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氨基酸在遗传特质中如何起作用
氨基酸在遗传特质中如何起作用
2014-08-29 16:51:46
第三方平台
基因内部以密码的形式记录了氨基酸的信息。氨基酸是有机体中蛋白质分子长链中的不同部分,而蛋白质分子长链则承担着对生存极其重要的任务。在50年代,科学家们提出的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怎样破译遗传密码。因为基因位于细胞核内部,而蛋白质位于细胞核外面、细胞质里面,所以有一点从一开始就已经清楚了:基因虽然获得了合成特定蛋白质的指令,但是她本身并不能合成蛋白质。因此,在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和细胞内部的蛋白质合成之间必须要有一个信使。
现在被科学界成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弗朗西斯·克里克最早描述了它的基本特点。1958年,这个著名科学家在一篇题为《蛋白质的合成》的报告中向实验生物学学会阐述了他的思想。
克里克假设,隐藏在DNA中的生物信息,首先转录到一个信使上,再由这个信使把信息从细胞核中取出,带入到细胞质里,然后在那里将氨基酸合称为蛋白质。克里克推测,是核酸的同类——核糖核酸担任着信使的作用。克里克还假设,所有细胞中传递生物信息的过程都是这样的。
克里克的“中心思想”,即指令链的顺序是“从DNA、通过RNA、再到蛋白质的”,直到现在,这一点仍然是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基因,
生物医学工程,
遗传学
相关阅读:
●
生命的基石:蛋白质的详细介绍
●
科学家如何解析氨基酸的运动以及DNA的继承
●
我国癌症早诊早治的思路与策略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是一种多样的分子,根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不同以及氨基酸的长链如何卷绕,蛋白质承担完全不同的任务。以下所列出的是它对于有机体的重要意义,没有它的参与,任何生命过程都不可能发生,它是构筑生命的基石,蛋白质对生物的重要作用如下:
结构蛋白构成有机体的支架,例如肌肉、骨骼和软骨中就包含了胶原蛋白。
如果脊柱动物的肌肉中没有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这样的收缩蛋白的话,它们的身体就无法活动。
蛋白酶的特点是重要性和多样性,它在有机体体内负责数不清的生物化学反应,例如,酶可以把相互键合的化学键拆开、形成较为简单的化合物,比方说消化过程。而且,酶同样也可以将将简单化合物合成负责结构的化合物。
在体内运送分子的转运蛋白质特别重要,红血球中能够运送氧气的血红蛋白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调控蛋白管理和协调细胞内以及体内的化学反应,这种蛋白质的一个例子是调节体内的糖类代谢的胰岛素。
保护性蛋白质用来保护身体不受侵害,它还能够预防想侵入有机体的病原体。
储存蛋白质具有收集日后所需物质的能力。
蛋白质对于有机体的发育与功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两项最终都依赖于大量不同的蛋白质的精密控制的行为。基因以密码的形式保存着的指令,确定何时何地合成生命必需的蛋白质。很大程度上,这些不同层面上大量不同类型的协调工作怎样进行还是个未知数。
以上就是化工资讯网对蛋白质的详细介绍。

科学家是如何解析氨基酸的运动以及DNA的继承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生物化学家马歇尔·尼伦堡率先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到了1965年的时候,科学家破解了所有的基因语言,即“遗传密码”。事实证明,在DNA中,每三个碱基(也就是基因字符)组成一个“词”。每三个字符的“词”构成一个氨基酸。现代分子生物学家们知道,所有的氨基酸都是由碱基三联体组成的。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材料,这一点早就为化学家们所知晓。就像DNA一样,长链的蛋白质分子是由一串彼此相连的氨基酸分子长链组成的。
自然界总共有20中氨基酸,但是并非每一种蛋白质都包含了全部的20中氨基酸。起决定作用的是哪些氨基酸以什么样的顺序组合呢?科学家所说的“氨基酸顺序”决定了它所构成的蛋白质在有机体内承担什么任务。
正如氨基酸顺序的多样性一样,在人体内不同的蛋白质所承担的功能也是各不相同的。
以此看来,在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基因是决定性的信息载体。一个人活着一个有机体继承获得的DNA,决定了其将要表现得特征。也就是通过DNA的特定区段,指导细胞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但是DNA并非生物的“构造计划”,虽然人们经常这样讲。它更像其组成材料:各种各样的蛋白质合成计划。蛋白质是一个人的基因类型和表现类型的联系着。
每个人的表现类型是在其独特的基因类型和各不相同的环境的综合影响形成的结果。

我国癌症早诊早治的策略必须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应是行为主体,应加大投入;二是积极进行示范,取得推广经验。
2001年,部分专家承担了卫生部疾控司的课题“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并发表了“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及征求意见,形成《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03年底,卫生部向全国印发了《规划纲要》。当时SARS风暴过去不久,在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的背景下,《规划纲要》的印发有重要意义。这充分说明,政府从“大卫生”的角度出发,将癌症控制作为公共卫生的一部分,视为自己的责任。“政府主导,预防为主,农村为重点”等精神在《规划纲要》中得到充分体现。
《规划纲要》中将癌症早诊早治作为癌症控制的主要策略之一,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如研究并制定主要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规范;将子宫颈癌作为重点,逐步在全国范围推广;在城镇社区建立乳腺癌和大肠癌的早诊早治示范基地;在农村高发区分别建立食管癌、胃癌、肝癌及鼻咽癌的早诊早治示范基地等。在讨论和制定《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有关官员和专家还达成共识:“早诊早治是实施防癌抗癌健康教育的载体,是将癌症预防与治疗有机结合的桥梁,是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癌症防治的有效途径”。亦即,早诊早治是癌症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切入点”或“抓手”。
至此,开展癌症早诊早治的思路比较清晰。
首先,行为主体是政府,以政府相关部门为主体,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开创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的新局面。重点癌症为子宫颈癌,其次为乳腺癌、大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及鼻咽癌。重点癌症的确定,既考虑疾病负担、增长趋势,也考虑技术是否可行,成本是否能够承受,以及国内外同行是否形成共识。在步骤上,应先制定技术指南,而后示范,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广。其次,还要注重健康公平性,避免资源流向关注自身健康的富裕群体,同时也要避免利益趋动,使其成为他人渔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