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菜农可以用敌敌畏保鲜生姜吗
菜农可以用敌敌畏保鲜生姜吗
2014-09-01 16:42:29
第三方平台
近日发现有一些菜农利用敌敌畏对生姜进行保鲜,这个事件之后我们也许才知道敌敌畏原来不只能够杀虫灭蚊还可以做保鲜剂,但是这种方式到底安不安全呢?
之前菜农储存生姜的方法是用细沙把姜隔开放在地窖中,毕竟这是一种非常原生态的方法,保鲜效果并不是多么好。有些菜农便想到了敌敌畏,他们整天和药打交道,对各种药都非常熟悉。所以利用敌敌畏的高效、持效期短并且无残留的特点来保存生姜,这种乳油状的药物会渗入姜中,在密闭的地窖里经过4~5天,便会达到药效,不仅可以减缓生姜的腐烂速度,还能够防虫,但是这种办法对人体到底有无害处呢?
敌敌畏虽然有保鲜的作用,但也要分用在哪里,敌敌畏对人体危害很大,食物上喷洒敌敌畏并被直接食用可是会致命的。有菜农说这种生姜洗洗就能吃了,家里也吃这种姜,其实是极其错误的。
有些菜农有时太自私了,因为在生姜在成熟的季节往往卖得很便宜,挣不了多少钱,便使用喷洒敌敌畏的方法对生姜进行保鲜,等到生姜成熟季节过去,价格上涨的时候他们再卖自己保鲜过的生姜。
我们希望我们的食物安全能得到保障,也希望一些自私的菜农能意识到这么做的危险性并且杜绝这种行为。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敌敌畏
相关阅读:
●
昆药拟出资千万购买屠呦呦团队专利,开拓红斑狼疮治疗市场空白
●
《PNAS》:维生素C也能治疗白血病?
●
《自然—化学》:“活化氮转移”实现低温催化合成氨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昆药拟出资千万购买屠呦呦团队专利,开拓红斑狼疮治疗市场空白。昨日晚间,总部位于云南昆明的昆药集团(600422)发布公告称,拟以里程碑付款(分阶段付款)的方式,出资7000万元,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购买其所持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团队开发的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研发项目临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关专利及临床批件。 红斑狼疮药物市场空白根据公告,目前中国临床治疗并没有专门针对红斑狼疮的药,仍然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联合使用非特异性抗炎、免疫抑制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疾病的进程,但长期使用造成病人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并发症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红斑狼疮市场需求仍未被满足,暂无根治办法,如果双氢青蒿素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上具有比较优势,则获批概率较大,同时亦能填补目前市场的空缺,市场潜力较大。资料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多见于15-45岁年龄段,女性发病概率为男性的7-9倍。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呈隐匿起病,开始仅累及1-2个系统,表现轻度的关节炎、皮疹、隐匿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部分患者由轻型逐渐出现多系统损害。红斑狼疮市场前景广阔昆药集团公告称,项目产品符合上市公司专注慢病领域的战略定位,可拓展上市公司青蒿系列药品适应症领域,为公司青蒿系列药品带来新生命力。红斑狼疮疾病治疗目前属于空白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价值,如项目产品成功开发上市,将进一步推动公司业绩增长。项目开发也将使上市公司的新药创制开发水平尤其是药物临床研究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去年11月,昆药集团的下属公司重庆华方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氢青蒿素原料药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PQ认证,相关产品被列入该组织的推荐采购清单,这意味着昆药集团看中“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研发项目”并不仅仅是为了开拓公司产品线,填补市场空白,同时可以与其旗下的原料药实现联动,降低原料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风险。资料显示,除昆药集团外,复星医药、华润双鹤、浙江医药、新和成、白云山等上市公司也都生产青蒿素原料药或制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则显示,目前共有53条与青蒿素有关的药品批文,涉及16种产品,包括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等原料药,双氢青蒿素片、蒿甲醚片、注射用青蒿琥酯等制剂,共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维生素C也能治疗白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时常出现于癌症患者,往往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如今,已有研究显示,维生素C的缺乏可能确实会降低某一类癌症药物的有效性。