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癌症痛的躯体因素有哪些
癌症痛的躯体因素有哪些
2014-09-02 15:31:57
第三方平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忍受的症状之一, 癌症疼痛的发生率较高, 癌症疼痛对患者有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系统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癌痛的躯体因素。
由癌症本身引起的因素包括: 癌肿压迫侵犯神经、内脏、皮肤和软组织的浸润及转移, 临床上由癌症本身引起的疼痛占癌症疼痛的80%。
与癌症治疗有关的因素包括: 手术治疗后致手术切口周围组织粘连、疤痕, 神经损伤; 化疗后的栓塞性静脉炎,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
放疗后局部损伤,放射性脊髓病等都可能引起癌症的疼痛, 临床上占10%的癌症疼痛与癌症治疗有关。
与癌症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长期卧床,衰弱, 便秘、褥
疮、肌痉挛等引起的癌症疼痛占8%。
与癌症无关的其他因素包括:骨关节炎,动脉瘤,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等引起的癌症疼痛占1%。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癌症
相关阅读:
●
碳纳米管创建了柔性电池
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已经开发出一种由碳纳米管制成的柔性电池,未来有望在柔性显示器和可穿戴电子设备上获得应用。
电子产品制造商现在已经制造出了柔性OLED显示器,这种开拓性的技术将让我们身边的电子产品发生根本性的改观,可以折叠的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正在从科幻走入现实。而这种新型柔性电池的研制成功无疑让这些柔性可折叠设备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领导该项研究的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科学教授萨曼尼·米特拉说,这种电池由碳纳米管和作为活性成分的细微粒子构成,这些粒子与传统电池中的粒子作用类似,但它们被设计成在具有活性的同时保持柔性。这种电池在外形设计上极为灵活,小可如针头,大可如地毯,应用领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多种尺寸的柔性便携设备都能适配。可以用其替代普通的AA或AAA电池,也可以将其卷起来放在电动汽车的后背箱里作为备用电源。
除此之外,这种电池还有另外一种革命性的潜力,它结构简单、组装难度较小,掌握技术要领后容易批量生产。制造电池需要的基本部件包括电极、电浆和包裹材料。使用两片塑料包裹材料将电极和电浆包裹起来之后,再在其中加入塑料隔板,最后将整个系统封装起来就可以了。
米特拉说:“创建柔性电池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前沿研究领域,因为有无数消费者期待着这项技术给他们带来惊喜。多年以来,我们一直用碳纳米管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进行着各种尝试和实验,如今终于取得了一些成绩。未来包括柔性电池在内的柔性电子技术将融入我们的生活并使其发生彻底改观。”
●
盐酸法食品级磷酸构建了循环产业链
由其自主研发、设计的1万吨/年盐酸法食品级磷酸项目在埃及试车成功。该项目生产的磷酸产品有效含量在85%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食品级磷酸的技术要求。这也是世界第一套规模化盐酸法食品级磷酸生产装置。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凯恩德利(北京)科贸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盐酸法食品级磷酸生产工艺,突破性地创立和构建了硫酸钾一磷酸一氯化钙的循环产业链。用盐酸代替硫酸来生产磷酸,不仅有效避免了磷石膏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可以将低品位磷矿高收率地加工成饲料级、工业级和食品级磷酸;降低了对磷矿品位的要求,大大提高了磷矿资源的利用率。
据了解,湿法磷酸工艺即磷矿石通过无机酸分解,先制得肥料用粗磷酸,再经净化除杂,最后浓缩制成纯度与热法工艺相当的高纯度磷酸产品。目前湿法磷酸工艺多采用硫酸分解磷矿得到磷酸,主产物磷酸与副产物硫酸钙的分离是简单的液固分离。因工艺路线简单,硫酸法在湿法磷酸生产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其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低,且“三废”问题严重。
盐酸法磷酸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制粉、溶矿、过滤、萃取、蒸发、除杂等工序,通过特殊工艺对磷酸进行萃取提纯,得到食品级磷酸,并副产氯化钙,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该工艺设备精简,占地面积小。
目前,盐酸的销售市场窄而不畅,并且运输和储存环节都存在问题。盐酸法生产工艺为硫酸钾生产中的副产品盐酸找到了出路,副产的氯化钙也可增加项目效益。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下一步将继续提升工艺水平,生产医用级磷酸产品。
●
碳纳米技术的未来前景
原则上讲,纳米技术通过操纵原子可以生产出各种产品,彻底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产品及其生产方式。迄今为止,虽然只有抗玷污纺织品、新鲜食品外包装等采用了纳米技术的产品进入了市场,但有科学家预计,纳米技术产品最终将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工程学教授乔治?斯泰范诺普勒思指出,“纳米技术将成为无处不在的技术”。他的观点呼应了其他纳米技术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工业化国家目前已即将进入在制造业全面使用纳米技术的阶段。
借助于显微技术的最新进展,科学家目前已经能够将单个原子置放于任意地方。该技术的潜在应用前景非常巨大,在它的支持下,我们不久将会看到显微计算机、能够杀死癌细胞的遥控天线、无污染的汽车发动机等产品问世。
然而,目前的最大难题在于科学家对纳米技术未来趋势的看法存在巨大分歧。这导致了投资者对纳米技术信心不足,他们甚至怀疑,到2015年,纳米技术产品的全球市场是否能达到美国政府的预测还无法肯定。
纳米科技将是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这个物理学上的新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席卷全球,现在已经被国际上公认为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学领域,因而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争先恐后去开发和研究的新科学。
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正式向美国政府提出报告,称纳米技术将成为21世纪前20年的主导技术,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美国政府迅速作出反应,在原批准研究经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倍的拨款。英国也不甘落后,英国贸工部在新发表的“技术与创新”的白皮书中,将纳米技术列为21世纪英国科技发展的重点,加速该领域的发展。除美,英,德,日,法等西方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迅速拓展纳米技术应用领域外,我国的科学家也强烈要求政府应充分重视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了从宏观—微观---介观----妙观的设想,并提醒我国科学界与产业界不可失去这一新技术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指出:“中国的纳米技术已经具有了很好的基础,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发展纳米材料与技术应用对发展我国高科技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目前,中国政府已经颁布了《中国国家纳米技术发展纲要》。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参与规划和制订了发展纳米科技的主要内容,已有10余个省市制订了省级纳米规划,如京,津,沪,东北三省,江,浙,皖,粤,湘,鄂,陕,晋,鲁等省市也将纳米技术列为重中之重。我国的纳米技术和产业化实践正在蓬勃健康发展。1993年,我国科学家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之后,我国科学家经过了四年的努力,已经完成了超顺磁性氧化铁超微颗粒脂质体的研究课题,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全新的纳米时代正向我们走来,正如我国首席纳米科学家张立德所言: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边缘,而大多数人竟一无所知。当更多的人知道纳米技术所能做到的一切时,他们也许会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未来与纳米技术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