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医药知识:基因制药取得了什么成果
医药知识:基因制药取得了什么成果
2014-08-29 16:51:43
第三方平台
目前为止,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医学界发明了很多基因技术下制作的药品,这些药品对人类的医学发展和进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一个由细菌合成的药物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人体胰岛素,于1982年投入市场,使糖尿病人摆脱了对猪、牛胰岛素的依赖。当时,每年投放市场的药物有近五分之一是基因合成的。到了1997年,德国共获得了43种基因合成药物。专家们预测,再过几年,如果没有基因技术参与的话,简直就没有办法研制新药。
基因合成促生长激素始于1985年,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用于治疗脑垂体激素分泌不足的侏儒症患者。在基因合成的促生长激素面市之前,医生给患者的促生长激素是从死者的脑垂体中得到的,为了供给一个患者一年所需的生长激素,大约需要70具尸体。
从1987年开始,医生和病人得以使用基因合成的组织—血浆原活化剂。这种蛋白质用来打通堵塞的血管,可以挽救心肌梗塞病人的生命。组织—血浆素原活化剂是一种特别复杂的蛋白质,转基因细菌不能合成这种类型的蛋白质,因此科学家必须选用哺乳动物的细胞。
相应的转基因哺乳动物细胞也可以用来合成大量的8号凝血因子。血友病患者缺少这种必须的凝血因子。在基因技术合成的8号凝血因子得到使用之前(1987年),他们定期注射从献血者那里获得的8号凝血因子制剂。与基因产品相比,这其中包含着风险,可能会传播危险的病原体。而基因技术合成的8号凝血因子却具有诸多独特的优势。
以上就是一些基因制药的简介。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制药将会发展越来越快,并成为人类医药中极其重要的一股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基因,
生物医学工程,
医药中间体
相关阅读:
●
什么是催化剂中毒,催化剂中毒类型及反应条件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大家都知道催化剂的概念,但是对于催化剂中毒可能还不太了解,那什么是催化剂中毒呢?催化剂中毒又分为哪几种类型?催化剂中毒与不同物质发生反应时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下面就具体来讲解一下关于催化剂中毒的一系列疑惑。
催化剂中毒
催化剂中毒是指催化剂由于某些物质的作用而使催化活性衰退或丧失的现象。这些物质称为毒质。毒质通常是反应原料中带入的杂质,或者是催化剂自身的某些杂质;反应产物或副产物亦可能使催化剂中毒。中毒的机理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毒质吸附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上,由于覆盖而减少了活性中心的数目;另一类是毒质与构成活性中心的物质发生化学作用转变为无活性的物质。
催化剂中毒类型
按毒质与催化剂作用的程度,可分为暂时中毒和永久中毒。前一类毒质与催化剂的结合较松弛,易于清除。例如:用镍为催化剂使烯烃加氢时,若原料气含炔烃,它吸附于活性中心上,则出现中毒,但如提高原料气纯度,降低炔含量,则吸附的炔将脱附,催化活性恢复,即为暂时中毒(又称可逆中毒);若原料气含硫化物,则硫与镍强烈结合,即使原料气脱硫后,催化活性也不能恢复,则为永久中毒(又称不可逆中毒)。催化剂中毒常是使催化剂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在化学工业中选用抗毒能力强的催化剂非常重要。
催化剂中毒与反应条件
中毒现象与反应条件有关,对于给定的催化反应系统,只在原料中毒质浓度达到特定值时,才发生中毒现象,称耐受量,故须将原料净化到毒质含量低于此值。改变反应温度可改变抗毒能力。毒质与催化剂、催化反应间具有选择关系,即不同的物质对不同的催化剂、不同的催化反应起毒化作用。因此,在同一催化剂上发生两种催化反应,一种物质可能只毒化其中一种,利用这种选择性中毒现象,在原料或催化剂中有意加入某种毒质以毒化引起副反应的活性中心,从而提高目的反应的选择性。例如在某些固体酸催化剂中加入少量碱性物质以毒化某些强酸中心,以抑制积碳副反应。在某些场合,毒化和助催化作用于特定条件下可互转化,如在有些催化剂中存在某异物为毒质,但含量很低时却可起助催化剂的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催化剂中毒,催化剂中毒类型以及催化剂中毒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联的全部内容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催化剂的相关内容,请查看催化剂专题页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
催化剂评价指标包含哪些?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催化剂是实现化工生产的必要化学物质,催化剂及催化反应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国内外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既然催化剂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关于催化剂评价的指标都包含哪些内容呢?