同时,基于这一发现的临床试验也已启动,以测试维生素C对于部分恶性血液肿瘤治疗的辅助效果。 发现维生素C能抗癌细胞最近,来自美国VanAndel研究所和丹麦Rigshospitalet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体外实验中发现,维生素C可显着增强一种表观遗传药物5-aza-CdR的抗肿瘤效果。两者联用时,对结直肠癌、乳腺癌、白血病、肝细胞癌等癌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显着增强,维生素C使上述癌细胞凋亡的比例增加了1.5到2.2倍。这一发现发表于近期的《PNAS》期刊上。临床测试维生素C治疗效果5-aza-CdR是一种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DNMTis),具有抑制DNA甲基化、升高部分基因表达的效果。维生素C则可加强这一效果。作为DNA去甲基酶TET的辅酶因子,维生素C可促进TET对“寄生”于癌细胞基因组中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基因的长串联重复序列(LTR)进行去甲基化,使5-甲基胞嘧啶(5mC)转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5hmC)。这对进一步促使ERV基因进行双向转录,生成大量ERV的双链RNA,进而激发癌细胞内部的抗病毒反应,表现为干扰素等抗病毒相关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凋亡频率的大幅增加。受到这一结果的启发,Rigshospitalet医院已启动了一项先导性临床试验,以测试维生素C与另一种类似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药物氮杂胞苷(azacitidine)联用时,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两种恶性血液肿瘤的疗效。“如果这一先导性临床试验取得成功,我们想进一步启动更加大型的临床试验,以验证其是否可作为一种直接、经济且高效的用于提高现行MDS和AML治疗效果的手段,”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VanAndel研究所的PeterA.Jones教授说道:“同时,我们必须提醒广大患者要对此保持耐性和谨慎。关于维生素C是否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只有一项对维生素C与氮杂胞苷联用,以及安慰剂与氮杂胞苷联用进行比较的试验才能给出答案。我们还要强调,这一结论仅限于氮杂胞苷对于MDS和AML的疗效,并不能推广至其他的癌症和其他疗法。”“这一组合疗法颇具潜力,但我们还需进行更多的工作,以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文章的另一通讯作者、同时也是该临床试验的领导者、Rigshospitalet医院的KirstenGr?nb?k教授说道:“想到可能会有这样一种简单而精巧方式能够帮助治疗MDS和AML,我感到很兴奋。然而,作为一名医生,我强烈建议患者等试验结果出来后再作出决定,并且一定要与医生探讨可能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干预手段。”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活化氮转移”实现低温催化合成氨。记者9月1日从中科院获悉,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陈萍研究员、郭建平博士在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双活性中心”催化剂设计策略,并由此开发出了一系列过渡金属与氢化锂组成的复合催化剂体系,实现了氨的低温催化合成。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自然—化学》期刊上。 合成氨的条件苛刻氨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也是最主要的肥料来源。从热力学角度看,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就可以进行。但是因为氮气分子非常稳定,难以活化,因此工业合成氨过程须在高温高压(350—500℃,50—200个大气压)条件下才能实现。如此苛刻的条件使得合成氨工业每年需要消耗全球能源供应总量的1%—2%。而我国又是合成氨生产第一大国,合成氨年产量接近世界合成氨总量的30%。所以针对我国国情,开发低温、低压、高效的合成氨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活化氮转移”合成氨陈萍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创造性地将氢化锂作为第二组分引入到催化剂中,构筑了“过渡金属—氢化锂”这一双活性中心复合催化剂体系,并提出了“活化氮转移”的反应机理,使得氮气和氢气的活化及中间物种的吸附发生在不同的活性中心上,从而打破了单一过渡金属上的反应能垒与吸附能之间的限制关系,使得氨的低温低压合成成为可能。实验结果显示,氢化锂的加入对第三周期过渡金属的活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别是Fe-LiH和Co-LiH复合催化剂在150℃即表现出了可观量的氨合成催化活性,显示出了“双活性中心”策略的有效性和普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