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化工热点
自杀基因在抑制癌症中的作用及其介绍
自杀基因在抑制癌症中的作用及其介绍
2014-09-02 15:30:24
第三方平台
自杀基因(suicide genes) 又称前药敏感基因(prodrug sensitive genes) 是基因治疗中新发展的一种目的基因,它是将自杀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而将无毒药物前体在肿瘤细胞内代谢为毒性产物,进而杀死肿瘤细胞。
目前发现的自杀基因有多种,包括HSK- tk 、VZV - tk 、细胞色素P - 450 基因、CD、GPT 等,其中广为研究并应用于肿瘤治疗的有tk 和CD 这两种基因。
tk 所编码的胸苷激酶的主要功能是催化胸苷的磷酸化,并转化为磷酸胸苷(dTMP) 。 在癌症治疗中,常用的tk 来自于单纯疱疹病毒(HSK-tk) 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tk) 。
HSV - tk 基因编码胸苷激酶该酶可将核苷类似物(NA) 代谢为二磷酸化物,后者在细胞内酶的作用下成为有毒性的三磷酸化物而发挥抗肿瘤作用,该基因编码区共1128 个核苷酸,编码376 个氨基酸。
病毒源性的tk 基因与哺乳动物细胞内的tk 基因生化性质有较大差异,细胞TK所催化的反应特异性较强,只能催化氧胸苷( TdR) 磷酸化为脱氧胸苷酸,而HSV-tk除有此功能外,还能催化抗病毒核苷类似物ACV ,GCV ,BDvdU 的磷酸化,这些前药不能在细胞TK的作用下磷酸化,因而其本身对细胞无毒或毒性很低,但HSV - tk 基因导入细胞并表达后,生成特定的酶,这些酶将这些前药三磷酸化,转换成毒性产物,阻断核酸代谢途径,导致细胞死亡。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癌症
相关阅读:
●
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结构图像问世 向开发癌症等新疗法迈出重要一步
●
《细胞》美科学家发现感受血压的蛋白质
●
全球乙烯价格出现明显差异 要变天?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迄今最清晰端粒酶结构图像问世,向开发癌症等新疗法迈出重要一步。据英国《自然》杂志25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科学家团队使用冷冻电镜技术,以迄今最高的分辨率确定了端粒酶的结构。鉴于端粒酶与癌症和老化关系密切,该发现代表着人类向开发端粒酶相关疗法迈出了重要一步。 时至今日,科学家并不能完全肯定衰老和癌症的真正起因,而端粒功能的发现,被认为是开拓了一条抗衰老与癌症新疗法之路。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帽子”结构,类似于鞋带上的塑料尖头,起着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染色体“磨损”。每一次细胞分裂,端粒都会变短,直至细胞停止分裂并死亡。而端粒酶可以通过向染色体末端添加DNA而避免这一点。学界认为,如果能合理运用提取生物端粒酶技术,将揭开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以往电子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可以展示微观世界的细节,但由于生物样品无法承受电子束的辐照损伤,一直很难获得关于生物样品的高分辨率信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凯瑟林·科林斯及其同事决定利用更新的技术手段“揭秘”端粒酶。而冷冻电镜技术结合近几年的分辨率革命,被认为开启了解析生物分子结构的新纪元,这项技术的几位先驱也因此荣颁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团队此次正是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最终确定了人体端粒酶的结构,这也是迄今为止人类获得的分辨率最高的端粒酶图像。在论文随附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科学家迈克尔·斯通表示,以往端粒酶结构数据的缺乏,妨碍了临床调控端粒酶的进展,但现在,研究人员终于在亚纳米尺度上得到了该分子与其底物相结合的图像。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美科学家发现感受血压的蛋白质。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可“感受”血压并“告知”小动脉何时扩张的蛋白质,有望通过激活这种蛋白质来治疗缺血性中风。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的研究表明,“G蛋白偶联受体68”(GPCR68)是一种机械刺激感受器,对血管系统发挥“血流量介导扩张”功能至关重要。“血流量介导扩张”功能受损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前兆。