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劳保资讯
浅析植物内生放线菌在农业中的应用
浅析植物内生放线菌在农业中的应用
2014-09-04 16:48:25
第三方平台
化工资讯网(www.b2star.com)植物内生放线菌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资源,对于防止虫害有很大的作用,因此近几年在农业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种植的成本,还降低了虫害处理的效率,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受到直接的影响。
早在19世纪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固氮能力就被科学家发现,大部分的内生放线菌中都包含链霉菌,主要有吸水链霉菌、金色链霉菌、青色链霉菌和灰褐链霉菌等。植物内生放线菌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植物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目前农业抗生素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由链霉菌组成,放线菌直接从土壤中分离产生,放线菌可以直接存活在细小的微生物中,产生不同种类的霉菌来防止病害;另一方面是在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虫害防治中使用的放线菌主要是真菌,放线菌中的链霉素能够有效杀死虫害中的活性物质,在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基础上研发了一款实用、经济、高效以及无毒的杀虫剂。目前内生放线菌在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还不是特别成熟,需要进一步研究内生放线菌的活性物质,为虫害防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总而言之,植物内生放线菌作为一种天然无害的微生物资源,应该加大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关晔晴,张宝俊.植物内生放线菌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6)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生态农业,
农业知识,
农业技术
相关阅读:
●
《应用物理快报》强关联电子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
丁二烯的化学性质及操作注意事项
●
2020年全球生物塑料总量将达610万吨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强关联电子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田明亮课题组在强关联电子材料Sr4Ru3O10的平面磁结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在《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PhysicsLetters)上。 钙钛矿钌氧化物Srn+1RunO3n+1(n=1,2,∞)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现象,包括p波超导电性(Sr2RuO4)和磁场诱导的量子临界现象(Sr3Ru2O7)等,一直引起着凝聚态物理学家的研究兴趣。Sr4Ru3O10是Srn+1RunO3n+1体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是一种强各向异性铁磁性材料,其铁磁转变温度TC=105K,磁矩主要沿c方向。以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体材料的各向异性磁行为以及变磁转变特性的研究上,对于纳米尺度下Sr4Ru3O10的磁性质知之甚少。最近,课题组博士生刘艳在副研究员杨继勇的具体指导下,通过机械解离的办法首次将Sr4Ru3O10单晶的厚度推进到纳米尺度,并通过输运测量研究了Sr4Ru3O10纳米薄片的磁阻特性(NewJ.Phys.18,053019(2016),Phys.Rev.B95,161103(R)(2017))。实验发现,Sr4Ru3O10纳米薄片在ab-面内存在铁磁序,而这与体材料中ab-面表现为顺磁或反铁磁的结果完全不同。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通过系统的转角平面霍尔效应测量,进一步研究了Sr4Ru3O10纳米薄片中的面内磁各向异性。实验发现,Sr4Ru3O10纳米薄片中的平面霍尔信号与磁场的方向有关,只有当磁场沿着I(或III)象限时,平面霍尔信号才会出现类似于“自旋阀”行为的不连续跳变,而当磁场沿着II(或IV)象限时,则无该跳变信号。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当磁场沿着I(或III)象限时,纳米薄片中的面内磁矩发生的是90°的翻转,而当磁场沿着II(或IV)象限时,则发生的是180°的翻转。这些结果清晰地表明,在Sr4Ru3O10纳米薄片中,其ab-面内不仅具有铁磁序,并且该铁磁序的易磁化方向还沿着[-110]方向。这为理解Sr4Ru3O10中的奇异磁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工作所用单晶由科罗拉多大学教授曹钢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创新团队以及合肥大科学中心等的支持。

化学词典告诉你丁二烯的化学性质及操作注意事项。丁二烯为无色气体,有特殊气味。稍溶于水,溶于乙醇、甲醇,易溶于丙酮、乙醚、氯仿等。是制造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尼龙等的原料。制法主要有丁烷和丁烯脱氢,或由碳四馏分分离而得。有麻醉性,特别刺激粘膜,易液化。 丁二烯的化学性质1,3丁二烯的双键比一般的C=C双键长一些,单键比一般的C-C单键短些,并且C-H键的键长比丁烷中要短。这正是1,3-丁二烯分子中发生了键的平均化的结果。这种存在于共轭体系中表现出来的原子间的互相影响,叫做共轭效应。由于C与C之间存在Σ键和π键,并且起到共轭效应的是π键,因此我们也称1,3-丁二烯的共轭效应为派派共轭。由于共轭效应,π键电子成为一种离域电子,在分子轨道上运动,而不再局限于两个碳原子之间。由共轭效应引起的平均化是分子内的一种属性。1,3--丁二烯分子不受外界影响时,其电子云的分布完全对称的。但当与BR等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由于受到BR离子的影响而引起了分子的极化。结果使C1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增大,略带部分负电荷,而C2的电子密度相应地降低,略带部分正电荷,又由于C2略带部分正电荷,要吸引电子,从二又影响到C3和C4的哌电子云,使C3略带部分负电荷,C4略带部分正电荷。由此可见比较共轭二烯烃比较容易发生1,2或1,4加成。极性溶剂不利于1,4加成。在非极性溶剂中,升高温度更有利于1,2结构含量的增加;而在极性添加剂的参与下的烃类溶剂的聚合中,升高温度更有利于1,4结构含量的增加。当然具体的加成方式还受到反应物结构的影响。丁二烯的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2020年全球生物塑料总量将达610万吨。众所周知,从可再生资源中生产塑料或生物塑料是过去十年发展最快的材料行业之一。根据BCC最新的研究报告:将生物基塑料与石油基塑料进行复合是一个增长趋势——它可以将生物塑料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汽车和手机等耐用产品市场。 据悉,2015年全球生物塑料市场总量达到160万吨,预计到2020年将达610万吨左右,五年内(2015-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30%。作为生物塑料的重要市场,2015年美洲生物塑料市场总量近80万吨,预计到2020年将达340万吨左右,五年内的复合增长率达33.3%。2015年亚洲生物塑料市场总量达38万吨,到2020年将达近140万吨,亚洲市场五年期年复合增长率为29.7%。目前,在50亿公顷的全球农业面积中,生物塑料只依赖于其中约0.01%的农业面积。BCC研究表示,预计从2015年到2020年,生物塑料的产量会增长272%,生物塑料的生产从2015年到2020年可能将增长271%,这意味着到2020年,生物塑料可能会消耗占全球农业面积约0.04%的农产品。被称为“drop-ins”的生物塑料的日益普及是一个重要的行业趋势,它们与其所代替的石油基塑料化学作用相当。但因其不需要改变现有设备,更易被客户接受,且产品可进行回收利用,所以深得大型包装商的青睐。尽管各种具体的生物塑料性能差别很大,但比起石油基塑料,生物塑料的热性能要弱一些。因此,根据BCC的研究,未来将生物塑料与石油基塑料复合应用于耐用产品的情况将越来越多。