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新型抵御HIV病毒感染的被动免疫疗法
新型抵御HIV病毒感染的被动免疫疗法
2014-09-02 17:12:47
第三方平台
最近有一篇刊登在杂志Nature上的科技论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美国的科研人员在仔细研究之后研发出一种叫做被动免疫法的新型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经由静脉注射的方法发挥一定的作用来预防HIV病毒的感染,据说此一新型技术能够使得猴类避免被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所感染。据悉相关研究人员来自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
为了使这种被动免疫的疗法成为针对人类的一种可行的HIV预防策略,科学家们试图去修饰bNAbs,使其每隔几个月的水平满足机体的正常保护需求。文章中,研究者使得名为VRC01的抗HIV抗体bNAb突变以便其可以融合进猴子体内,相比未突变的VRC01来讲,突变的VRC01在机体血液中的存留时间至少是前者的三倍。
研究者发现,低剂量VRC01突变体的融合可以保护猴子抵御SIV的感染,相比未突变的VRC01融合的猴子来讲,VRC01突变体融合到猴子机体中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猴子免于SIV的感染。研究人员通过增强VRC01结合一种细胞蛋白的能力完成了VRC01的突变,而其结合的细胞蛋白可以抑制抗体在细胞内降解,并且可以影响抗体达到机体粘膜表面以及停留的频率。这项研究揭示了,基于抗体的抑制策略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抵御HIV的感染,而且还可以抵御其它病毒的感染。
下一步科学家们将在人类机体中检测VRC01突变体的融合情况,从而去研究是否其可以在人类机体的粘膜组织及血液中中长期积累及持续存在,来保护机体免于HIV的感染。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病毒
相关阅读:
●
Nature:免疫球蛋白E的唾液酸化是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
●
重庆大学发现调节番茄颜色及营养的重要基因:SlMYB72
●
新型传感器可灵敏、快速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释放的多巴胺

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发生的异常反应,引起过敏的常见因素有食物过敏(花生、牛奶等)、花粉过敏、药物过敏等,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休克等。人们已经发现免疫球蛋白E(IgE)是提示遗传过敏体质和过敏反应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IgE是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引起过敏性疾病等机制尚不清楚。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E(IgE的唾液酸化是过敏性致病性的决定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对患有花生过敏的个体和没有过敏症的非特应性个体的总IgE糖基化模式进行了公正的检查。经过分析发现,与非特应性个体相比,患有花生过敏的个体的总IgE中唾液酸含量增加。 唾液酸为N-乙酰神经胺酸或任何其酯或其醇羟基的衍生物,位于细胞膜糖蛋白侧链末端,是细胞膜表面受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种变应性疾病的功能模型中,从IgE中去除唾液酸可减弱效应细胞的脱粒和过敏反应。治疗性干预措施(包括用针对IgE受体FcεRI的神经氨酸酶从细胞结合的IgE中除去唾液酸,并施用脱唾液酸化的IgE)可明显减少过敏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从IgE中除去唾液酸或施用脱唾液酸化的糖蛋白可减轻过敏反应,确定了IgE糖基化,尤其是唾液酸化,是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调节剂。相关链接:Kai-TingC.Shade,MichelleE.Conroy,NathanielWashburn,MayaKitaoka,DanielJ.Huynh,SialylationofimmunoglobulinEisadeterminantofallergicpathogenicity[J]Nature.doc: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11-z

番茄,是一种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的蔬菜。常见的番茄颜色有红色、粉红色、黄色等,番茄越成熟颜色就越红。而有研究表明,番茄颜色越红,营养价值越高。找到调节番茄成熟的基因,对于改善果实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发表在《植物生理学》杂志的一篇研究中,来自重庆大学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调节番茄成熟机制的重要基因SlMYB72,SlMYB72基因在调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代谢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番茄果实的成熟伴随着叶绿素的降解以及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积累。研究人员发现,番茄SlMYB72位于细胞核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SlMYB72基因的下调产生了颜色不均匀的果实,即在未成熟和成熟的绿色果实上出现了深绿色的斑点,而在红色果实上出现了黄色的斑点。SlMYB72的下调增加了果实中的叶绿素积累,叶绿体的生物发生和发育以及光合作用速率。这种下调降低了番茄红素含量,促进了β-胡萝卜素的产生和色质体的发育,并增加了果实中类黄酮的积累,有利于番茄果实的成熟。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分析显示,SlMYB72的下调改变了参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生物合成的基因的表达水平。这一发现,确定了SlMYB72在调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改善园艺作物的果实营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MengboWu,XinXu,XiaoweiHu,YudongLiu,HaohaoCao,etal.SlMYB72regulatesthemetabolismofchlorophylls,carotenoids,andflavonoidsintomatofruit[J].PlantPhysiology,DOI:https://doi.org/10.1104/pp.20.00156

电化学传感器因具有选择性高,灵敏度强、操作简单等特点,在医学、药物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近日,加州大学的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原位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释放的多巴胺,对生命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工作的进行具有深远意义。多巴胺是大脑中含量最丰富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具有作为神经递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生理功能。多巴胺神经传递异常与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有关,比如,多巴胺降低常常见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症,注意力不足和多动症等,而多巴胺浓度显著升高则可能是由于神经母细胞瘤、晚期肾病等病症的存在。 目前常用的多巴胺测定方法有荧光分析法、酶联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研究人员开发的基于电化学微金字塔阵列的传感器,为监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释放的多巴胺提供了一种高敏感、高选择性且快速便捷的方法。电化学分析显示,这种多巴胺传感平台具有出色的分析特性,检测极限为0.50±0.08nM,线性范围为0.01–500μM,灵敏度为0.18±0.01μA/μM。而且,即使有不同的潜在干扰小分子存在,该传感器对多巴胺也具有非常灵敏的选择性。可见,该电化学传感器在神经元细胞的体外分析以及与多巴胺异常水平有关的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参考资料:MehmetSenel.etal.ElectrochemicalMicropyramidArray-BasedSensorforInSituMonitoringofDopamineReleasedfromNeuroblastomaCells.AnalyticalChemistry.2020,DOI:10.1021/acs.analchem.0c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