“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类膜蛋白受体的统称,对这一受体的研究曾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人员设计出可模拟血流运动的液体湍流仪,仪器使用了384个活塞,通过挤压液体,给置于384个槽内的细胞施压,然后敲除各槽中细胞的候选基因进行筛选,最后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68”具有压力感受功能。研究人员说,小动脉无法正常扩张时,如出现高血压或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降低血压的能力就会削弱,继而可能引发缺血性中风。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论文高级作者阿代姆·帕塔博蒂安说,研究人员下一步计划研究如何使用小分子药物调控这种蛋白质的功能,将其用于临床治疗。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全球乙烯价格出现明显差异要变天。最近,全球乙烯价格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一方面,受美国产能大幅增加的影响,大西洋盆地(美国和欧洲)的乙烯价格面临越来越大向下的压力;另一方面,因装置的非计划停工以及稳健的需求,亚太地区乙烯价格表现强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美国只有一个位于休斯敦航道、出口能力36.5万吨/年的乙烯出口码头在运营,不足以将美国所有多余的乙烯运往供应短缺的亚洲地区,并重新平衡全球市场。 美国价格创新低受供应充裕的影响,美国乙烯现货价格大幅下挫,致使美国乙烷裂解装置利润率徘徊在长期低点附近。4月9日,美国乙烷裂解装置的利润率仅为6.81美分/磅(150美元/吨),创下标准普尔全球普氏能源咨询公司自2011年1月开始发布裂解装置利润率以来的最低水平。4月19日,美国乙烷裂解装置利润率小幅反弹至7.14美分/磅(157美元/吨)。由于大量供应继续压低价格,4月19日美国乙烯现货交易价格为14美分/磅(308美元/吨)。在北美页岩气热潮的推动下,2019年前美国乙烯产能预计将大幅增长逾35%。2017年,美国新增乙烯产能超过350万吨/年,其中包括墨西哥化学公司(Mexichem)和西方化学公司(OccidentalChemicals)合资的Ingleside公司、陶氏杜邦公司和雪佛龙菲利浦斯化学公司在得克萨斯州开启的新建裂解装置。预计2018年美国还将有400万吨/年的新增乙烯产能投产,2019年及以后美国还会有更多新增乙烯产能陆续投产。据标准普尔全球普氏能源咨询公司估计,北美的乙烯产量预计将从2017年的约3370万吨攀升至2026年的近4900万吨。欧洲市场压力大在今年剩余时间里,欧洲乙烯生产商将迎来动荡期,预期裂解装置利润率出现螺旋式下滑。自2014年中期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以来,欧洲乙烯生产商一直享受着良好的利润率。但随着世界各地(尤其是美国)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情况将发生改变。一位欧洲乙烯生产商表示:“美国新增乙烯产能的预期正对欧洲乙烯生产商造成压力,欧洲裂解装置利润率将大幅下降。”一位贸易商表示,当前美国乙烯生产的低利润率和欧洲乙烯生产盈利强劲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随着美国乙烯出口到欧洲,欧洲市场面临的价格下降压力将更大。市场人士称,面对来自于美国的进口日益增长的局面,欧洲生产商已经准备好争夺市场份额,目前,欧洲裂解装置的开工率水平仍然处于高位。欧洲的乙烯和聚乙烯库存水平一直在提升,更是给现货价格带来了下行的压力。亚洲市场较稳健受欧洲货物涌入的拖累,当前亚洲乙烯市场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4月20日,乙烯价格比前一天下跌20美元/吨,降至1340美元/吨(CFR,东北亚)。但亚洲乙烯市场的表现仍然比欧洲或美国强劲,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支撑,一是需求仍然较稳健;二是亚洲蒸汽裂解装置正处于停工检修季;三是当前亚洲苯乙烯单体生产盈利强劲。2018年,日本12套蒸汽裂解装置中将有7套进行停工检修,占到日本乙烯总产能的53%。海关数据显示,2月份日本乙烯出口同比下降29%,降至39902吨。亚洲市场人士表示:“欧洲乙烯货物的涌入是亚洲市场面临的一个相当大的负面因素,但由于亚洲蒸汽裂解装置正处于停工检修季,来自欧洲的供应还没太造成市场过剩。”亚洲市场现货乙烯需求也是健康稳健的,特别是在中国,主要是受到苯乙烯生产盈利强劲的带动。普氏数据显示,当前亚洲苯乙烯生产盈利在130~150美元/吨,较为强劲。综合几方面因素来看,受远洋船货供应增加的影响,亚洲乙烯价格不太可能继续上涨。但在需求稳健的支撑下,亚洲乙烯价格也不太可能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