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氨基酸在遗传特质中如何起作用
氨基酸在遗传特质中如何起作用
2014-08-29 16:51:46
第三方平台
基因内部以密码的形式记录了氨基酸的信息。氨基酸是有机体中蛋白质分子长链中的不同部分,而蛋白质分子长链则承担着对生存极其重要的任务。在50年代,科学家们提出的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怎样破译遗传密码。因为基因位于细胞核内部,而蛋白质位于细胞核外面、细胞质里面,所以有一点从一开始就已经清楚了:基因虽然获得了合成特定蛋白质的指令,但是她本身并不能合成蛋白质。因此,在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和细胞内部的蛋白质合成之间必须要有一个信使。
现在被科学界成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弗朗西斯·克里克最早描述了它的基本特点。1958年,这个著名科学家在一篇题为《蛋白质的合成》的报告中向实验生物学学会阐述了他的思想。
克里克假设,隐藏在DNA中的生物信息,首先转录到一个信使上,再由这个信使把信息从细胞核中取出,带入到细胞质里,然后在那里将氨基酸合称为蛋白质。克里克推测,是核酸的同类——核糖核酸担任着信使的作用。克里克还假设,所有细胞中传递生物信息的过程都是这样的。
克里克的“中心思想”,即指令链的顺序是“从DNA、通过RNA、再到蛋白质的”,直到现在,这一点仍然是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基因,
生物医学工程,
遗传学
相关阅读:
●
亚硝酸甲酯的合成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
煤制乙二醇是什么及其工艺流程
●
单硬脂酸甘油酯合成技术以及使用范围

化学词典告诉你亚硝酸甲酯的合成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亚硝酸甲酯,英文名称:methylnitrite分子式:CH3O-NO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熔点-17℃。沸点-12℃。密度d150.991g/cm3。易水解释放出亚硝酸。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阳光照射或受热均易分解,有发生爆炸的危险。由甲醇与亚硝酸钠在硝酸存在下反应而得。用于有机合成中血管舒张剂等药物及炸药的制备。 亚硝酸甲酯的合成方法一氧化碳偶联合成草酸酯的工艺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CO与亚硝酸甲酯(MN)反应生成草酸二甲酯的偶联反应;二是NO,氧气和甲醇反应生成MN的再生反应。在气相偶联合成草酸酯工艺过程中,MN再生反应是重要的反应,与偶联反应有效匹配是实现整个系统绿色无污染的关键,也是影响草酸酯合成工业放大过程的关键一步,因此,许多研究者对NO,氧气与甲醇反应生成MN的工艺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苏跃华等在填料再生塔中对亚硝酸乙酯进行了工艺研究,为气相法合成草酸二乙酯提供了重要信息;王玮涵等在填料鼓泡塔中,对MN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认为NO和氧气物质的量之比和表观气速是影响MN收率的主要因素,并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操作参数。针对鼓泡塔反应器存在的烷基醇用量大,而且副产物易在反应液中累积,腐蚀设备且容易造成操作不稳定等问题,李振花等提出采用气相法制取亚硝酸乙酯的工艺,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胡仲才等采用滴流床反应器代替鼓泡塔进行了MN的实验研究,获得了适宜的工艺条件。采用气相法和滴流床装置制取亚硝酸酯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烷基醇的用量和后续分离的能耗。NO,氧气与甲醇反应生成MN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常压下就很容易发生反应,但其反应复杂,除了生成主产物MN外,还生成部分副产物硝酸和H2O。如果能够利用生成的硝酸进一步与NO和醇反应生成目标产物MN,使N元素得以充分转化利用,则可大大提高N的原子经济性和MN的收率。Sugise等提出由NO与硝酸和甲醇的混合溶液反应制取MN的方法,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设备简单,常压下即可进行反应,可高效利用NO,氧气与甲醇制MN时在反应器底部富集的副产物硝酸和未反应的甲醇,使硝酸中的N元素能够被转化为目的产物MN,不仅提高了MN的收率,还可以减少后续过程甲醇废液分离精制步骤中的能耗。在填料鼓泡塔中由NO,硝酸和甲醇反应制备MN的反应是可行的,NO转化率和MN收率随硝酸浓度和甲醇浓度增加而增大,随气体流速增加而减小。在常压,反应温度为40℃,反应液150mL,其中硝酸质量分数为10%,甲醇质量分数为85%,气体流速为100mL/min,气相中NO体积分数为20%的条件下,NO转化率可达到79.1%,MN收率可达到71.9%。亚硝酸甲酯的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氰化物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戴好钢瓶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钢瓶碰撞、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化学词典告诉你煤制乙二醇是什么及其工艺流程。