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抑癌基因:p53基因的相关介绍
抑癌基因:p53基因的相关介绍
2014-09-01 16:47:55
第三方平台
p53基因是癌症的基因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肿瘤抑制因子。 当细胞中DNA 受到损伤时,p53 基因被激活后,p53 蛋白结合并诱导下游靶基因表达,如果细胞受损过重,则走向程序性死亡或凋亡,否则使细胞停止生长以便进行DNA 修复。
在50 %以上人类肿瘤中存在p53 基因的突变。 野生型的p53 突变而失去其对细胞周期的调空功能,则允许DNA 受损的突变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进行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失去关卡的调节作用,同时失去野生型的p53 将降低细胞的凋亡。
由于p53 基因在调节细胞周期和生长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野生型的p53 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于肿瘤的治疗是很有意义的,p53 基因的替代治疗成为研究的焦点。
尽管单独导入p53 基因在肿瘤的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p53 基因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结合仍是抗肿瘤的有利手段。
p53 的基因突变似乎与多种药物诱导的DNA 损伤有关,由于3 基因突变或缺失与肿瘤的化疗敏感性下降有关在那些缺乏p53 的细胞系中,恢复野生型的p53 功能可能使其恢复化疗敏感性。 肿瘤细胞内p53 的表达对放疗的敏感性也有影响。
将人HPV16E6 基因转入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该基因可结合并失活p53 基因,结果导致这些细胞的放疗耐受。阿德福韦酯片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基因,
癌症,
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阅读:
●
世界各国抗癌药物价格之比较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世界各国抗癌药物价格之比较。中国人一直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一句话更是反映了老百姓对于药价过高的看法。然而,药价问题似乎并非中国特色,甚至在发达国家,这一情况更为严重。生物谷小编也产生了一个疑问,到底每个国家的医药费用差距有多大?相同的药物在不同的国家是否价格也想通?
各国抗癌药物价格之比较
最近一项发表在TheLancetOncology的研究就对比了欧洲16国内超过31种肿瘤药物的价格问题。研究人员在文章中指出瑞典、瑞士和德国三国的肿瘤药物价格水平最高,而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的肿瘤药物价格最低。
以礼来公司的抗肿瘤药物Gemzar(盐酸吉西他滨)为例,该药在新西兰每瓶售价为209欧元(约合228美元),而在澳大利亚这一价格为43欧元,仅为前者的四分之一。此外,默沙东治疗皮肤癌和血液癌症的药物Intron在德国的售价则是希腊售价的三倍。
各国抗癌药物价格不同的原因
事实上,许多国家的医药价格取决于本国政府与医药公司的谈判结果。英国、挪威、荷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都采取了类似的机制。
例如法国去年就治疗丙肝药物Sovaldi在本国达成协议,其售价创下了在欧洲大陆的最低价格。
然而,这一政策并不是万无一失。各国在与药企达成的折扣价格并不公开,使得每个国家都只能依据邻国的价格做参考,这也导致政府在谈判时可能会错失良机。
而针对药物价格方面,世界各国都在努力采取措施。在美国,民主党人希拉里就建议提高保险系统的议价权利以及允许进口国外更便宜的同类药品。
而中国此前则是通过采取取消医院药品加成等措施来降低药价。不过,究竟哪种措施能够取得最好效果还需要事件来检验。(编辑:Y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
日本成功开发出磁性纳米线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日本成功开发出磁性纳米线。据《日刊工业新闻》7月3日报道,日本大阪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附属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的萩原政幸教授和日本首都大学东京大学院理工学研究科的真庭豊教授共同研究,在单层碳纳米管内充填氧分子,成功开发了可成为纳米结构新型磁性体的纳米线。
磁性纳米线的结构
共同研究组在单层碳纳米管内充填氧分子,使氧分子的集合体一体化形成新的磁性体。首次实现了在单层碳纳米管的纳米级空间中通过一列磁性分子形成一维磁性体。
氧分子是唯一自旋量子数为1并具有磁性的同核双原子分子,在理论上可以预想氧分子在直径极小的单层碳纳米管内部以一维方式排成一列时,分子间会产生反铁磁性的相互作用。
关于磁性纳米线的研究
磁性体纳米线作为自旋电子材料可用于信息传输和控制等领域。
自旋量子数为1的一维反铁磁性体被称为“哈尔登磁性材料”。共同研究组在大阪大学的强磁场科学研究中心利用该中心的强磁设备对单层碳纳米管内排列的氧分子进行测量,确认了单层碳纳米管内“哈尔登磁性材料”的存在,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达到高度一致。
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日本物理学会发行的英文刊物《JPSJ》上。(编辑:Y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
●
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机理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机理。如何在现有锂离子电池可用电极材料体系的前提下,提高锂离子电池性能特别是其循环稳定性,是目前全世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锂离子电池具有独特的循环稳定性机理,目前科学界正在积极研究。
锂离子电池具有循环稳定性机理
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即SEI(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膜是在液态电解液锂离子电池首次(或前几次)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界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一层具有保护功能、覆盖于电极材料(尤其是负极)表面的具有固体电解质特征的钝化界面层。
虽然不同电解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池的性能,但是其内在机理即不同电解液所形成的SEI膜结构、化学组成与电池的关系长久以来由于缺乏有效研究手段而被忽视。
锂离子电池循环稳定性机理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属新能源所博士沈彩及其研究团队最近通过利用原位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实时研究了以碳酸乙烯酯(E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为基础电解液的SEI膜的生长过程,发现这两种电解液所形成的SEI膜在成膜电位、致密性、稳定性和厚度上区别显著。
结合XPS光谱分析,研究者发现FEC电解液所形成的SEI膜中含有较多的LiF无机盐,由于LiF具有较好的硬度和稳定性,结合其SEI膜的致密性由此解释了FEC电解液成膜稳定性的机理。该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期刊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上(2015,7,25441—25447)。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结合光谱技术,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添加剂成膜机制的有力表征手段,加快各种电解液和添加剂的优化筛选过程。(编辑:YD)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化工网栏目:化学试剂 ,化学元素表,化学元素周期表口决,化学元素周期表读音,化学元素周期律,化工词典,cas号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