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影响癌症疼痛的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研究(下)
影响癌症疼痛的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研究(下)
2014-09-03 16:30:42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讲解心理因素是如何影响癌症痛的。
接上文:
抑郁
Pinemta的研究发现疼痛的程度越高,发生抑郁的可能性就越大, 慢性疼痛和抑郁通过反复的恶性循环相互影响, 疼痛增加不愉快的情感,促进不愉快的事情, 反过来,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加重不愉快的情感, 有助与诱发疼痛。
应对方式
一项有趣的调查显示, 那些积极参加劳动的女性更能积极地控制分娩过程,此积极的反应可减少疼痛、劳累, 增加能量。对疼痛及疼痛引起的恐惧积极反应的人更易于有效地适应疼痛。
疼痛持续的时间
疼痛经历者若清楚了解其疼痛持续多久, 其可预期何时疼痛将获得缓解,则疼痛将会变得较可以忍受。
患者的自我应对能力
依据自我效能理论,个人在面对困难的情境时,会评价此事件对其能力的挑战度, 及其是否具备克服此困境的能力。若患者的自我应对能力强, 患者可正确面对疼痛, 积极寻求疼痛控制的途径是有效疼痛控制中的有利因素,若疼痛的痛苦远远超过患者自我应对能力, 会降低患者应对疼痛的信心, 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癌症
相关阅读:
●
百草枯和草甘膦的区别,为何不能混用
●
首届中国会士论坛在北京举办 材料化学助力解决全球挑战性问题
●
《美国化学学会会刊》: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电解水催化剂

化学词典告诉你百草枯和草甘膦的区别以及这两者之间不能混用的原因,大家对于百草枯和草甘膦应该特别的熟悉,它们都是除草剂,都含有一定的毒性。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能否一起混用呢? 百草枯和草甘膦的区别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灭生性广谱除草剂,基本能杀死所有杂草,且不但能杀死杂草地面以上的部分还能灭根;但见效时间较长。低毒高效,无污染性,新型环保。百草枯为触杀型广谱除草剂,对几乎绿色杂草均能杀死,见效快,但不能灭根,只能灭到地表以上的茎叶部分,宿根性杂草易重新生长,有一定的污染性。百草枯和草甘膦为何不能混用在现在的农业生产中,草甘膦不与百草枯混合使用,因为草甘膦属慢性内吸性传导型除草剂,喷施到杂草上后,7~10天见效,可通过杂草茎叶吸收并向下传导全株,直至根系,从而杀死多年生深根植物的地下根茎,也可在同一植株的不同分蘖间进行传导,杀死未接触到农药的分蘖或分枝,斩草能除根,效果非常好,在生产中广泛用于防除一年生或多年生的禾本科、双子叶杂草等。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首届中国会士论坛在北京举办材料化学助力解决全球挑战性问题。6月29日,英国皇家化学会在北京举办首届中国会士论坛,对材料化学在助力解决全球挑战性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研讨。 化学学科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本论坛为期一天,旨在为中国化学学科相关的学者和青年学生提供一个了解全球挑战性议题的窗口,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探讨化学学科如何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平台。英国皇家化学会邀请了其在中国的会士及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学者、企业界人士和官方负责人参加此次论坛,共同为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献计献策。中科院院士包信和、江雷、于吉红、张洪杰等科学家均到会作大会报告。在论坛开幕式上,英国皇家化学会副总裁HelenPain表示,中国是高水平化学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去年,作为全球最大的高质量化学类科技期刊出版机构,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刊物发表的论文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论文都是中国科学家发表的。Helen认为,从高性能电子器件到药物合成,材料化学家能够为人类共同的未来做出巨大的贡献,但还需要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人们联合起来,通力合作。这也是举办该论坛的目的之一,英国皇家化学会在中国有150名会士,他们有很多人也参加了本届论坛,这些中国顶尖化学家都是中英科技合作的“大使”,相信会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带来许多卓有成效的讨论。化学科学应对全球挑战据了解,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正面临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能源短缺、食品安全等诸多全球性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得到突显。在过去几年中,通过系列研讨会和在线咨询,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确定了空气、气候变化、能源、食物、健康、水等化学科学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优先关注领域和机会。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电解水催化剂。近日,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张铁锐团队成功合成一种高效电解水催化剂,实现了低电压下高效活化水分子,为未来解决氢能危机提供了可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化学领域学术期刊《美国化学学会会刊》(Journalof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JACS)上。 水滑石的应用二维纳米材料因为具有独特的超薄纳米结构和优越的导电性,引发了材料学家的广泛关注。而水滑石(LDH)作为自然普遍存在的矿物黏土,其结构可控、易于工业化,已在沥青耐老化紫外阻隔剂、塑料农膜红外吸收剂、PVC热稳定剂以及涂料、工业废水吸附剂、工业催化剂等方面实现应用。水滑石纳米结构研究多年来,张铁锐带领团队围绕一种被称为“水滑石(LDH)”矿物黏土的纳米结构开展了深入研究。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精准调控水滑石前体形貌,经高温煅烧合成了超薄超小NiO/TiO2异质纳米结构。据该论文第一作者赵宇飞博士介绍,这一结构在电催化分解水产氧方面展现了优越的催化性能。精细结构表征表明,这一结构不仅具有活性面,还伴随了镍空位的存在,有利于和水分子的键合。而异质结构丰富的界面则进一步促进了电催化分解水产氧的反应进行。同时,研究证实,该催化剂合成方法简单、采用自然界储量丰富的非贵金属作为原料,所获得的超薄超小NiO材料在电催化分解水、电容器等方面具有应用价值,也适用于制备其他金属氧化物纳米片电催化剂。水滑石纳米材料堆叠厚度实现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此前,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控水滑石纳米材料的堆叠厚度,实现了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并以水滑石为载体,通过高温氨化,实现了全分解水纳米Ni3FeN电催化剂,有望实现产业化。研究人员还通过高温还原制备了界面丰富的Ni/NiO异质纳米结构,在可见光驱动CO加氢制备高级烃方面实现了突破。此外,研究人员还围绕水滑石基纳米结构转变为氮化物、氧化物的拓扑过程,从原子层次深入揭示了催化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联,所获得的催化材料在光电催化方面显示了极强的结构可调优势,为设计高性能光电催化材料提供了思路。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大突破项目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