催化剂评价指标
设计和开发的各种催化剂,其性能需要进行各种的评价和测试,以便筛选出性能更优的催化剂。评价催化剂的质量优劣标准各异,主要体现在活性、选择性、稳定性。
其中最主要的是动力学指标,对于固体催化剂还有宏观结构指标和微观结构指标。催化剂性能的动力学表征:衡量催化剂质量的最实用的三大指标,是由动力学方法测定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催化剂评价的活性
活性:催化剂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性能的一种定量的表征。在实际应用中,用特定条件下某一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时空得率等数值来衡量它。
催化剂评价的选择性
选择性:指催化剂对反应类型、复杂反应(平行或串联反应)的各个反应方向和产物结构的选择催化作用。分子筛催化剂对反应分子的形状还有择形选择性。催化剂的选择性通常用产率或选择率和选择性因子来量度。
催化剂评价的稳定性
稳定性指催化剂对温度、毒物、机械力、化学侵蚀、结焦积污等的抵抗能力,分别称为耐热稳定性、抗毒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抗污稳定性。这些稳定性都各有一些表征指标,而衡量催化剂稳定性的总指标通常以寿命表示。
催化剂评价的寿命
寿命是指催化剂能够维持一定活性和选择性水平的使用时间。催化剂每活化一次能够使用的时间称为单程寿命;多次失活再生而能使用的累计时间称为总寿命。
以上就是关于催化剂评价指标的全部内容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催化剂的相关内容,请查看催化剂专题页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
●
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方法
元素百科资讯频道:催化剂的使用历史悠久,从利用催化剂酿酒和制醋,到如今人们已经研究出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催化剂也已经广泛应用到生活、工业等各个领域,成为我们现在乃至未来不可或缺的物质。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催化剂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主要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催化剂制备和表征方法。
催化剂的制备
催化剂一般有三种组分,即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催化剂。活性组分是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载体是活性组分的分散剂、粘合剂,而助催化剂本身并没有活性,且量比较少但是却可以改变活性组分的活化性能。催化剂的制备是一系列单元操作组成的,一般用最核心的单元操作来命名方法,常用的有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浸渍法。
沉淀法主要用于制备分散度要求高并含有一种或多种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一般是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金属盐溶液沉淀分布在载体上,然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活化得到催化剂。沉淀法制备催化剂最主要的是要控制沉淀过程均匀,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用尿素代替碱,将尿素加入金属盐-载体浆状液中,在搅拌下加热,尿素在90摄氏度下分解生成的OH基团均匀地分布在容器和载体的孔中,可以做到均匀的发生沉淀过程。
对于负载量高于10%-20%(质量分数)的催化剂,沉淀法是较好的制备方法。而吸附法则在较小的沉积量时比较优异。吸附法的过程是载体物料在金属盐溶液中吸附平衡梁的盐离子,载体从溶液中可能吸附阳离子也可能吸附阴离子,这取决与表面的性质。一般,沸石是强的阳离子交换剂,二氧化硅是弱的阳离子吸附剂,氧化铝对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吸附都弱,氧化镁是强的阴离子吸附剂,炭与电子施主优先形成电荷专业络合物,但也吸附阳离子。吸附法的饱和量一般较小,虽然可以通过多次吸附增加,但比较麻烦,因此一般只适合低负载量的催化剂制备。
离子交换法就是利用载体表面存在着可进行交换的离子,将活性组分通过离子交换,交换到载体上,然后经过适当的处理得到催化剂。由于离子交换的可能性很多,这种方法对于调变催化材料的性能可能是很重要的。
浸渍法是将具有高空隙率的经过加热或抽真空出去孔中水分的载体浸入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溶液浸入载体,溶质扩散到孔中,再经干燥、煅烧,载体空隙中会附着一层所需的固态金属氧化物或其盐类,浸渍法可令催化剂活性组分高度分散,均匀地分布在载体表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另外,催化剂的制备还有一些新方法例如纤维化法,纤维化法用于贵金属的载体催化剂的制造,如将硼硅酸盐拉制成玻璃纤维丝,用浓盐酸溶液腐蚀,变成多孔的玻璃纤维载体,再用氯铂酸溶解浸渍,使其载以铂组分。
催化剂表征方法
催化剂表征就是借助现代物理、化学检测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催化反应机理、催化反应动力学以及催化工程进行检测与分析,探讨结构与性能间的依存关系、活性相结构特征以及催化作用的本质,了解催化剂体相结构、表面结构、微孔结构以及活性相结构等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为新型催化剂的开发、现有催化剂的改进以及恰当使用等提供科学依据。近代物理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技术,色谱技术,热分析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光谱技术,低电子能谱,穆斯堡尔谱等。
催化剂的宏观物性指它的活性,选择性,比表面积,孔结构,孔径分布,堆积密度等实验上可测定的量。
以上就是关于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方法的全部内容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催化剂的相关内容,请查看催化剂专题页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栏目:化学试剂网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中国化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