司主导产品销售价格上升。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纳米二氧化钛对大型蚤砷烦人影响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TiO2)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稳定性、防腐蚀和光催化等特性,得到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nTiO2的广泛应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体接触和环境泄露,进而对人类健康、动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威胁。 纳米二氧化钛相关研究近年来,nTiO2相关领域发表的文章迅猛增长,这也说明nTiO2的安全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尽管已有的研究表明,nTiO2可以通过静电力等物理吸附和化学键等化学结合来吸附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从而提高其生物有效性。但对nTiO2作为载体促进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共存污染物如何分布以及如何产生潜在毒性等方面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对大型蚤砷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组(颜昌宙团队)自2013年起以nTiO2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其对五价砷(As(V))在大型蚤体内累积、分布和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nTiO2作为一种有效载体,显著提高了As(V)在大型蚤体内的累积。随着nTiO2浓度由2mg-Ti/L上升到20mg-Ti/L,As(V)的累积量分别为游离态砷累积量的2.3和9.8倍。通过激光剥蚀与等离子体质谱仪联用技术,研究人员发现nTiO2和As(V)在大型蚤体内的分布具有显著相关性(2.0mg-Ti/LnTiO2时,R=0.676,P<0.01;20.0mg-Ti/Lnano-TiO2时,R=0.776,P<0.01)。这也印证了nTiO2的载体作用。此外,该研究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As(V)对大型蚤的毒性效应与其在大型蚤体内的累积量并不一致。该研究试图从亚细胞分布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与对照组相比,随着nTiO2浓度的升高,增加的As(V)主要分布在金属解毒相中,而增加的nTiO2主要分布在金属敏感相中。As(V)和nTiO2在大型蚤体内亚细胞分布的差异表明,部分吸附在nTiO2上的As(V)可能在大型蚤体内从nTiO2上解离下来。因此,较高浓度的nTiO2(20.0mg-Ti/L)增加了As(V)毒性。而较低浓度的nTiO2(2.0mg-Ti/L)降低了As(V)毒性,一方面是因为与对照相比,金属敏感相中的As(V)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部分As(V)仍吸附在nTiO2上。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上(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6,DOI:10.1021/acs.est.6b01215)。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1271484,41401552,41301346)。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专家呼吁“精准医学”冷思考,忌重蹈“转化医学”的覆辙。近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的贺林院士等人发表点评文章,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精准医学”的一些现状,并呼吁对精准医学进行冷思考,不要重蹈“转化医学”的覆辙。继2015年美国提出“精准医学(PrecisionMedicine)”计划之后,“精准医学”已成为我国各大网站、论坛或会议的热门词汇。此时,贺林院士等提出的冷思考值得我们深思。 冷思考之一:趋利的资本与“精准医学”泡沫政策层面对于精准医疗的鼓励,推高了产业层面的热度,“精准医学”已成为资本投资的热点领域。那么,趋利的资本能否保留“精准医学”的医学初衷,是否会将“精准医学”引向泡沫呢?逐利是资本的本性,因此风险投资的大量聚集,势必会推高行业的估值,风险投资额越大,泡沫化的可能性越大。“精准医学”概念一经推出,风险投资大量集聚,短短1年多,国内新增了数百家“精准医学”企业或机构,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堪比“互联网+”。以作为精准医疗排头兵的基因测序产业为例,仅2015年,国内外基因检测等精准医疗领域便产生24例金额较大的融资事件,而进入2016年,该领域的融资案例也从未间断。近日,精准医学领域国际知名的NGS公司Illumina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大部分HiSeqX仪器出售给了中国,其第二季度在中国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70%,远高于全球11%(包括中国在内)的增长率。资本对于基因测序产业高频青睐和企业疯狂投资NGS领域的现状,不能不让人对该领域的泡沫现象感到担忧。冷思考之二:精准医学不等同于二代测序当前受精准医疗风口影响,基因测序在政策、资本和产业层面受到多方支持。从政策层面,国家支持二代测序产业发展及临床应用探索,利好政策频发。从资本和产业层面,近一年来,全国新增数百家高通量测序企业,多家企业密集引入高通量测序仪。根据华大科技近期发布的《中国高通量测序(NGS)市场研究报告(2016)》,目前全球各类高通量测序仪总量近10000台,我国约有1700台,占比高达17%。似乎精准医学与二代测序技术无形间被划上了等号。那么精准医学是否等于二代测序呢?从概念上来看,精准医学是指根据每个患者的个体特征“量身定制”治疗方方案。这里面所涉及的学科和疾病众多,个体特征包括DNA水平、RNA水平、蛋白水平等,基因诊断工具从分子水平上解析个体特征,是其关键工具而不是唯一工具。其中,基因检测包括单基因检测、基因panel(组件)和全外显子测序等,其检测手段包括PCR、基因芯片、测序技术等,而二代测序技术仅是其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因此,精准医学不等同于二代测序,二代测序仅是实现精准医学的工具之一。此外,从基因检测的角度上来讲,精准医学的关键不在于某一特定技术,而在于获得精准的个体特征。NGS技术虽然具备高通量及检测未知突变的技术优势,但在检测精准性上还不及目前临床普及度高、简便快速,操作流程化和标准化的PCR技术。虽然PCR技术检测通量有限,但是在目前高通量检测生物信息解读困难和基础研究数据不足的现状下,依然是精准检测的主力。而NGS技术离精准检测还有一定距离,在精准检测方面还远不及传统的PCR技术,因此,精准医学的基因检测不等同于二代测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