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反应工艺的优化与创新
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反应工艺的优化与创新
2014-09-04 16:18:51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本文对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的反应过程进行分析,并对优化后工艺的效果进行实践验证。
金属卟啉是环己烷空气氧化反应中的常用催化物,对环己烷空气氧化的条件进一步优化,是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环己烷空气氧化的反应过程
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的常规条件为150℃、1MPa,其生成产物主要为环己醇、环己酮及己二酸。
但在现有制备工艺条件下,环己烷的利用率较低。因此有必要进行工艺优化和创新。
优化工艺的反应条件及效果分析
通过经验总结和文献查阅,可将优化后的条件定为:温度150℃、反应压力1.3MPa,空气流量0.15m³/h,催化剂使用量为8mg。
为了进一步证实该工艺的效果,现将优化前后的反应结果进行比较,详见下表1。
表1 优化前后的应用效果比较(%)
制备工艺 |
环己烷利用率 |
醇酮酸的总产率 |
催化剂的转化数 |
优化后 |
87.6% |
19.6% |
36.9% |
优化前 |
53.8% |
11.2% |
20.3% |
由此可知,优化后的环己烷空气氧化效果明显优于优化前,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反应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能够提高原料利用率和产物生成量,值得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梁学博,胡伯羽,袁永军等.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环己烷反应的工艺优化[J].化工学报,2007,58(3)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新工艺
相关阅读:
●
《自然—通讯》中科院大化所等金属纳米团簇研究获新进展
●
《美国物理评论》拓扑半金属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
薄层板的制备方法是什么,薄层板的活化时间要多久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中科院大化所等金属纳米团簇研究获新进展。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杨学明、马志博团队与厦门大学郑南峰团队及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HannuHakkinen团队合作,通过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原子结构精确已知的Ag374纳米团簇的表面配体,获得亚分子水平超高分辨,结合DFT理论计算与模板识别算法,实现对表面配体形貌和结构以及团簇取向的识别。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纳米颗粒的实空间成像对于理解颗粒尺寸、形状、组装、结构以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基本特性决定了团簇颗粒在诸多应用如催化、药物传递、生物感应以及医疗诊断上的功能。 研究团队以Ag374纳米团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TM分别在LHe及LN2温度下获得了单个团簇亚分子高分辨率的拓扑图像。结合LN2温度下单个叔丁基苯硫酚(TBBT)分子在Au(111)表面的高分辨STM图像以及Ag374的DFT理论STM图,证明Ag374的高分辨STM图中呈现出了单个TBBT的形貌,并且可分辨出单个甲基基团。随后,借助“图像识别”原理,通过STM模拟图像数据库以模板识别方法找到了高度匹配的团簇取向。 此工作为将来基于应用设计功能性的纳米团簇提供了指导与帮助。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拓扑半金属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最近,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田明亮课题组在拓扑半金属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SHMFF水冷磁体33T强磁场下的电输运量子振荡测量,给出了层状化合物Nb3SiTe6为拓扑半金属的实验证据,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美国物理学会期刊PhysicalReviewB上。 “拓扑半金属”是不同于“拓扑绝缘体”的一类全新拓扑电子态,具备奇异的磁输运性质(如手性负磁阻、巨磁电阻),以及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是目前量子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根据能带的结构特点,拓扑半金属可以分为拓扑狄拉克半金属、外尔半金属和“节线”(Node-Line)半金属等。在拓扑节线半金属中,能带的交叉点在晶格动量空间形成连续的闭合曲线。在这种表面平带(flatband)中引入电子关联效应或超导配对,将有望实现分数拓扑态或高转变温度超导等新物态。 田明亮课题组研究员宁伟、博士生安琳琳、张红伟等,利用水冷磁体33T稳态场对层状化合物Nb3SiTe6在强磁场下的量子输运特性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认为这种化合物可能是一种新的节线半金属。研究人员通过解理Nb3SiTe6单晶获得不同厚度的Nb3SiTe6纳米片,并对纳米片的磁电阻行为和霍尔电阻进行了仔细测量。研究表明,Nb3SiTe6纳米片的输运过程主要是空穴主导的,其迁移率随着纳米片变薄而减小。而磁电阻测量发现,Nb3SiTe6纳米片在较高磁场下表现出线性磁电阻,在磁场高达33T时依然没有饱和的迹象,同时在高场下(>20T)出现量子振荡行为。通过不同磁场角度下的量子振荡结果发现,Nb3SiTe6的费米面具有二维特征,且样品中的电子具有非平庸的贝里位相(Berryphase)。这些实验结果首次给出了Nb3SiTe6是拓扑保护的半金属材料的实验证据。 该研究成果以MagnetoresistanceandShubnikov–deHaasoscillationsinlayeredNb3SiTe6thinflakes为题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Phys.Rev.B97,235113(2018)]。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合肥大科学中心等的支持。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薄层板的制备方法以及薄层板的活化时间。薄层板是在板基上铺一层吸附剂(或者吸干了固定相的载体)而形成的层析板。最常用的薄层板是玻璃板,其大小可根据样品量、组分种类和数目、展开方式来确定。检测用小板或狭长板(7.5×2.5cm;20×2.5cm),制备性分离常用较大规格的薄板(如40×20cm)。 薄层板的制备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在研钵中向一方向研磨混合,去除表面的气泡后,倒入涂布器中,在玻板上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厚度为0.2~0.3mm),取下涂好薄层的玻板,置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烘30分钟,即置有干燥剂的干燥箱中备用。使用前检查其均匀度(可通过透射光和反射光检视)。 手工制板一般分不含粘合剂的软板和含粘合剂的硬板俩种。 常用吸附剂的基本情况:颗粒的大小,太大洗脱剂流速快分离效果不好,太细溶液流速太慢。一般说来吸附性强的颗粒稍大,吸附性弱的颗粒稍小。氧化铝一般在100-150目。氧化铝分为碱性氧化铝,适用于碳氢化合物、生物碱及碱性化合物的分离,一般适用于PH为9-10的环境。中性氧化铝适用于醛、酮、醌、酯等PH约为7.5的中性物质的分离。酸性氧化铝适用于PH4~4.5的酸性有机酸类的分离。氧化铝、硅胶根据活性分为五个级,一级活性最高,五级最低。 黏合剂及添加剂:为了使固定相(吸附剂)牢固地附着在载板上以增加薄层的机械强度,有利于操作,需要时在吸附剂中加入合适的黏合剂:有时为了特殊的分离或检出需要,要在固定相中加入某些添加剂。 薄层板的活化时间硅胶板于105-110℃烘30分钟,氧化铝板于150-160℃烘4小时,可得活性的薄层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