“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凭借20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企业联手合作,成功开发了“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简称“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 煤制乙二醇是什么“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专家指出,此类技术路线符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特点。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通过长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获得的该项成果,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该成套技术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其显著特点还在于全部采用工业级的CO、NO、H2、O2和醇类为原料,对形成规模化产业极为有利。鉴定委员会专家在现场考察后认为,万吨级工业试验装置运行稳定,具备了进一步建设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装置的条件。据专家测算,用石油乙烯路线每生产一吨乙二醇约耗2.5吨石油。全世界用石油乙烯生产的2000多万吨乙二醇,若都以煤为原料进行生产,那么,节省下来的石油相当于新开发一个年产5000万吨石油的大庆油田。煤制乙二醇工艺流程目前国内以煤为原料制备乙二醇,主要有三条工艺路线:1、直接法:以煤气化制取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此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2、烯烃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后得到合成气,经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MTO)得到乙烯,再经乙烯环氧化、环氧乙烷水合及产品精致最终得到乙二醇。该过程将煤制烯烃与传统石油路线乙二醇相结合,技术较为成熟,但成本相对较高。3、草酸酯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及分离提纯后分别得到CO和H2,其中CO通过催化偶联合成及精制生产草酸酯,再经与H2进行加氢反应并通过精制后获得聚酯级乙二醇的过程。该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是目前国内受到关注最高的煤制乙二醇技术,通常所说的“煤制乙二醇”就是特指该工艺。目前国内宣布掌握煤制乙二醇技术的集合体主要包括:福建物构所、丹化集团、河南煤业集合体;天津大学、惠生工程、华本能源集合体;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浦景、淮化集团集合体;华谊集团等。此外还包括由日本高化学代理的宇部兴产、东华工程集合体。

化学词典告诉你单硬脂酸甘油酯合成技术以及使用范围。单硬脂酸甘油酯是食物的乳化剂和添加剂。白色蜡状薄片或珠粒固体,不溶于水,与热水混合经强烈振荡后可分散于水中。单硬脂酸甘油酯既有亲水及亲油基因,具有润湿、乳化、起泡等多种功能。 单硬脂酸甘油酯合成技术目前,工业上合成单甘酯主要采用化学法,包括直接酯化法、甘油解法和油脂水解法,其中以牛油或其他天然油脂的甘油解反应的工艺应用最为广泛。其中以牛油或其他天然油脂的甘油解反应的工艺应用最为广泛。甘油解反应工艺是在高温(大于220℃)下以碱为催化剂,N:保护,催化油脂与甘油之间的反应,产物主要为单甘醋和二甘酷的混合物(各约占45%)。这样合成单甘酯主要有如下缺点:(1)需要使用过量的甘油;(2)需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源消耗大;(3)高温会导致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发生降解,降解产物有较深色泽(深褐色)和焦糊味;(4)为浓缩单甘酯并除去副产物,需要通过分子蒸馏,设备投资大,成本高。脂肪酶催化合成单甘醋的方法包括天然油脂或合成甘三酯(TG)的水解、醇解及甘油解,脂肪酸(或其酯)与甘油的酯化转酯化,天然油脂或合成甘三酷的保护基团反应。酶法合成单甘酯与化学法的不同在于,由于脂肪酶的使用,降低了反应温度,使得能耗降低,同时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保证;另一方面,酶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也需要一定的反应体系条件来保证。单硬脂酸甘油酯的使用范围1.用于糖果、巧克力,可防止奶糖、太妃糖出现油脂分离现象;防止巧克力砂糖结晶和油水分离,增加细腻感。参考用量为0.2%~0.5%。2.用于冰淇淋,可使组织混合均匀,组织细腻、爽滑、膨化活度,提高保形性。3.用于人造奶油,可防止油水分离、分层等现象,提高制品的质量。4.用于饮料,加入含脂的蛋白饮料中,可提高稳定性,防止油脂上浮,蛋白质下沉。还可用于乳化香精中作稳定剂。5.用于面包,能改善面团组织结构,防止面包老化,面包松软,体积增大,富有弹性,延长保存期。6.用于糕点,与其他乳化剂配伍,作为糕点的发泡剂,与蛋白质形成复合体,从而产生适度的气泡膜,所制点心体积增大。7.用于饼干,加入面团中能使油脂以乳化状态均匀分散,有效地防止油脂渗出,提高饼干的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