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三名科学家
2013-10-10 08:57:23
第三方平台
更多2013年诺贝尔奖信息:2013年诺贝尔奖专题
国际在线消息:据中新社电,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9日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美籍科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赖韦特和阿列·沃什尔,以表彰他们“为复杂的化学系统发展了多尺度模型”。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词中称赞三位获奖者所做的工作是“开拓性的”。过去,化学家们曾利用塑料球和小棍来建造分子的模型,而现在,建模则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计算机模型已经成为当今化学界大多数新进展的关键。三位获奖者的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奠定了用于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历程的计算机程序基础。
据诺贝尔奖官网介绍,现年83岁的马丁·卡普拉斯拥有美国和奥地利双重国籍,他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现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现年73岁的阿列·沃什尔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他出生于以色列,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杰出教授。
三位获奖者中最年轻的迈克尔·赖韦特今年66岁,他拥有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出生于南非的比勒陀利亚,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2015年诺贝尔奖
相关阅读:
●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
●
美国FDA紧急提示,这27款新冠核酸试剂可能受Omicron突变影响!
●
Science:科学家发现B4GALT1的一种错义突变与低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有关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共选出中国工程院院士84位、外籍院士20位。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971位,外籍院士总数为111位。本次增选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8岁,zui大年龄69岁,zui小年龄51岁,60岁(含)以下63位、占75%,男性78位,女性6位。一批长期奋战在国家重大工程、“卡脖子”技术攻关中的杰出工程科技专家当选,一批长期坚守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边远地区的杰出工程科技专家当选。据中国工程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在本次院士增选中,中国工程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党对院士增选工作的领导。本次增选工作具有以下特点:1.强化国家战略需求和重大贡献导向,坚持“四个面向”,重视候选人在重大工程、“卡脖子”技术等国家战略需求领域作出的贡献,关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并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候选人。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核物理工程技术专家胡晓棉(女)、电网特高压技术专家饶宏、微创手术机器人领域技术专家王树新。2.更加关注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边远地区的工程科技人才,实施倾斜政策。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数十年扎根云南、广西、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边远地区的有12位,占当选院士总数的14%。如扎根边疆科研46年的农业工程技术专家尹飞虎、世界首座堰塞坝综合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张宗亮。3.当选外籍院士具有较高国际声望和影响力,如算法设计和无线通信专家罗智泉、国际能源署署长法蒂·比罗尔、微纳机器人领域国际著名中青年专家孙钰。下一步,中国工程院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要求,带领广大院士做永远跟党走的忠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斗士、传承红色基因的志士、捍卫院士称号纯洁性的卫士,充分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高端智库作用,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工作于近日完成,共选举产生8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现予公布。 中国工程院 2021年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2021年当选院士名单(共84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排列)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马玉山1968年12月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王云鹏1966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向明1962年12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王国庆1966年4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树新1966年9月天津大学付梦印1964年11月南京理工大学刘 宏1966年1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朱 坤1966年2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李克强1963年1月清华大学邹汝平1962年9月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郑津洋1964年11月浙江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孔志印1964年8月中央军委办公厅某研究所龙 腾1968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江碧涛(女)1967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1646部队吴剑旗1966年7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张宏科1957年9月北京交通大学张宝东196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32057部队李得天1966年6月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罗 毅1960年2月清华大学蓝羽石1954年9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蒋昌俊1962年5月同济大学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8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邓龙江1966年11月电子科技大学邢丽英(女)1965年2月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杨为民1966年4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应汉杰1969年7月南京工业大学张立群1969年12月北京化工大学沈政昌1960年5月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姜 涛1963年10月中南大学傅正义1963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王成山1962年11月天津大学孙友宏1965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焕泉1965年1月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张来斌1961年9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周 刚1964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饶 宏1961年2月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胡晓棉(女)1963年10月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葛世荣1963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程杰成1962年9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0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王明洋196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刘加平1967年1月东南大学朱合华1962年10月同济大学许唯临1963年10月四川大学杜修力1962年12月北京工业大学张宗亮1962年4月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胡亚安1965年2月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高宗余1964年1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唐洪武1966年9月河海大学梅洪元1958年7月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8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王双飞1963年9月广西大学王军成1952年12月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冯 起1966年3月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吴明红(女)1968年3月上海大学单 杨1963年2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徐卫林1969年4月武汉纺织大学高 翔1968年10月浙江大学谢明勇1957年2月南昌大学 