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三名科学家
2013-10-10 08:57:23
第三方平台
更多2013年诺贝尔奖信息:2013年诺贝尔奖专题
国际在线消息:据中新社电,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9日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美籍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赖韦特和阿列·沃什尔,以表彰他们“为复杂的化学系统发展了多尺度模型”。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称赞三位获奖者所做的工作是“开拓性的”。过去,化学家们曾利用塑料球和小棍来建造分子的模型,而现在,建模则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计算机模型已经成为当今化学界大多数新进展的关键。三位获奖者的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奠定了用于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历程的计算机程序基础。
据诺贝尔奖官网介绍,现年83岁的马丁·卡普拉斯拥有美国和奥地利双重国籍,他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现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现年73岁的阿列·沃什尔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他出生于以色列,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出教授。
三位获奖者中最年轻的迈克尔·赖韦特今年66岁,他拥有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出生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亚,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2015年诺贝尔奖
相关阅读:
●
《自然》:纳米科学又有不少新进展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自然》:纳米科学又有不少新进展。近期,纳米科学又有不少有趣的新进展。英国《自然》杂志13日在线发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的研究报告称,依靠一种“纳米窟窿膜”,咸水和淡水之间的“渗透能”也可以发电。研究人员制造了一种二硫化钼纳米膜,只有三个原子厚,这种膜上的纳米洞大小适中,恰好能让咸水中的阳离子通过,拦截了大多数的阴离子。如果膜的一边是咸水,一边是淡水,阴阳离子就会分开,形成电势,从而发电。 地杆菌制成纳米导电线科学家还让一种古老的微生物吐出了纳米电路。地杆菌生活在土壤里,它能分泌一种能导电的蛋白质,靠这个本事吃土壤里的铁和其他金属,因此颇受环境修复工作者青睐。前几年,科学家用地杆菌的导电蛋白质,制成了纳米级的电线。而最近一篇论文宣称:美国科学家修改了地杆菌的基因,让它分泌出更多色氨酸。色氨酸是一种让你在大餐后昏昏欲睡的物质,在纳米尺度下导电良好。纳米导电线导电性更强新版地杆菌吐出的电线,不仅导电性比过去提高了2000倍,而且直径只有1.5纳米,是最细的纳米导电线之一。这种电线非常结实,以至于需要花好几个月才能降解。科学家还准备让地杆菌生产纳米晶体管和电容,最后装配出一套纳米电路。最华丽的纳米作品,或许是11日《自然》官网报道的梵高名画。在硬币大小的几个玻璃皿中,梵高作品《星空》的局部被再现,涂抹的痕迹酷似油画颜料。这项技术叫“DNA折纸”,由加州理工大学发明。原理是先用DNA长链折叠成想要的形状,用DNA短链的“铆钉”衔接,然后在盐水中加热,让适当的组件自己挂到DNA的钩子上。如果将荧光分子组装到合适位置,就能映出一副《星空》的明暗轮廓。以前,DNA折纸术被用来绘制笑脸图案,甚至还画过一张西半球的地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展出。这次组装《星空》的程序,前所未有的复杂,也能用来组装复杂的纳米装置。
●
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DNA纳米机器能快速检测各种物质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DNA纳米机器能快速检测各种物质。据最新一期《自然—通信》杂志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创了一种利用DNA(脱氧核糖核酸)作为微观机器引擎的新方法,可用来检测病毒、细菌、可卡因乃至金属等物质。加拿大生物分析化学和生物接口领域研究主席、麦克马斯特大学生物接口研究所所长约翰·布伦南表示,这一全新平台可适应多种用途,DNA纳米结构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可检测各种目标物。 编程DNA材料塑造成圆状物DNA是最出名的遗传物质,也是一种非常适合编程的分子,在工程合成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新方法可将分别编程的DNA材料塑造成一对互锁的圆状物。第一个圆状物直到被第二个圆状物释放时才能激活,这就像自行车车轮被上了一把锁。当充当锁具的第二个圆状物追踪到目标物质的迹象时,其就会打开并释放第一个DNA圆,从而迅速复制并创建诸如颜色改变这样的信号。布伦南表示,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其可被任何需要检测的物质选择性触发。研究人员目前已设计出针对某把钥匙的“锁”,所有的部件均由DNA制成,最终这把“钥匙”则由研究人员针对如何构建物质来定义。DNA纳米机器灵感来源参与该项研究的加拿大核酸领域研究主席李应福解释说,DNA纳米机器的想法来自大自然,生物利用各种纳米级分子机器来实现重要的细胞功能。这是研究人员首次设计出一个基于DNA的纳米机器,它能实现对一个细菌病原体的超灵敏检测。目前,研究人员正将DNA纳米机器进一步发展成用户友好的检测工具,使其能快速检测各种物质,并在一年内开展临床试验。
●
美国化学文摘社收录世界最早化学文摘,实现英文检索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美国化学文摘社收录世界最早化学文摘,实现英文检索。美国化学会旗下分支机构美国化学文摘社日前发布了一个名为“ChemZent”的数据库,其中收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化学文摘——《德国化学文摘》中的近300万条全部摘要,并实现了英文检索。 化学文摘社收录ChemZent数据库ChemZent中涉及的物质和概念来源于原版德文摘要,美国化学文摘社对其进行了英文翻译和编写索引,便于科研人员发现查找。该数据库为全球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研究人员带来了独特价值。美国化学文摘社还把这个数据库集成到其检索工具SciFinder中,使研究人员在日常工作流程中探索、发现并提取历史化学信息。美国化学文摘社收录在于科学创新美国化学文摘社产品与内容运营高级副总裁马修·图森表示:“许多影响当今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假设都能在《德国化学文摘》中找到。在我们做这项工作之前,几乎不可能对这些化学文摘的历史文献进行详尽的检索。研究人员只能在没有检索功能的情况下研究档案,而且语言障碍也使检索的收获大打折扣。通过ChemZent,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式,帮助使用者在现有工作流程中重新发现这些宝贵的历史材料,充分利用最全面的检索结果促进科学创新。”据了解,《德国化学文摘》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文摘,于1830年创刊,1969年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