农业学部(10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尹飞虎1954年12月新疆农垦科学院许为钢1958年10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吴义强1967年7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陈松林1960年10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沈其荣1957年8月南京农业大学周 卫1966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侯水生1959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柏连阳1967年12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喻景权1963年11月浙江大学谯仕彦1963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 医药卫生学部(11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田金洲1956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朱兆云(女)1954年3月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邬堂春1965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肖 伟1959年10月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范先群1964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赵铱民1956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姜保国1961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天明1960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徐兵河1958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蒋建东1958年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蒋建新1962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工程管理学部(7人)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单位王自力1964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长风1958年2月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杨 宏1963年11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林 鸣1957年10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贾伟平(女)1956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黄殿中1952年1月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谢玉洪1961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院2021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共20人) 姓名出生年月国籍工作单位拉 贾1951年10月美国休斯顿大学孙 钰1974年2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奥泰因·赫尔佐格1944年9月德国同济大学罗智泉1963年11月加拿大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张亚勤1966年1月美国清华大学安东尼奥·米克斯1960年12月美国莱斯大学崔占峰1962年11月英国牛津大学朴哲范1960年5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徐政和1956年9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陈掌星1962年10月美国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孙学良1963年12月加拿大西安理工大学赵 华1963年3月英国伦敦布鲁奈尔大学贝斯科斯1946年1月希腊同济大学苏磐石1959年9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佩德罗·约瑟·阿尔瓦雷斯1958年9月美国莱斯大学安东尼·比斯利1952年4月荷兰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吉多·科罗默1961年6月奥地利,西班牙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科德利耶研究中心罗伯特·萨缪尔·兰格1948年8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钱 煦1931年6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法蒂·比罗尔1958年3月土耳其国际能源署

近期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更新了其网站,追踪SARS-CoV-2突变株对分子诊断检测试剂的潜在影响,包括可能受Omicron突变株影响在内的检测产品。更新后的网站共列出了来自23家开发商和制造商的26种检测方法,并表示"其性能可能受到SARS-CoV-2Omicron变体突变的影响"。 对于每项测试,FD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由于Omicron的突变,其中一个遗传靶标的灵敏度将显着降低。S基因(Δ69-70)中的特定缺失导致S基因脱落,也称为S基因靶标失败(SGTF),其中覆盖发生缺失的S基因部分的遗传靶标将无法检测到病毒。然而,列出的检测方法仍然能够检测SARS-CoV-2感染。因为这些检测产品设计了多个检测靶点,因此整体测试灵敏度受到的影响较小,本清单旨在提醒使用以下产品的机构的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医疗保健提供者了解S基因靶标失败(SGTF)的风险。周一,FDA在显示SGTF的产品列表中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分子产品,使总数达到27个。FDA还披露了开发商TideLaboratories的紧急使用授权检测产品的细节,该测试针对N基因中的单个区域,该区域在Omicron变体中发生突变。它被称为DTPMCOVID-19RT-PCR检测试剂盒,目前被16个州的33个实验室使用。因为这款产品只设计了单一的靶标,预计该产品将无法检测到SARS-CoV-2Omicron变体,从而导致Omicron变体患者的假阴性结果。其他变种: 可能受影响的分子检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分析至今已经确定了下列经过欧盟授权的分子检测,其性能可能会受到其他sars冠状病毒2型突变的影响:(1)试剂盒名称:Accula SARS-CoV-2检测试剂盒制造者:MesaFDA的分析:当测试具有某些病毒突变的SARS-CoV-2患者样本时,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FDA此前曾提醒医疗保健提供者由于位置28881-28883(GGG到AAC)的基因突变而对性能产生潜在影响。此外,由于患者样本中位置28877-28878(AG至TC)的基因突变,对测试性能有潜在影响。潜在影响:虽然影响似乎并不大,但FDA出于谨慎而提供此信息。(2)试剂盒名称:LineaCOVID-19检测试剂盒制造者:AppliedDNASciencesFDA的分析:由于某些突变,该测试的两个靶标之一显着降低了敏感性,包括B.1.1.7变体中的一个突变(UKVOC-202012/01)。潜在影响:由于该测试旨在检测多个遗传靶标,因此不应影响整体测试灵敏度。当存在某些突变时,检测模式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患者中的新变异,以减少感染的进一步传播。(3)试剂盒名称:TaqPathCOVID-19检测试剂盒 制造者: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FDA的分析:该测试的三个靶点之一由于某些突变而显着降低了敏感性,包括B.1.1.7变体中的一个突变(UKVOC-202012/01)。潜在影响:由于该测试旨在检测多个遗传靶标,因此不应影响整体测试灵敏度。当存在某些突变时,检测模式可能有助于早期识别患者中的新变异,以减少感染的进一步传播。(4)试剂盒名称:XpertXpressSARS-CoV-2,XpertXpressSARS-CoV-2DoD,XpertOmniSARS-CoV-2检测试剂盒制造者:CepheidFDA的分析:虽然单点突变通常会影响大多数SARS-CoV-2分子测试的测试性能,但FDA的分析表明,Cepheid的产品受到测试目标区域的单点突变的影响。有报道指出,两个独立的单点突变降低了检测N2靶标的灵敏度。当存在足够的病毒导致XpertXpressSARS-CoV-2和XpertXpressSARS-CoV-2DoD检测中出现"推定阳性"结果时,仍会检测到E靶标。在XpertOmniSARS-CoV-2中,在不检测N2目标的情况下检测到E靶标将被报告为"阳性"潜在影响:由于该测试旨在检测多个遗传靶标,并且这些突变不会导致假阴性患者结果(而是根据检测保守的E基因靶标报告为"推定阳性"或"阳性"),因此对测试性能的影响似乎并不显着。但是,FDA出于谨慎而提供此信息。FDA的分析表明,单点突变对测试性能的影响与Cepheid测试的独特化学性质有关。

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两种危险因素的罕见和常见遗传变异已被确定。然而,对一种以上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具有多效性作用的遗传变异体非常罕见。美国的科学家团队发现,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1(B4GALT1)基因的一种错义突变可导致血浆LDL-c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相关结果于近日以题为“GeneticandfunctionalevidencelinksamissensevariantinB4GALT1tolowerLDLandfibrinogen”发表在《Science》杂志。 科研人员通过对一个旧亚米希人群的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该人群B4GALT1基因常见的错义突变(p.Asn352Ser)与较低的LDL-c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且该突变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相关。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该突变导致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比野生型降低50%。人血清的N链聚糖分析发现丝氨酸352等位基因与载脂蛋白B100、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G和转铁蛋白的半乳糖基化和唾液酸化降低有关。 该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半乳糖基化的靶向调节可能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潜在治疗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